《古代汉语》(第三册)作者:王力
发起人:图书管理员  回复数:2   浏览数:3852   最后更新:2008/09/03 23:21:34 by 图书管理员
[楼主] 图书管理员 2008-09-03 23:19:20
《古代汉语》(第二册)

作者:王力
中华书局 1997 03



第五单元  文选
  墨子
  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约生於公元前480年,死於公元前420年。他是一位出身於小生产者阶层的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认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不相爱",因而提倡"兼爱"。墨子同情人民的疾苦,他认为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莫过於统治者为了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因此他反对不义的战争,提倡"非攻"。他还反对统治者挥霍浪费,所以又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希望限制王公贵族的奢侈,减轻人民的负担。他还提出"尚贤""尚同"等主张。这在当时来说,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墨子也有落后的一面,如他提倡迷信,相信鬼神等。
  《墨子》一书是墨翟的门徒们根据他的遗教编纂而成的,现存五十三篇。最通行的本子目前只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
  非攻[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2],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3],上为政者得则罚之[4]。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5]。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6]。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7],罪益厚[8]。至入人栏厩[9],取人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10],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11],扡其衣裘[12],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13],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14],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非攻》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2]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3]非,非难,责备。
  [4]为政者,执政的人。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5]以,因为。
  [6]至,至於。攘,见《孟子·攘鸡》注。豚(tún),小猪。
  [7]兹,通滋,更。
  [8]厚,这里当"重"讲。
  [9]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这里栏厩泛指牛马的圈。
  [10]苟,假如。
  [11]辜(gū),罪。也,语气词,引起下文。
  [12]扡(tuō),同拖,这里指拽(zhuài)下来。
  [13]当此,对此。
  [14]为,动词。"攻国"是动宾词组作宾语用。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1]。若以此说往[2],杀十人,十重不义[3],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4],故书其言以遗后世[5];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6]?
  [1]一,一重(chóng)。
  [2]假如按照这种解释类推。若,假如。此说,指"杀一人,必有一死罪"的道理。往,这只是习惯说法,没有"去"的意义,而只表示类推。
  [3]十重(chóng),即十倍。
  [4]情,诚,实在。
  [5]所以把称赞攻国的话记载下来遗留给后世。
  [6]奚说,怎样解释。
  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1];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
  [1]辩,通辨,下同。
  [2]乱,混乱,指混为一谈。
  老子
  关於老子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有人以为他就是春秋时楚国人老聃(dān),和孔子同时而年长於孔子。并说他"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但是《老子》一书的思想,具有浓厚的战国时代的色彩。它不可能是春秋时代的产物。大概是老子的后学者根据他的学说加以发挥补充而成的,成书於战国时代。
  老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他用虚无的本体"道"代替商周以来的天命观,同时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老子的哲学思想也含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因素,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命题,并且讲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等祸福依一定条件互相转化的道理。
  《老子》凡八十一章,约五千字,基本上是韵文。其较重要的注本是魏时王弼的《老子注》和后人假托题作"汉河上公撰"的《老子章句》。今人对《老子》作了不少整理研究工作,如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子正诂》,都可参考。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2],难易相成[3],长短相形[4],高下相倾[5],音声相和[6],前后相随[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8],行不言之教[9],万物作焉而不辞[10],生而不有[11],为而不恃[12],功成而弗居[13]。夫唯不居,是以不去[14]。
  [1]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显露出丑来了。斯,则。恶,丑。已,通矣。
  [2]生,存。相生,等於说互相依存。
  [3]成,成就,即"相反相成"的"成"。
  [4]形,表现,显现。一本作"较"。长短是相对的,有了长才显出短来。今人还有"相形见绌"的说法。
  [5]倾,倾斜,等於说依靠。
  [6]音,单音。声,和声。和,和协。
  [7]这几句是说正反两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分割开,即相反相成的意思。这种相对观念是合乎辩证法的。
  [8]处事,等於说"行事"。处无为之事,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意思。
  [9]施行不用言词说教的教化,实际上是采取放任主义。
  [10]作,兴起。"不辞"二字不好懂。魏源解作"万物作焉而后应之不辞耳,此因应无为之道也"。"不辞"就是不拒绝。完全随应万物,也就是无为而治的意思。(见《老子本义》)
  [11]有,据为私有。
  [12]有所施为,但是不倚靠,这是说不求达到什么目的。
  [13]这句也是指顺着自然,并不自己居功。
  [14]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也离不开〔功〕。去与居是反义词,有居然后有去,没有居哪里还有去?老子是说,不居功的人正是有功的人。 (二)
  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有车之用[2]。埏埴以为器[3];当其无,有器之用[4]。凿户牖以为室[5];当其无,有室之用[6]。故有之以为利[7],无之以为用。
  [1]本章说明"有""无"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辐,车的辐条。毂(gǔ),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里边贯轴,外边承辐。
  [2]就在於它的无,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无,指毂中空处。
  [3]埏(shān),造陶器的模子,这里用如动词。埴(zhí),黏土。埏埴,把黏土放到模子里。
  [4]这里的"无",指器中空。
  [5]户,户门。牖(yǒu),窗子。
  [6]这里的"无"指室中空。
  [7]这里的"有"和下文的"无"都是抽象了的哲学概念。利,实利。 (三)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1]?高者抑之,下者举之[2];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3]: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5]。其不欲见贤邪[6]!
