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网:艺术网媒需要真正IT化
发起人:网媒天下  回复数:0   浏览数:2608   最后更新:2008/06/18 01:02:15 by
[楼主] 网媒天下 2008-06-18 01:02:15

王轶贝:网媒丧失了媒介“仪式感”

世艺网:王轶贝

世艺网:袁霆轩
袁:有人出来指责媒体炒作艺术市场的泡沫论,也有人在指责媒体的“炒作”成为艺术市场“幕后黑手”的帮凶,对于这些批评,你是怎么看待的?
王:必须承认许多国内媒体在机制和运作上都存在问题,而艺术媒体特别是网媒因为其小众和相对自由的特性更是良萎不齐。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媒体在整个艺术市场中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它们所有的问题都是艺术生态自身问题的反映,如果不存在市场泡沫,“拐点”论就不会这么被担心。媒体当然需要做的更好,但指责媒体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着眼点放宽一些呢?

袁:有批评家踢爆说中国目前超过1000万的当代艺术品都存在造局可能,但每次这种“局”的出现,媒体都会兴奋的传播——这说明许多媒体为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会片面的报道一些未经证实的新闻,甚至媒体不自觉的参与到这种人为造假中。在这样的情势下,世艺网是如何考虑网站新闻的倾向呢?
王:世艺网面向是纯粹的艺术爱好者,而非泛泛的娱乐大众。世艺网拥有包括冯远、王林等近五十位学术界资深专家组成“艺术委员会”,凭借着专家们严谨的学术态度,世艺网意在突出专业的学术深度,同时在新闻面上尽量的保持公正、公平、全面的原则。许多被媒体热炒的事件我们也会关注,但世艺网尽量会从多角度综合评判,而非只追求一个眼球点。

袁:世艺网07年底重新改版,并在08年不断调整,做为从2000年就开始专注于艺术的艺术网站,世艺网今后有什么举措和目标呢?
王:世艺网已经积淀了近8年的深厚实力,目前的艺术市场和当年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将世艺网的影响应用到艺术市场中,拓展和参与艺术资源的调动和分配,配合艺术家、收藏家们推动艺术环境的良好运作。另外,世艺网将加强与各行业的联合,我们与各媒体、艺术空间、画廊都将有更深层的合作。

袁:网络媒体对艺术传播和普及所起的作用最关键的是什么?劣势又在哪里,时间和技术的发展会改变这样的情况吗?
王:网媒将许多环节简化或省略了——比如形象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比如发生与被知道之间的时间。被简化的环节是网媒的优势,也让它丧失了某种“仪式感”,这就象潜意识里人会以为工业制作品没有手工制品更结实更耐用一样,网媒通常会让人觉得没有纸媒来的正统。时间和技术都不是重点,关键取决于看待网媒的心态。

袁:从许多艺术论坛很盛行的在线讨论方式到最近的几个艺术家退出法国展览事件,包括四川地震后各网站抗震救灾的活动,艺术传播与网络似乎已经不可分割,网络继续发展会有什么样情况?有可能取代目前艺术传播中分量仍然非常重的纸媒吗?
王:纸媒和网媒会作为互补性的存在继续发展,但网媒的作用和影响份额会越发增大。在新闻、宣传、事件等方向网媒更是无可匹敌,但在展示、深度方面,纸媒仍然将以其材质的不同以及其对人的心理影响保持一定的量而存在。

袁:对你而言,网络作为一个艺术传播平台,他们对艺术家、收藏家等艺术个体分别意味着怎样的关系?
王:每个群体的关注点和需求都不一样。艺术家和收藏家、评论家等人是通过“作品”连接起来的。就目前而言,所有的关系更多时候是“线下”进行着的,网络是一个渠道。

袁:现在的国内和国外的艺术网站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国内网站应该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
王:国外网站从美工到网站内容和国内的思路都不一样,用户习惯也不尽相同。国内艺术网站目前都属于探索期,根本没有真正成熟的经验,可以说,国内网站所有的方面都需要改进。但说回来国内网站照搬国外网站的模式肯定是不成功的,需要走自己的路。

袁:由着中国艺术的火爆,艺术网站也空前的繁多,但绝大多数艺术媒体的编辑和记者并不具备行业实力和素质,可是它们却操控着影响日趋广泛的第四权。这对新闻传媒以及艺术传播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王:这直接导致了整个艺术媒体竞争的恶化、水准的下降。但这个问题是整个大环境都存在的,网媒的泛滥必然是一个淘汰的过程,想在业界内真正立足,必然会自我优化。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愿望,恶性竞争也导致一些媒体为追求眼球效应而劣质化,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

袁:北京奥运会马上就要进行了,艺术界对此有着各种不同的反应,世艺网这段时间内有什么计划吗?
王:奥运的到来是一种机遇,如何看待它、如何把握它,选择的方式不同心态不同得到的结果肯定不一样。世艺网有计划近期进驻798,即时世艺网将会有更为惊艳的姿态给大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