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Phil Toledano
发起人:嘿呦呦  回复数:3   浏览数:2305   最后更新:2007/08/22 16:57:30 by
[楼主] 真阿牛 2007-08-22 11:35:58

梦是唯一的现实——姜文专访




距离《太阳照常升起》上映还有一个月,但距离姜文拍摄上一部电影其实已经过去整整7年,这7年里,中国电影的整体生态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土商业大片的出现可能是市场化的大势所趋,但也事实上造成了资源的争夺呈现更为明显的两极分化,造成了中国导演内心普遍的焦虑和观众对电影的本质究竟为何物的巨大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姜文的期待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市场对“姜文作品”的考验也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以预测。因为一部迟迟无法公映的《鬼子来了》,姜文这些年的处境一直相当微妙——他拍电影,必须首先和政策完成一段怪诞的博弈,然后,他又必须在不放弃强烈个人风格和强大自我意志的前提下,用温柔而锋利的姿态快步滑入市场。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想到的一个最恰如其分的小说名字可能不是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而似乎应该是《你往何处去》?这篇专访应该可以解决一部分困惑,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姜文,是一个发生了“某种变化”的姜文,他比十年前更睿智,也相对更宽容,但他说话的方式还是那么直率和真诚,他对电影的感情和用电影传达内心世界的勇气,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和坚定!

    据说,《太阳照常升起》会是一部谜一样的电影,它比绝大多数中国电影都更近似一个梦,而费里尼早就说过:梦是唯一的现实。

采访/ 《电影世界》    整理/ 左英、老晃

(□ 电影世界  ■ 姜文)

   

1、电影其实可以还原梦境

□ 我听说这个电影跟您的梦境有关?
■ 我认为好多好的电影是从梦里来的,这个梦不是指躺在床上睡一觉那个梦,而是梦想。

□ 这部电影来自短篇小说《天鹅绒》,最初是什么触动了您要把他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电影?
■ 叶弥写的叫《天鹅绒》,小说比较短,不够一个电影,但是它本身又非常吸引人和刺激人的灵感。为什么选了这么一个短的小说,编剧之一述平聊了一句话,他说我适合拍一个从短篇改的电影,如果从中篇就会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大,那么根据他老人家的建议,同时也是由于叶弥小说的刺激,就拍了这么一个东西。但是它本身不够一个电影,大家伙就围绕这个东西,也开始从各自的梦里头找到了一些……另三个故事,也就是说另三个故事是原创的,是另找了三个与原小说相匹配的故事,这其中有联系,也兼具偶然性和必然性。其中有两个故事是我一直想拍的,因为过了很长时间,你对以前事情的记忆已经包含了创造的成分。之所以想拍,本身的故事让我觉得思考,人的生命状态是怎么回事。

□ 电影名字像箴言一样有种浅入深出的味道,片名是怎么考虑的?
■ 当我们给电影起名字的时候,海明威的小说名字是最现成的,但是跟小说的原意没什么关系。我们发现这句话是从《圣经》里来的,《圣经》里有这么几句话,特别贴切地符合这个电影:“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这段话非常有意思,不但把故事内容全部概括,而且把我目前状态所认同的一种自然和人的关系,不是一种急赤白脸的关系,不是一种必须勾连的关系,也不是种一厢情愿的关系,但是他们竟然是有关系,关系就在于——一代走,一代来,大地永存。我们人会夸张我们的的感受,因为我们是人,即使假装是猪是猴,也不过是把它拟人化而已。但问题是,这感情是不是就能让天地为你而感动、为你而改变?显然不是。而是——太阳照常升起。当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你是不是就忘记了人类自己的感受,其实恰恰更没有忘记,其实可能是更深入、更内在地感受到,是这样的。而不是由于我糟心,太阳就不升起来了;由于我开心,太阳就更明亮了。我觉得那个更一厢情愿,或说没有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情感的原因。

□ 听说您给很多牛、猪和骆驼上了颜色,焗了油?
■ 我们是改变了一些我们所拍摄的物体包括动物本身的一些不太符合梦境的颜色。这让这个片子看上去更梦乡一点,更故乡一点。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我想是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里,更容易深刻接受或者说久违了的那种味道的色彩。因为那是我已经看见了这样一个电影,而且我被迷恋了,所以我怎么把这个再翻译给观众,所以我必须遵照我已经看到的那种光线和颜色。

□ 除了这些在拍摄时还有什么其它特殊方式来还原梦境?
■ 特殊的方式除了我去找优秀的摄影师之外,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就得选择最好的时机、最好的地方、最好的角度,以及在后期制作方面通过更好的手段取得还原这个很主观感受。因为我相信一句话,通过创作拨动人的心弦。心弦在哪里呢,可能就在梦的故乡里,在那个地方,我们的弦可能是在一个位置发出声音。