  [1]道,这里相当於现在所说的规律。其,表测度的语气词。张弓,把弦安在弓上。
  [2]抑,指把弦压低。举,指把弦升高。
  [3]人之道,指社会上通常奉行的法则。
  [4]奉,供给。有道者,有德的人。
  [5]处,居,参见(一)"功成而弗居"注。
  [6]见(xiàn),表现出。一本无"邪"字。 (四)
  小国寡民[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5];使民复结绳而用之[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小、寡,都用如动词,使动用法。本章反映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他主张毁掉一切文明,回到原始共产社会中去。
  [2]什,十倍;伯,通佰,百倍。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
  [3]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重"是意动用法。
  [4]这是说虽然有船有车,也没有乘坐的必要。
  [5]陈,陈列。
  [6]复,重新。结绳,相传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记事的方法。"民"一本作"人"。
  [7]甘,美,意动用法,以......为美。"美""安""乐"同此。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在今河南商邱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庄子曾做过蒙漆园吏,是一个小官,一生过着穷苦的生活。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一书,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一向认为内篇大体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则是庄周后学所作。
  庄子认为一切事物经常在变化着,人对这种变化是无可奈何的,只有服从。因此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斗争。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连人的认识也是如此。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质的差别,说什么大小、贵贱、寿夭、生死、是非、善恶、得失、荣辱等都是一样的,要求人们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飘渺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他极力否定现实,主张消极地逃避现实,脱离社会。在政治上,他反对人间的一切措施,要求社会毁掉一切文明,回到最原始的时代。这些思想对后世起了使人消极颓废的作用。
  不过庄子的思想也有他积极的一面。他痛恨并无情地揭露了当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的社会,他拒绝和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并辛辣地嘲笑那些追求名利
[沙发:1楼] 图书管理员 2008-09-03 23:11:20

第六单元  文选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部分,合称十五国风(简称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
  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小雅,大部分是贵族的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则全是贵族的作品,其中有叙事诗,有祭祀诗。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周颂产生於西周前半期,鲁颂大约是纪元前七世纪鲁国的诗,商颂大约是纪元前八、七世纪宋国的诗。这些诗多半是西周、鲁国和宋国的最高统治者用於宗朝祭祀的乐歌,也都是贵族的作品。
  《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六世纪),共约五百多年。除极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大部分是东周时代的作品。它所包括的时期是如此之长,题材又十分广泛,所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复杂的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人民大众的思想和感情等,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文学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尤其在研究上古音韵方面,它是极为重要的资料。
  《诗经》的"经"字是汉儒加上去的,先秦只称为诗,不称诗经。《诗经》经秦火后,至汉复传,传诗者共有四家,即齐、鲁、韩、毛。齐人辕固所传的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的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的叫韩诗,鲁人毛亨所传的叫毛诗。四家解诗,多有不同。自东汉郑玄为毛传(原名诂训传,传音zhuàn)作笺后,学毛诗的渐多,以后其他三家逐渐衰废,而且先后亡佚了。现在的《诗经》就是毛亨所传的。
  历代的《诗经》注本和研究《诗经》的著作很多,通行的较好的注本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诗集传》(宋朱熹著),《诗毛氏传疏》(清陈奂著),《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著)。历代的解诗者为时代所限,解释《诗经》,不尽符合《诗经》的原意,甚至作了一些歪曲。因此,我们读这些注本时,必须抱审慎的态度,对古人的解说,既不可迷信,也不应一笔抹煞。
  现代人也作了一些关於《诗经》的注释工作,如余冠英的《诗经选》就是较好的一种。
  国 风
  关雎(周南)[1]
  关关雎鸠[2],在河之洲[3]。窈窕淑女[4],君子好逑[5]。
  参差荇菜[6],左右流之[7]。窈窕淑女,寤寐求之[8]。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9]。悠哉悠哉[10],辗转反侧[11]。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2]。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4]。
  [韵部]鸠、洲、逑,幽部。流、求,幽部。得、服、侧,职部。采、友,之部。芼,宵部,乐,药部,宵药合韵。
  [1]关雎,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东北),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在周公统治下的南方(今洛阳以南直到湖北)的诗歌。《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女子,并设法去追求她。
  [2]关关,鸟的和鸣声。雎(jū)鸠,一种水鸟。
  [3]洲,水中的陆地。这里以在小洲上叫的雎鸠引出下文两句话,这种表达方法叫做兴(xìng)。兴用一种事物引出自己想要说的事物,两种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在解释时,不能牵强附会。
  [4]窈窕(yǎotiǎo),美好的样子。淑,品德好。
  [5]逑(qiú),配偶。
  [6]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荇(xìng),一种水草,可以吃。
  [7]向左边右边寻找。流,顺水之流而取(依朱熹说)。
  [8]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了。
  [9]服,想。思服,想念。
  [10]悠(yōu),思(依毛传)。
  [11]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12]琴瑟,都是古代的乐器。琴有五弦或七弦,瑟有二十五弦。友,亲爱。这是说用琴瑟作乐来表达爱她之意。
  [13]芼(mào),选择。
  [14]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卷耳(周南)[1]
  采采卷耳[2],不盈顷筐[3]。嗟我怀人[4],寘彼周行[5]。
  陟彼崔嵬[6],我马虺隤[7]。我姑酌彼金罍[8],维以不永怀[9]。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10]。我姑酌彼兕觥[11],维以不永伤[12]。
  陟彼砠矣[13],我马瘏矣[14]。我仆痡矣[15],云何吁矣[16]!
  [韵部]筐、行,阳部。嵬、隤、罍、怀,微部。冈、黄、觥、伤,阳部。?br>   、瘏、痡、吁,鱼部。
  [1]这首诗写一个采卷耳的妇女怀念她远行在外的爱人,想像他在外的各种情况。
  [2]采采,采了又采。卷耳,又名苓耳,一种菊科植物,嫩苗可以吃。
  [3]盈,满。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
  [4]嗟(juē),叹词。怀,想念。
  [5]寘,放。彼,指示代词,那。周行(háng),大道(依朱熹说)。
  [6]这句以下都是妇人想像她爱人在外的情况。陟(zhì),登。崔嵬(wéi),高山。
  [7]我,妇人设想的她爱人的自称。以下几个"我"同。虺隤(huī tuí),病。
  [8]姑,姑且。酌,斟酒喝。罍(léi),盛酒器。这是说从金罍里舀酒喝。
  [9]维,句首语气词。以,介词,它的宾语省略了,这里是"藉此"的意思。永,长。怀,想念。
  [10]玄黄,病。
  [11]觥(gōng),饮酒器。兕(sì)觥,用兕角做的觥。
  [12]永伤,长久的忧思。
  [13]砠(jū),有土的石山。
  [14]瘏(tú),病。
  [15]痡(pū),病。
  [16]我多么忧愁啊!云,语气词。吁(xū),忧愁。
  桃夭(周南)[1]
  桃之夭夭[2],灼灼其华[3]。之子于归[4],宜其室家[5]。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6]。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7]。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这是一篇祝贺女子出嫁的轻快活泼的短诗。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2]夭夭(yāoyāo),少壮的样子。
  [3]灼灼(zhuózhuó),花盛的样子,形容桃花火一般地红艳。华,同花。
  [4]之,这,指示代词。子,指女子S冢蚀释贰9椋黾蕖:笫谰陀谩坝诠椤敝赋黾蕖?br>   [5]能使她的家庭和顺。宜,和顺,用如动词,使动用法。室家,家庭。
  [6]有,形容词词头。蕡(fén),果实多的样子。实,果实。
  [7]蓁蓁(zhēnzhēn),树叶繁盛的样子。
  [韵部]华、家,鱼部。实、室,质部。蓁、人,真部。
  芣苢(周南)[1]
  采采芣苢[2],薄言采之[3]。采采芣苢,薄言有之[4]。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5]。采采芣苢,薄言捋之[6]。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7]。采采芣苢,薄言襭之[8]。
  [1]这是一篇反映劳动的诗歌,是妇女们采集芣苢时唱的。诗中刻画了采芣苢的劳动过程,洋溢着饱满的劳动热情。
  [2]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芣苢(fúyǐ),植物名,就是车前,可以吃。
  [3]薄言,都是动词词头。
  [4]有,取得。
  [5]掇(duō),拾取。
  [6]捋(luō),成把地顺着茎采下。
  [7]袺(jié),手提着衣襟兜着。
  [8]襭(xié),把衣襟掖在带间兜着。
  [韵部]采、有,之部。掇、捋,月部。袺、襭,质部。
  北门(邶风)[1]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2]。终窭且贫[3],莫知我艰。已焉哉[4]!天实为之,谓之何哉[5]!
