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装置雕塑展
发起人:偏锋  回复数:0   浏览数:2636   最后更新:2008/06/17 02:15:19 by
[楼主] 网媒天下 2008-06-17 02:15:19

骆阿雪:网络绝对无法代替纸媒



天禄琳琅艺术城市频道主持:骆阿雪
世艺网:袁霆轩
方式:邮件采访

袁:你这几年一直与网媒交情不断,对你而言,网络对艺术的传播方式构成的影响是从哪些方面做到的呢?并且网络改变到什么程度?会否直接影响到艺术生态?

骆:我觉得,网络只是一种传播手段,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广泛地进行传播,并使这种传播变得更有效,更个性,更立体。而我所理解的艺术生态并没有因为网络的改变而改变,买卖双方依旧是钱货交易吧,也没有听说因为网络的干预,买方付给卖方一堆代码或者网址作为艺术回报的。如果说到影响,也是对这个艺术生态金字塔最下面几层的大众有些许作用,好的一方面是由于多方位了解信息而变得对权威不再迷信与盲从,坏的一方面是艺术速食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袁:在艺术网站中有个现象,做传统艺术的网站与主推当代艺术的网站相比,影响力明显不足,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

骆:你是做当代艺术媒体的,自然觉得当代艺术网站会活跃很多,其实,这个现象未必存在。点击率排行靠前,影响力较大的雅昌艺术网,是传统还是当代的网站呢?可以说两个领域,赚取的受众群体不同,很难说哪个更有影响力一些。

仅就两类网站的客户年龄层来分析,传统艺术网站的客户年龄层次稍大,相对来说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不高。而当代艺术网站的客户群一部分是学生特别是艺校的学生,一部分是国内外的艺术家,年龄层较低,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稍高。这样一旦出现新点子新动向,当代艺术网站这部分人响应度自然就高些,就热闹些,传统艺术领域可能会闷一些;可从持久力或者网络忠诚度来说,传统艺术类网站肯定要高过当代艺术类网站。

其实这种现象从平面媒体也可以看得出来,一本《收藏》,十多年的历程,发行量何止过万,连续订十年的用户一时也难数尽;而当代艺术类的杂志呢,新兴的大都是靠派发或者赠送起家吧,谁又保证说只盯准一本看?



袁:从许多艺术论坛很盛行的在线讨论方式到最近的几个艺术家退出法国展览事件,包括四川地震后各网站抗震救灾的活动,艺术传播与网络似乎已经不可分割,网络继续发展会有什么样情况?有可能取代目前艺术传播中分量仍然非常重的纸媒吗?

骆:绝对不会取代纸媒,绝对不会。看看商户的广告投放选择,就能明白,特别是在中国,一份很烂的艺术杂志也能有广告收益,而艺术类的网站要非常努力,才能用点击率的神话来换取相对低廉的广告费。我曾想过这是为什么,后来告诉自己,尽管网络传播了艺术,但却没有收获艺术;包容了艺术,却没有让艺术包容。



袁:现在的国内和国外的艺术网站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国内网站哪些方面更不足?

骆:国外网站的版式比国内的看着舒服。



袁:由于中国艺术的火爆,艺术网站也空前的繁多,但绝大多数艺术媒体的编辑和记者并不具备行业实力和素质,可是它们却操控着影响日趋广泛的第四权。这对新闻传媒以及艺术传播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骆:不好意思,我不是学艺术的。所以也不具备艺术媒体应有的行业实力和素质。这个问题,我只能从网络本身的包容性来给自己一个台阶下。^_^

网络真的就像一张网一样,允许网内外的互动。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或者什么背景,我觉得网络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性在于任何手段任何观点任何态度都可以融合进来,艺术不也是一样么?面对一幅作品有人看得懂,有人看不懂,这又有什么对与错呢。没有谁操控谁,才是网络最大的魅力所在,别把网络的权力看得太重要,要放松。



袁:目前网络对艺术而言,有什么是可能会有效改变艺术生态但目前还未成熟的?比如运营模式比如电子商务或者网络架构比如聊天室blog?