□ 这个片子的整体色彩非常华丽,是不是这个电影必须在这种天上人间的色彩中展现它的梦幻感觉,同时淡化了时代背景?
■ 其实黑白也是一种华丽。是这样,我觉得很多电影是不得不假装有一个时代背景,实际上好多故事脱离了年代也有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莎士比亚可以改成现代甚至后现代,是因为里边的人物就足以讲一个故事,足以吸引大家。在我看来,时代本身不是那么重要的,对于一个好故事来说。你要拍出一个电影你必须把它附着在一个时代上,就好比你背后有个窗帘,没这个窗帘你的背后也是你的背后,它有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依靠的背景。我这个电影我觉得它就只是这么一个背景,时代它不是要起关键性的作用,而是这些人物,他们本身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另外关于色彩我倒是有这样的感受,我听说梦一般是没有颜色的,是黑白的。当我听到后我就不断地去注意我自己的梦,结果我发现自己的梦是有颜色的,不但有颜色,而且梦里的颜色更绚丽。我不能说它多彩,那种颜色是生活中不常见的,但是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无论它的质感还是明亮程度,它本身的光线。这件事坚定了我要把这个故事本身,要找到类似梦里见到颜色的感觉。它有点像我们在飞机上,当飞机高于云层飞行,看到光线照在翅膀上,照在云层之上的那种完全不同的色彩。但并不陌生,反倒给我的感觉是像“家乡”一样亲近的颜色,非常亲近的光线。所以,我不知道是哪个离我更近,哪个更在我的内心里边。这也使得我们有很多镜头是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拍的,那个地方人们形容叫做“不是人呆的地方,是神呆的地方”。当然通过颜色形成的常识我们知道它跟光线的关系,那么可能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颜色并不是最自然的本来的状态,由于大气污染。观众看到这种颜色的时候会更有一种梦乡里边的那种亲切感,一种故乡的感觉。

   

2、什么时候都不能低估观众

□ 您已经7年没有拍电影,现在出来这么一个片子就是《太阳照常升起》,与前两部作品差别非常大,是这七年之中的思考、反思造成您想拍这么一个电影么——可能初看让人迷惑但又非常有意思,一般人想不到姜文第三部会拍一个这样的片子,那么这部电影创作的起点在哪里?跟您的七年又是什么关系?
■ 我想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拍得片子越来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电影和观众的认识发生变化。有人说电影是通过各种手段讲故事,在这之前我讲过两个故事,一个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是《鬼子来了》,一个是我30岁讲的,一个是35岁讲的。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显然不是一个高产的事,显然不是一个当产品每年输出的事。虽然我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演员,但我更多的是一个观众。作为观众,我自然喜欢看好看的电影,什么是好看的电影?就是让我不能忘记的,激动人心的,最好对我深处有触动的,在这两个基础之上,我希望能再有内心的触动。《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我是尽量达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激动人心、久久难忘。在这两部作品之上,我希望第三部能给我新的触动。因为我做一个观众的时候就有些东西,我看了很久,它仍然长在我的心里,愿意反复去看。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随着对电影的不断认识,这种作品在我面前,不断地成为新作品。我20岁看一次,30岁看一次,40岁看一次,我发现这又成为了新的作品。跟我的关系上,交流上,对我的个人的生活创作等等方面的观照上,它总是能变成新的作品——这是我崇拜的一种作品。另外,我有点相信,一个导演应该很真诚地表达他的世界观,而不是模仿什么样子,无论是时髦的样子还是年轻的样子,还是少年老成的样子。我觉得,都不如,当一个导演非常真实地站在自己所处的位置,年龄的位置也好,社会经验的位置也好,来向大家表达一个真实的感受。每当我看到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我就会被深深地感动。那么作为观众的我,显然对作为创作者、导演也好、演员也好的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也本着这样的原则来做我的第三个电影。

□ 也就是说,您想看到一个您拍的这种电影?
■ 对。就是说,我拍《阳光灿烂》的时候30岁,是我脑子特别想看的一个电影,所以我把它拍出来了。在我35岁拍《鬼子来了》的时候,我也是在脑子里已经看到了那个片子,而且非常迷恋那部片子才把它拍出来。到了今天,我也是脑子里产生了一个让我最迷恋的想法把它拍出来的,那就是《太阳照常升起》。

□ 这部电影的起点是叶弥的一个小说,然后您把它发展成一个现在的电影,您刚才说您脑子里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电影并令您非常迷恋,那么这里边您最迷恋的到底是什么?
■ 最迷恋?

□ 我的感觉是,这种电影几乎超越了人们对电影的想象,类似情况只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见过。
■ 我并没有想过要拍一部像小说的电影,我还是想尽我的能力和审美水平很诚实地向观众展示一个我看到的电影。为什么会有你说的这种感受,我觉得是如今的观众,对我们已经所看到的电影失望也好,不满足也好,归结起来有一个问题,电影里所表现的深度、精彩度往往没有超过生活本身,或者说,为了超过生活本身做了很多手脚,和所谓的技术上、情节上的罗列,看上去有点耸人听闻,但实际上,我相信观众是有头脑<

[沙发:1楼] 摄影师 2007-08-22 15:00:27
哈哈,看个剧照!



















房租名全裸VS陈冲走光
[板凳:2楼] 摄影师 2007-08-22 15:04:51
接下去看看走光的故事!
[地板:3楼] 摄影师 2007-08-22 15:09:18
[4楼] guest 2007-08-22 15:44:42
看这就喜欢
[5楼] guest 2007-08-22 16:35:35


能把白盆子拿走吗?[s:328]
[6楼] guest 2007-08-22 16:44:47
非常看好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