  王事适我[6],政事一埤益我[7]!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8]。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9],政事一埤遗我[10]!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11]。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1]邶(bèi),国名,周武王封纣子武庚在这里,后来并入卫国。在今河南淇县以北至汤阴县一带。这篇诗写一个生活困难又不堪公务之苦的小官吏的慨叹,反映了最高统治者和下层官吏的矛盾。
  [2]殷殷,忧愁的样子。
  [3]终,既已。窭(jù),穷到没法讲求礼节。且,而且。贫,穷到没法生活(指缺乏衣食金钱)。
  [4]算了吧!
  [5]谓之何,等於说"奈之何"(依王念孙说,见《经传释词》引)。
  [6]王事,指君王命令服劳役之事。适,擿(掷)字的省借(依马瑞辰说,见《毛诗传笺通释》)。适我,投给我。
  [7]政事,指赋税的事。一,一概,全部。埤(pí),厚,等於说重重地。益我,加给我。
  [8]室人,家里人。交,更迭(替换)。遍,都。谪(zhé),同谪,责怪。
  [9]敦我,和"适我"同义。
  [10]遗,加。
  [11]摧,折磨。
  [韵部]门、殷、贫、艰,文部;为、何,歌部。适、益、谪,锡部;为、何,歌部。敦,文部,遗、摧,微部,文微合韵;为、何,歌部。
  静女(邶风)[1]
  静女其姝[2],俟我於城隅[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4]。
  静女其娈[5],贻我彤管[6]。彤管有炜[7],说怿女美[8]。
  自牧归荑[9],洵美且异[10]。匪女之为美[11],美人之贻[12]。
  [1]这是写一个男子赴他情人的约会的诗。诗中刻划了他见到那女子前后的不同心情。
  [2]静,闲雅安详。其,形容词词头。姝(shū),美丽。
  [3]俟(sì),等候。城隅,指城上的角楼。
  [4]搔,挠(náo)。踟蹰(chíchú),走来走去。
  [5]娈(luán),娇美。
  [6]贻(yí),赠给。彤(tóng),红色。彤管,到底是什么,向来说法不一,一说是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就是下文的"荑"。此说较妥。
  [7]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红而有光。
  [8]说(yuè),即后来的"悦"。怿(yì),喜欢。女,汝,指彤管。
  [9]牧,放牧牛羊的地方。归(kuì),通馈,赠给。荑(tí),刚长出的茅(草名)。
  [10]洵(xún),确实。异,与众不同。
  [11]不是你(指荑)本身美。匪,通非。
  [12]因为你是美人赠给的。
  [韵部]姝、隅、蹰,侯部。娈、管,元部;炜,微部,美,脂部,微脂合韵。荑、美,脂部;异,职部,贻,之部,职之合韵。
  柏舟(鄘风)[1]
  泛彼柏舟[2],<
[板凳:2楼] 图书管理员 2008-09-03 23:11:50

第七单元  文选
  楚辞
  楚辞是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之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它的句法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这些都宜於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楚辞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所以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之为"楚辞",以从又称为"骚体"。
  楚辞最主要的作家是屈原。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他出生於楚国的贵族家庭,受过很好的文化教养,有着很高的文学和政治才能,青壮年时代颇得楚怀王信任。他向往贤能政治,主张建立正确的法度,使国家富强。但他被谗见疏,此后又被流放,这期间虽曾被召回,但为时不久又被放逐,直到投水自沉。在流放期中,他面对着政治的腐败,国运的垂希,写出了许多悲愤沉痛、忧国忧民、的诗歌。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此外,如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也是当时有名的楚辞作家;汉代的淮南小山、枚乘、王逸等人也写了一些模仿楚辞形式的作品,但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方面都比较差。
  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模仿楚辞形式的作品汇编成集,题为《楚辞》。现在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现在较好的《楚辞》注本有宋洪兴祖《杨辞补注》、宋朱熹《楚辞集注》、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近人闻一多、郭沫若等,在楚辞的研究上也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离骚(节录)[1]
  帝高阳之苗裔兮[2],朕皇考曰伯庸[3]。摄提贞于孟陬兮[4],惟庚寅吾以降[5]。皇览揆余初度兮[6],肇锡余以嘉名[7]。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8]。纷吾既有此内美兮[9],又重之以脩能[10]。扈江离与辟芷兮[11],纫秋兰以为佩[12]。汩余若将不及兮[13],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14],夕揽洲之宿莽[15]。日月忽其不淹兮[16],春与秋其代序[17]。惟草木之零落兮[18],恐美人之迟暮[19]。不抚壮而弃秽兮[20],何不改乎此度[21]?乘骐骥以驰聘兮,来吾道夫先路[22]!
