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萨奇画廊11月24号,苏文祥
发起人:三无人员  回复数:1   浏览数:2362   最后更新:2007/11/23 16:00:52 by guest
[楼主] 眼镜兄 2007-11-23 15:29:40
二十日在广东美术馆出席“美术馆与当代艺术策展”国际学术论坛,可惜昨天没在,没能聆听伦敦大学歌德史密斯学院教授、瑞典隆德大学教授萨拉-马哈拉吉的主题发言:多元文化主义的限度。

二十日发言者是: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部主任蒙露、安特卫普美术馆馆长拨特、泰特现代美术馆主策展人希娜、香港亚洲文献库杜柏桢和徐文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卡罗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费大为、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等等。各自从工作的实证出发来引证美术馆与当代艺术策展的关系。



我的发言题目是:从上海出发、从中国出发、从亚洲出发。



也是由于空军演习的原因,我们的会议主持人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郭建超从上海到广州被困飞机上七小时,在会议闭幕前才満头大汗的赶来。



萨拉最后作了补充发言,厘淸了“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限度,指出了“后殖民主义”不是恶魔,多元文化有许多模型,南非人与英国人追求的是不同的多元文化。我们如何来看待“后殖民主义”的复杂性,因此,我们不可能告别后殖民主义的。这样,他作为本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人颠覆了本届展览的主题:向后殖民主义再见。



发言中最惊人的是芝加哥当代美术馆主策展人波纳米,他一反美术馆工作常态,认为我们不必要像后娘养的,从一地飞到另一地去看同样的双年展,去看同样的艺术家和同样的作品。策展人不必要像演员那样去获得观众们的喜欢和好感,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与高潮去做展览,展览不必要有许多人来看,展览为一些同行来看,一切都为了开幕那一“时刻”。展览不是娱乐,没必要想办法去调嬉观众,等等等等发人深省的观点。



针对萨拉和波纳米的观点从会上到会下,一直争论不休,直至论战到二十一日凌晨二点,大家都累了,一起拖着斜风细雨地步履去吃一碗桂林米粉充饥。



睡到床上,一梦到天亮,做了一个梦,大约是:柏林苍穹下!

[attachment=70425]
[attachment=70426]
[attachment=70427]
 
[沙发:1楼] 许留山 2007-11-25 14:47:50
现在流行好来坞版的柏林苍穹下
city of angl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