骆:我押宝在电子商务,国内艺术里面要做电子商务的网站不胜枚举,但真正能独立做起来并不断发展的,还没有很多。这种形式虽然别的行业做得出彩,但放到艺术领域中,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难操作。



袁:你现在是天禄琳琅艺术城市频道的主持,能谈谈你今后一段时间内网站方面的计划吗?

骆:艺术城市其实就是网络虚拟社区的一个名字,尽管是社区,但我还是想做成一个很正派的能来聊艺术的地方,不靠美女、裸体和八卦新闻赚取点击率。当然,这个在网站初期比较难做,压力也很大,所以就不想别的,努力完成自己想做的就好了。



袁:天禄琳琅2007年成立后在业内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经过不断调整和规划,现如今成为集网站、杂志、交易中心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这种主攻收藏和投资的艺术产业新生业态在尝试和冒险中前行,到目前,天禄琳琅自我评价一下,收效如何?主要面对着什么样的阻力?业界反映比较集中于哪方面?

骆:我还不能代表天禄琳琅来发言,我只是天禄琳琅艺术网站的一个频道主持人。

不过据我了解,正像你说的,天禄琳琅自成立以来,所投入的宣传攻势的确非常浩大,不少航班的机用枕巾上都印有天禄琳琅的标志,而且天禄琳琅出品的《ART VIP艺术发现》杂志第一期印量就是几十万册,发行渠道也非常广泛,就造声势来说,天禄琳琅可谓是铺天盖地了。至于收效嘛,在我的调查中,起码艺术圈里面不知道天禄琳琅的人已经不多了。业界的反映,听几个朋友讲,大都保持观望态度,毕竟这家公司并不是单纯的网络媒体,而是具有实地交易中心以及平面杂志的综合性艺术机构,成本投入巨大,要想在短时间内有所收益,非常人所能想象。

你刚才还问到了阻力,阻力肯定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圈内,一个是圈外。艺术圈子本身并不算大,能有钱做事的更在少数,而且这些有钱做事的也已经把圈内的资源瓜分得七七八八,剩下的可操作余地非常小,天禄琳琅在这个时间挤进来,能否对蛋糕的再分配起到影响,还需检验。

而圈外,阻力更多来自于人们对艺术品的认知度和认知误区。艺术品毕竟不同于奢侈品,只要有钱就能买到,而是需要品位、学识、金钱等多重影响才能有所得,虽然媒体整天鼓吹着艺术品的投资理财价值,但有钱人还是更注重能套现的投资方式,股票啦,房地产啦。一旦当他注意到艺术品了,不用多久就会变为圈内人,从而回到我上述的圈内阻力中。比如李国胜先生,曾经的券商,现在经营的环碧堂是中国不可或缺的画廊力量;再比如管艺先生,曾经的化工厂老板,现在中国响当当的当代艺术品收藏家。所以,据我分析,天禄琳琅目前只能打擦边球,在有钱人似懂非懂的时候,抓住客户。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观点。



袁:我们知道,某些方面网站与平媒存在很多重合面,天禄琳琅的杂志和网站是怎么区别定位呢?

骆:天禄琳琅网站只做了将近一年时间,天禄琳琅的杂志也刚出了一期。我个人还不能对网站和杂志之间的区别做很深的分析。



袁:天禄琳琅网站改版多次,目前囊括有资讯、数据、论坛、搜索等各种内容,能谈谈网站的发展方向吗?

骆:嗯,你提到的这些栏目,很多网媒都具备,要做的只是努力做好这些栏目。但,作为天禄琳琅,需要强调“两栖”这个概念,即“网上浏览、线下交易”相结合。也就是说,网上和实地的发展要同步进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