  [1]《离骚》是《楚辞》中最长的一篇,是屈原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不肯与世沉浮的高深精神,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离,通罹,遭。骚,忧,愁。"离骚"即罹忧,亦即遭到忧愁的意思(依班固说,见《离骚赞序》)。
  [2]高阳,古帝颛顼(zhuānxū)的称号。裔,衣服的末边(参用朱骏声说)。苗裔,子孙。楚之始祖熊怿是颛顼之后,事周成王,封於楚。传国至楚武王熊通,生子瑕,受封於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即其后低,所以屈原说自己是颛顼的子孙。
  [3]朕,我。秦始皇以前凡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起始专用为皇帝自称。皇,大。古人称已死的父亲叫考,也称皇考。伯庸,屈原父亲的字。
  [4]摄提,摄提格的简称,摄提格是寅年的别名。贞,当,正当。孟,始。陬(zōu),正月,夏历的正月是寅月。孟陬,等於说孟春正月。
  [5]惟,句首语气词。庚寅,指庚寅日。降,降生。这两句是说正当寅年寅月寅日我降生。
  [6]皇,皇考的简称。览,观察。揆,度(duó),测度。度,等於说时节(依朱熹说),指生庚年月。
  [7]肇,始。锡,通赐。嘉,美好。
  [8]屈原名平,原是字。"正则""灵均"包含了其名与字的意义。
  [9]纷,盛多的样子。内美,内在的美。这是说自己生於良辰,有着天地赋予的美质,也就是本质好的意思。
  [10]重(chóng),加......上。脩,辰。能,才。脩能,等於说长才。
  [11]扈,披,楚地方言。离,香草名,一名蘼芜。辟(pì),偏僻,幽僻。后来写作"僻"。芷,白芷,也是香草。辟芷,等於说生长在幽静之处的白芷。
  [12]纫,连接,联缀。兰,兰花,秋天开花,所以又称秋兰。佩,俩带在身上的装饰品。
  [13]汩(gǔ),水流疾速的样子,这是说时光快得像流水一样。
  [14]搴(qiān),拔取。阰(pí),山名,木兰,香树名。
  [15]揽,采。突莽,冬生不死的草。这两句以采摘香草比喻自己修养品德。
  [16]忽,快速的样子。淹,久留。
  [17]代,更递。序,次序。代序,即代谢,转换的意思。
  [18]惟,思念。零、落,都是掉下来的意思。
  [19]美人,喻楚怀王。迟暮,指年纪大。
  [20]抚,持(依《文选》五臣注),等於说趁着。秽,指秽恶的行为。这句是说楚怀王不能趁着壮年除去秽恶之行。
  [21]此度,指现时的法度。
  [22]这两句的大意是:你应该乘骏马而奔驰啊(比喻任用贤才,奋发有为),请来,我在前面给你带路。道,通"导"。
  昔三后之纯粹兮[1],固众芳之所在[2]。杂申椒与菌桂兮[3],岂维纫夫蕙茝[4]?彼尧舜之耿介兮[5],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6],夫唯捷径以窘步[7]。惟夫党人之偷乐兮[8],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9]。忽奔走以先后兮[10],及前王之踵武[11]。荃不察余之中情兮[12],反信谗而齐怒[13]。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14],忍而不能舍也[15]。指九天以为正兮[16],夫唯灵脩之故也[17]。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18]。初既与余成言兮[19],后悔遁而有他[20]。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21]。
  [1]三后,指禹、汤、文王。丝为杂为"纯";米不杂为"粹"。"纯粹"在这裹指美德。
  [2]众芳,喻众贤。这两句的大意是:三王之所以有纯粹的美德,是因为能举用群贤。
  [3]申,地名(依朱熹说)。椒,香木名,就是花椒。菌桂,香木名,桂之一种,有人说就是肉桂。这里"申椒菌桂"喻群贤。
  [4]维,通唯,独。蕙、茝(zhǐ),都是香草,这里也是喻群贤。
  [5]耿,光明。介,大。耿介,等於说光明正大。
  [6]猖披,穿衣而不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
  [7]捷,邪出,径,捷径,斜出的小道。窘,穷迫。窘步,等於说走投无路。
  [8]党,朋党,朋比为奸的不正当的结合。党人,指当时给党营私包围在楚怀王左右的小人。偷,苟且。偷乐,等於说苟安。
  [9]皇,君。舆,车。皇舆,譬喻国家。败绩,车覆(依戴震说)。这句是说怕君国倾危。
  [10]忽,快速的样子。先,后,动词,走在前面,走在后面,等於说效力左右。
  [11]踵,脚后跟。武,足迹。这句是说自己要追踪前王。
  [12]荃(quán),香草名,喻怀王。中情,内心。
  [13]谗,用言语诬害好人,这里指谗言。齐(jī),疾速。斋怒,疾怒,马上恼怒起来。
  [14]謇謇(jiǎnjiǎn),忠贞的样子。
  [15]忍,指忍受这种祸患。舍,停止,这里指停止而不进言。
  [16]九天,指八方之天与中央之天(依王逸说)。这句是主让上天作公正的判断。
  [17]灵,神。脩,远。灵脩,指有神明远见之德的人,指怀王。
  [18]羌,楚辞所特有的语气词。洪兴祖说这峡谷句为后人所加。
  [19]成言,把话说定了。
  [20]遁,隐。这句是说中道悔恨,隐匿其情,而有他志(依王逸说)。
  [21]数(shuò),屡次。化,变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1],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2],杂杜衡与芳芷[3]。冀枝葉之峻茂兮[4],愿俟时乎吾将刈[5]。虽萎绝其亦何伤兮[6],哀众芳之芜秽[7]。
  [1]滋,栽种。畹(wǎn),十二亩(依王逸说)。
  [2]畦(xī),五十亩,这里用如动词,是种一畦的意思。留夷、揭车,都是香草名。
  [3]杜衡,香草名,芷,就是"茝"。
  [4]冀,希望。峻,高大。
  [5]俟(sì),同俟,等待。刈,收割。以上六句是以香草比喻贤者,意思是说自己辛勤培养贤才以备时用。
  [6]萎,枯萎。绝,凋落。
  [7]芜秽,荒芜杂乱,喻群贤与小人同流合污。这两句是说众贤洁身而死不足伤,同流合污实可哀。
众皆競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1]。羌内恕己以量人兮[2],各兴心而嫉妬[3]。忽驰鹜以追逐兮[4],非余心之所争。老冉冉其将至兮[5],恐脩名之不立[6]。翰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7]。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8],长顑颔亦何伤[9]。擥木根以结茝兮[10],贯薛荔之落蕊[11]。矫菌桂以纫蕙兮[12],索胡绳之绩绩[13]。謇吾法夫前脩兮[14],非世俗之所服[15]。虽不周於今之人兮[16],愿依彭咸之遗则[17]。
  [1]凭,满,指众人所贪求的已经满了。
  [2]恕,宽恕。量,度(duó)。恕己量人,等於说原谅自己,揣度别人。
  [3]兴心,等於说起坏心肠。
  [4]鹜,也是驰的意思。驰鹜,等於说奔驰。
  [5]冉冉(rǎnrǎn),渐渐。
  [6]脩,美。
  [7]英,花。这两句是说自己从事品德的修养,昼夜不息。
  [8]信,的确。姱(kuā),美好。练,选。要,要道。练要,择要道而行(依洪兴祖说)。
  [9]顑颔(kǎnhàn),饿得面黄饥瘦的样子。
  [10]擥(lǎn),同揽,持。
  [11]薜荔(bìlì),香草名。
  [12]矫,举。
  [13]索,用如动词,拧成绳子。胡绳,香草名。绩绩(xìxì),绳子拧得很好的样子。以上四句是说自己用香草做成服饰,这是比喻自己自修品德,效法前贤
  [14]謇,句首语气词。法,效法。前脩,前代的贤人。
  [15]服,用,佩。
  [16]周,合。
  [17]彭咸,殷代贤大夫,谏其君不听,投水而死。则,法。
  长太息以掩递兮[1],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2],謇朝谇而夕替[3]。既替余以蕙攘兮[4],又申之以揽茝[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6]!
  [1]太息,叹气。掩涕,等於说拭泪(依洪兴祖说)。
  [2]鞿(jī),马口上的缰绳。羁,马络头。二字这里用如动词,屈原以马受羁束比喻自己。
  [3]谇(suì),谏。替,废,指自己被废弃。
  [4]攘(xiāng),佩带。蕙攘,蕙草做的佩的带。
  [5]申,重复。这两句是说:君王因为人佩戴众香废弃我,但我重复揽持芳茝。
  [6]九死,等於说死多次。"九"字不是指实数,只是甚言其多。
  怨灵脩之浩荡兮[1],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2],谣诼谓余以善淫[3]。固时俗之工巧兮[4],偭规矩而改错[5];背绳墨以追曲兮[6],競周容以为度[7]
[地板:3楼] 图书管理员 2008-09-03 23:13:41


第八单元  文选
  史记
  《史记》,汉司马迁著。司马迁字子长,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生於公元前145年,卒年不详。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学问很渊博。他曾立志要写一部史书,但没来得及动笔就死了。司马迁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
  司马迁自幼刻苦学习,二十岁起,曾多次出游,这使他在知识、思想观点以至语言等方面为写作《史记》做好了准备。
  他三十八岁时继任太史令,动手整理史料,四十二岁时开始写《史记》。在《史记》"草创未就"时,他因为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辩护,触怒了武帝,竟遭宫刑,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出狱后任中书令(由宦者担任的掌管文书奏事的官)。他用主要精力继续写《史记》,一直到死。他把满腔的不平和愤慨,一齐倾注入《史记》中。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终於完成了这部空前巨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是伟大的名著。它反映了我国汉以前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司马迁继承并发展了汉以前各种史书的优点,建立了全新的体系。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其中有几篇由西汉褚少孙修改和补充)。"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和社会上的重大变化;"表"记载历代世系、列国关系和职官更迭;"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世家"记载王侯外戚的事迹;"列传"记载事迹可传或行状可序的人物。其中本纪、世家和列传是优秀的传记文学,有着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我们今天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有一定的帮助。
  司马迁作《史记》善於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所用语言生动形象,繁简得当,往往只用寥寥数语就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司马迁在运用口语上的努力,也值得注意。
  两千多年来《史记》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后代散文家无不从中吸取营养,而作者所创造的体例,更为后代的"正史"树立了楷模。
  历来为《史记》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所谓"三家注"本: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淮阴侯列传[1]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2],贫,无行[3],不得推择为吏[4];又不能治生商贾[5]。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6],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7]。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於城下,诸母漂[8],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9]。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10],吾哀王孙而进食[11],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12],好带刀剑,中情怯耳[13]。"众辱之曰[14]:"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15]!"於是信孰视之[16],免出裤下,蒲伏[17]。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淮阴,秦县名,在今江苏省淮安县。作者在本篇中以同情的笔调叙述韩信的一生,把他写成一个素怀大志、富有将才,并有一定政治眼光的军事家。作者肯定韩信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对他自矜功伐等缺点给予批判。
  [2]始,等於说当初。布衣,庶人。
  [3]无行(xìng),无善行。
  [4]推择,推举选择。
  [5]治生,备办财货,就是做生意。
  [6]常,通尝。数,音shuò。下乡,淮阴的属乡。南昌,亭名。
  [7]在床上就把饭吃了(依张晏说)。蓐,通褥。这是极言吃饭时间之早。
  [8]母,当时对年老妇女的通称。漂,在水中拍洗绵絮。
  [9]大意是:连续几十天直到漂絮工作完毕,都给韩信饭吃。竟,终,等於说"到……完"。
  [10]食(sì),使动用法。自食,等於说自己养活自己。
  [11]哀,可怜。王孙,等於说公子,尊称。
  [12]若,你。
  [13]中情,内心。怯,勇的反义词。
  [14]众,用作状语,当众。
  [15]裤,通胯。裤下,两腿之间。
  [16]孰,熟的本字。孰视,即熟视,意思是用眼睛盯着〔他〕很久。
  [17]蒲伏,通匍匐,爬。
  及项梁渡淮[1],信仗剑从之,居戏下[2],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3],羽以为郎中[4]。数以策干项羽[5],羽不用。汉王之入蜀[6],信亡楚归汉[7]。未得知名,为连敖[8]。坐法当斩[9],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10],曰:"上不欲就天下乎[11]?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12],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13],何奇之。
  [1]淮险,秦县名,在今江苏省淮安县。作者在本篇中以同情的笔调叙述韩信的一生,把他写成一个素怀大志、富有将才,并有一定政治眼光的军事家。作者肯定韩信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对他自矜功伐等缺点给予批判。
  [2]戏(huī),通麾,大将之旗。戏下,等於说部下。
  [3]项羽,项梁的侄子,名籍,羽是字。项梁死后,羽为诸侯上将军,统率各路起义军,大破秦兵,攻破函谷关,焚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杀秦降王子婴,分封天下,自号西楚霸王。后来与刘邦争天下,被刘邦打败,自杀。
  [4]郎中,管守卫的小官。
  [5]干,求,指欲以策谋求得进用。
  [6]汉王,即汉高祖刘邦。项羽分封天下,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三郡,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7]亡楚,从楚逃出。
  [8]连敖,楚官名。
  [9]坐法,犯法。
  [10]滕公,夏侯婴,刘邦好友。刘邦为沛公,以婴为太仆,刘邦即帝位,封婴为汝阴侯。因为他曾任滕县令,所以也称为滕公。
  [11]上,秦汉以来对皇帝的通称,这里指刘邦。就,成就。就天下,等於说成就天下的事业。
  [12]拜,授官,即任命。治粟都尉,管粮饷的军官。
  [13]萧何,刘邦的丞相,在楚汉之争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后来封为酇侯。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2],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3],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4]。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5];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6]!"王曰:"吾亦欲东耳[7],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8],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9]。"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10],设坛场[11],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行(háng),等,辈。诸将行,等於说将官们。道亡,半路上逃走。
  [2]韩信猜想萧何已经不止一次对刘邦说过。度(duò),揣测。
  [3]闻,使动用法,指使刘邦知道韩信逃走了。
  [4]国士,国家的奇士。
  [5]无所事,等於说用不着。
  [6]只不过王的计策从哪方面决定罢了。顾,只不过。
  [7]东,用如动词,指向东出关与项羽争夺天下。
  [8]计,计划、打算。
  [9]第一个为字当因为讲。为公,等於说瞧在你的份上。
  [10]斋戒,古人祭祀前专心致志有所戒慎,通常要沐浴更衣,戒酒荤。这里说拜将也要斋戒。
  [11]坛,土台。场,场地,指广场。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1]。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2]?"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3],千人皆废[4],然不能任属贤将[5],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6];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7],忍不能予[8]。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9],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10],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11],强耳[12]。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13],何所不散[14]!且三秦王为秦将[15],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16],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17],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18],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19],秦民无不恨者[20]。今大王举而东[21],三秦可传檄而定也[22]。"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1]谢,谦让,谦谢。
  [2]大意是:现在你向东方去争夺天下,对手难道不是项王吗?乡(xiàng),向。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向。
  [3]喑(yìn)恶(wù),满怀怒气。叱(chì)咤(zhà),发怒的声音。这是形容项羽凶猛的样子。
  [4]废,瘫痪,这里指吓得像瘫痪了一样。
  [5]任属(zhǔ),任用委托。
  [6]呕呕(xū xū),和悦的样子。
  [7]印章的棱角磨损坏了。刓(wán),磨去棱角。敝,损坏。
  [8]忍不能予,等於说舍不得给。
  [9]义帝,即楚怀王心。项羽分封天下时,先尊怀王为义帝。当初怀王与诸侯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后来刘邦先破关入咸阳,项羽却把关中一带分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所以说背义帝之约。亲爱,指亲近喜爱的人。王(wàng),封王。
  [10]项羽分封天下后,随即命义帝由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迁至长沙郴(chēn)县(今湖南郴县)。义帝行至半路,又被项羽派
[4楼] 图书管理员 2008-09-03 23:14:18

  元光四年春[1],丞相言:"灌夫家在颖川,横甚,民苦之。请案[2]!"上曰:"此丞相事,何请!"灌夫亦持丞相阴事[3]:为奸利[4],受淮南王金与语言[5]。宾客居间[6],遂止,俱解[7]。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诏,召列侯宗室皆往贺。魏其侯过灌夫,欲与俱。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8],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魏其曰:"事已解。"强与俱。饮酒酣,武安起为寿[9],坐皆避席伏[10]。已,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馀半膝席[11]。灌夫不悦。起行酒[12],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13]。时武安不肯。行酒次至临汝侯[14],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15],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16]!"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17],今众辱程将军[18],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19]!"灌夫曰:"今日斩头陷胸[20],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21],稍稍去。魏其侯去,麾灌夫出[22]。武安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23]。"乃令骑留灌夫。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夫愈怒,不肯谢。武安乃麾骑缚夫,置传舍[24],召长史曰[25]:"今日召宗室,有诏。"劾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26]。遂案其前事[27],遣吏分曹逐捕灌氏支属[28],皆得弃市罪[29]。魏其侯大愧,为资使宾客请[30],莫能解。武安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夫系,遂不得告言武安阴事。
  [1]元光,汉武帝的第二个年号。元光四年,当公元前131年。
  [2]案,查办。
  [3]阴事,秘密事。
  [4]作犯法的事来求利。奸,指犯法。
  [5]大意是:受了淮南王的财物并且说了不该说的话。事详后。淮南王,刘邦的庶孙刘安,数年后谋反,事泄自杀。著有《淮南子》。
  [6]居间,在当中调停。
  [7]解,和解。
  [8]得过丞相,得罪於丞相。
  [9]为寿,献祝寿之辞。当时的习惯,在宴会上要相互敬酒祝寿。
  [10]避席,离开席。避席伏,表示不敢当。
  [11]馀半,馀下的一半人。膝,用如动词。膝席,置膝於席上,就是长跪在席上。
  [12]行酒,依次敬酒。
  [13]属,等於说请。
  [14]次,按顺序。临汝侯,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贤。颖阴的封爵传到灌婴嫡孙灌强时,因犯法而绝封。元光二年,武帝另封灌贤为临汝侯。临汝,汉地名,即今河南临汝县临汝镇。
  [15]程不识,汉武帝时名将,此时任长乐宫卫尉。
  [16]女儿,等於说儿女。呫(chè)嗫(niè),耳语的声音,等於说唧唧咕咕。
  [17]李,指李广,也是当时名将,此时任未央宫卫尉。当时程、李齐名。
  [18]众,用作状语,当众。
  [19]不为李将军地,等於说不给李将军留余地。
  [20]陷胸,指矛戟穿胸。
  [21]坐,座位,后来写作"座"。这里指座上的人。更衣,上厕所的代称。
  [22]麾,指挥,这里当招讲。
  [23]骄,使动用法。
  [24]传(zhuàn)舍,驿站供应过客的房舍。
  [25]长(zhǎng)史,官名,是诸史(掌文书的官吏)之长。汉代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下面都有长史。
  [26]居室,少府下所属的官署之一,后改名保室。
  [27]案,查办。
  [28]分曹,分班。
  [29]弃市,死刑。古代处决罪犯,多在闹市,所以说弃市,表示为人所弃。[30]为出资费(货财),使宾客为灌夫请罪(依如淳说)。
  魏其锐身为救灌夫[1],夫人谏魏其曰:"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忤[2],宁可救邪?"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3],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乃匿其家[4],窃出上书,立召人,具言灌夫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5]。"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6],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奈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鼢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鼢所爱倡优巧匠之属[7],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8],辟倪两宫间[9],幸天下有变[10],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於是上问朝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11]:"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为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12],侵犯骨肉[13]。此所谓'枝大於本,胫大於股,不折必披[14]',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15];内史郑当时是魏其[16],后不敢坚对;余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17],吾并斩若属矣[18]!"即罢起,入,上食太后[19]。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20];令我百岁后[21],皆鱼肉之矣[22]。且帝宁为石人邪[23]?此特帝在,即录录[24];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者乎[25]!"上谢曰:"俱宗室外家,故廷辩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是时,郎中令石建为上分别言两人事。
  [1]锐,等於说疾进。锐身,疾进其身,也就是挺身而出的意思。
  [2]忤,逆,等於说作对。
  [3]捐,抛弃。
  [4]匿,躲。匿其家,瞒着家里人。
  [5]东朝,指太后。太后居长乐宫,在未央宫之东。
  [6]盛推,极力推崇。
  [7]倡,乐人。优,戏人。
  [8]不字当是衍文(《汉书》无不字)。仰视天,俯画地,极言其睥睨无礼的样子(依周寿昌说)。
  [9]辟倪(bìní),同睥睨,邪视。这里有窥伺的意思。两宫,指王太后与武帝。
  [10]幸,希望。
  [11]韩安国,字长孺,曾任梁王相及梁内史,后犯罪失官。时田鼢任太尉,安国以贿赂田鼢,得任北地都尉,升大司农。等到田鼢任丞相,安国任御史大夫。
  [12]凌轹(lì),等於说欺压。
  [13]骨肉,指宗室。
  [14]披,裂。
  [15]主爵都尉,官名,掌列侯。汲黯(jíàn),人名,性高傲,有气节,敢直谏。是,意动用法。
  [16]内史,官名,掌治理京师。郑当时,人名。
  [17]局趣,即局促。
  [18]若属,等於说你们这班人。
  [19]上食,进食。
  [20]藉,践踏,即蹂躏的意思。
  [21]令,假令。百岁后,指死。
  [22]鱼肉,意动用法。
  [23]石人,比喻没有主见的人(参用周寿昌说)。
  [24]特,副词,只。录录,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
  [25]是属,这班人。
  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1],召韩御史大夫载[2],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3],何为首鼠两端[4]!"韩御史良久谓丞相曰:"君何不自喜[5]!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6],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7],固非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8]。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9],何其无大体也!"武安谢罪曰:"争时急,不知出此。"
  [1]止车门,宫禁的外门名。百官上朝时,到此必须下车,步行入宫。
  [2]载,指同载,同车。
  [3]共,指共同审议。秃翁,指窦婴年老头秃。
  [4]首鼠,等於说踌躇。首鼠两端,徘徊於两端之间。
  [5]自喜,等於说自爱(依张照说)。
  [6]绶,古代官员系在腰间的佩带,上面可以系印,绶带的颜色不同,标志官位的高低不同。归,归隐。
  [7]待罪,即做官,谦词。
  [8]杜,塞。齰(zé),咬。
  [9]贾竖,商人。
  於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1],所言灌夫颇不雠[2],欺谩,劾系都司空[3]。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4],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5]。"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於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6],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7],大行无遗诏[8],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9]。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10]。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11],病痱[12],不食,欲死。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13],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14]。
  [1]簿责魏其,这是说按簿籍上所记载的灌夫的罪状追究魏其。
  [2]魏其所说的灌夫的情况,和簿籍所记载的颇不合。雠,对,符合。
  [3]都司空,宗正属官,主逮治宗室及外戚犯法获罪到髠刑以上者。
  [4]常,通尝,曾经。
  [5]这是说:用方便灵活的办法来论事上奏,也就是可以不按照公事程序。
  [6]昆弟子,即侄。
  [7]案,查。尚书,官署名,掌章奏文书等。
  [8]大行,皇帝刚死叫大行。大行是说不回来了(依韦昭说)。这里指景帝。
  [9]家丞,官名,太子及诸侯国都有此官,掌管太子或诸侯国的家事。这里指窦婴的家丞。封,指用印封藏起来。
  [10]论,判罪,这里指处决。
  [11]恚(huì),怒。
  [12]痱(féi),旧说是"风病"、"风肿"。
  [13]蜚,通飞。蜚语,无根而至的诽谤之言,等於说流言。
  [14]晦,一月的最后一天。渭城,即秦时的咸阳。汉制常於立春大赦,田鼢怕窦婴遇赦,所以在十二月晦杀了他。
  其春[1],武安侯病,专呼服谢罪。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竟死。子恬嗣。元朔三年[2],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3],不敬[4]。 [1]元光四年的春天。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公元前104年),以十月为岁首,每年先冬后春。
  [2]元朔,汉武帝的第三个年号。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3]武安侯,指田恬。襜褕(chān yú),短衣,不是正式朝服。
  [4]梁玉绳说下缺"国除"二字,见《史记志疑》。("国除",侯国被废除。)
  淮南王安谋反觉[1],治。王前朝[2],武安侯为太尉时,迎至霸上[3],谓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贤,高祖孙,即宫车晏驾[4],非大王立,当谁哉?"淮南王大喜,厚遗金财物。上自魏其时,不直武安[5],特为太后故耳[6]。及闻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1]觉,发觉。
  [2]前朝,前次朝见〔武帝〕。事在建元二年。
  [3]霸上,也写作灞上,在灞水西,即白
[5楼] 图书管理员 2008-09-03 23:14:49

    
  第九单元  文选
  贾谊
  贾谊(公元前201-公元前169),西汉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很有才名。二十多岁时,文帝任他为博士。不久,升为太中大夫。任职期间,在政治法制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议。文帝想让他担任公卿职位,但一些大臣批评他"纷乱诸事",后来文帝也疏远了他,派他做长沙王太傅。四年以后,被召回京城,改任梁怀王(文帝少子)太傅。这期间,贾谊曾几次上疏陈述对政事的看法。但终未被重用,才能无从施展,因此郁郁不得志。后来梁怀王骑马摔死,贾谊自伤没有尽到作太傅的责任,常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死时才三十三岁。
  贾谊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政论家和辞赋家。他议论政事多中时弊,犀利激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对后代有一定的影响。后人将他的政论文辑在一起,名为《新书》。
  论积贮疏[1]
  管子曰[2]:"仓廪实而知礼节[3]。"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4]。"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5],则物力必屈[6]。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7],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8],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10]。残贼公行,莫之或止[11];大命将泛[12],莫之振救[13]。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14]?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15],公私之积,犹可哀痛[16]。失时不雨,民且狼顾[17],岁恶不入[18],请卖爵子[19],既闻耳矣[20],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21]?
  [1]疏,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上给皇帝的奏议。本文选自《汉书·食货志》,标题是后人加的。战国秦末之际,由于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力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恢复社会经济。文帝卽位后,励精图治,提倡节俭。当时生产力尚未完全恢复,很多农民弃农业而从事工商。于是贾谊上这篇疏,说明农业生产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要文帝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积贮粮食,以防意外。
  [2]管,同管。《管子》旧题为管仲撰,其实有很多地方是后人在辑录的过程中伪托的。
  [3]见《管子·牧民》,原作"仓廪实则知礼节"。实,充满。
  [4]见《管子·轻重甲》,原作"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之,代词。
  [5]亡,通无。
  [6]屈,尽,竭尽。
  [7]孅,通纖,细致。悉,详密。
  [8]本,指农业。末,指工商。
  [9]残,伤害。
  [10]贼,危害。
  [11]或,句中语气词。
  [12]大命,指社稷的命运。泛,通覂(fěng),倾覆,倒。
  [13]振救,拯救。
  [14]蹶(jué),竭尽。
  [15]几(jī),近。
  [16]这是说公家私家还是没有积蓄,很可哀痛。
  [17]这是说百姓因为不下雨,就像狼频频回顾那样害怕。狼性疑,走路爱回头看。
  [18]岁恶,年成坏。入,纳。不入,指纳不了税。
  [19]指朝廷卖爵,人民卖子。
  [20]闻耳,是说传达到皇帝的耳朵里。
  [21]为,指治理。阽(diàn),危。阽危,摇摇欲坠。前一个"者"是衍文(依《贾子新书》)。
  世之有饥穰[1],天之行也[2],禹汤被之矣[3]。卽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4],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5],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6];罢夫羸老[7],易子而咬其骨[8]。政治未毕通也[9],远方之能疑者[10],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1]穰(ráng),丰收。
  [2]行,道。
  [3]被,遭受。指禹曾遭九年水灾,汤曾遭七年旱灾。
  [4]卽,倘若,假若。
  [5]兵,指战争。相乘,相因。
  [6]衡,通横,威胁。衡击,等于说抢劫。
  [7]罢,通疲。羸(léi),瘦弱。
  [8]咬,"咬"的本字。
  [9]这句是说政治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也就是说还没有牢固地控制全国。毕,完全。通,达。
  [10]"能"字是衍文(依《贾子新书》)。疑,通拟,指与皇帝相比拟,即"僭越"。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1]。苟粟多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2],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3],皆著于本[4],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5],转而缘南畮[6],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7]。窃为陛下惜之。
  [1]命,命脉,这里指命脉之所系。
  [2]怀,来,使动用法。怀敌,使敌对者来归顺。附,使动用法。附远,使远方的人归附。
  [3]驱,驱使,后来一般写作"驱"。
  [4]著,附著。著于本,指从事农业。
  [5]末技,指工商业。
  [6]缘,沿,绕。畮,同亩。缘南畮,指趋向农事。《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饁彼南亩。"见第二册491页。
  [7]本可以做到使天下富足安定,却造成这种叫人害怕的情况。廪,通懔。廪廪,害怕的样子。直,等于说却。
  邹阳
  邹阳,西汉初时齐人。最初在吴王濞手下任职,以文辞著称。吴王谋反,邹阳谏而不听,于是邹阳改投梁孝王门下。邹阳为人有智谋才略,慷慨不苟合,因此被人谗忌。梁孝王听信谗言要杀他,他在狱中写了这封信。梁孝王看信后,立刻释放了他,并且把他当做上客。《史记》有《邹阳列传》。
  狱中上梁王书[1]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2],白虹贯日[3],太子畏之[4];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5],太白食昴[6],昭王疑之。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7],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8],左右不明,卒从吏讯[9],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10];李斯竭忠,胡亥极刑[11]。是以箕子阳狂[12],接与避世[13],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14],毋使臣为箕子接与所笑。臣闻比干剖心[15],子胥鸱夷[16]。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1]此篇文字参照《史记》、《汉书》、《文选》。
  [2]荆轲,战国末卫人。燕丹,燕太子丹。丹曾在秦为质,秦始皇对待他很不礼貌,丹于是逃回。当时秦蚕食诸侯,燕丹厚养荆轲,让他去刺秦王。行刺没有成功,荆轲被杀。
  [3]这是说荆轲精诚感动天地,以致天上出现不平常的现象。
  [4]畏之,指畏其不去(依王先谦说,见《汉书补注》引)。据《战国策·燕策》载,荆轲临出发至秦,等一个事先约好一同到秦国去的人,迟迟未发。太子丹怀疑他是不想去秦了。
  [5]卫先生,秦人。长平之事,秦将白起伐赵,在赵地长平大败赵军,打算趁势灭赵,派卫先生说秦昭王增拨兵粮,被秦相应侯范睢(事详后)从中破坏,事未成。下文"昭王疑之"卽指此事。
  [6]太白,即金星。昴,星宿名,赵之分野。太白食昴,金星运行到昴宿的位置,遮住了昴宿,主赵地将有兵事(依苏林说)。这也是说卫先生的精诚达於上天。
  [7]谕,明白,懂。这里是使动用法。
  [8]把计议说尽了,希望〔大王〕知道。
  [9]终於听从了狱吏〔对我〕的审讯。
  [10]楚人卞和得璞(玉在石中未经治理叫璞),献给楚武王,武王交给治玉的工匠看,工匠说是石头,於是武王砍断卞和的右脚。文王即位,卞和又献,文王也以为是石头,又砍断他的左脚。到成王时,卞和抱着璞在郊外哭,成王让工匠治理,果然得到宝玉。后代即称这块玉为和氏璧。这里说"诛之",就是"刑之"的意思。
  [11]胡亥,秦二世名。二世即位,荒淫无道,李斯上书谏戒,胡亥不听,反而听信赵高诬陷的话,把李斯杀了。
  [12]箕子,名胥馀,纣的叔伯,因封於箕,故称箕子。纣荒淫昏乱,箕子谏而不听,又不肯出走"彰君之恶",於是假装疯癫。阳,通佯,一本即作佯。
  [13]接与,参看第一册199页注〔1〕。
  [14]后,使动用法,把......放在后边。实际上是说不要那样。
  [15]比干,纣之叔父,极力谏纣,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於是剖出比干的心来看。
  [16]子胥,即伍子胥,名员(yún),子胥是字,春秋时楚人。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平王杀死,子胥逃到吴国,辅佐吴王夫差攻打楚国、灭掉越国。后来夫差想攻打齐国,子胥劝谏,夫差不听,命子胥自杀,并用皮口袋装了他的尸体扔到江中。鸱夷,又作鸱鴺皮口袋(依韦昭说,见《国语·吴语》注)。
  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1]。"何则[2]?知与不知也[3]。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4];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劲,以却齐而存魏[5]。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齐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於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於天下,为燕尾生[6];白圭战亡六成,为魏取中山[7]。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於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8];白圭显於中山[9],人恶之於魏文侯[10],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於浮辞哉[11]?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於宋[12],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於魏,卒为应侯[13]。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14],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15],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16],徐衍负石入海[17],不容於世,义不苟取比周於朝[18],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於道路[19],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20]。此二人岂素宦於朝,借誉於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於心,合於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於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21],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22]。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23]。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24];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25]。此二国岂拘於俗,牵於世,系奇偏之辞哉[26]?公听并观[27],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雠敌,朱象管蔡是矣[28]。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29],三王易为比也。
  [1]这是说:相识多年,直到头发白了,还和新结识一样,没<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