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空间之“星空实验室”第二期活动——康世伟 实验短片展播
发起人:starrspacee  回复数:5   浏览数:2416   最后更新:2009/01/02 21:54:53 by guest
[楼主] 老田 2008-12-26 09:56:46

《骂艺术》:金锋的“后现代主义尾巴”/吴味

4月20日,金锋在上海比翼艺术中心举办了“骂艺术”个展,个展作品只有一个,即《骂艺术》。金锋本想通过深圳某“骂人公司”(其实冠名为“跑腿公司”,但有“骂”人业务)的人,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骂”,从而提示出中国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艺术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发人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反思。这本是很好的作品观念预设,金锋来深圳筹备作品的时候也与我也交流过。然而,遗憾的是,作品的具体实施,完全没有生成这样的特定艺术观念。

1、金锋将《骂艺术》作品中“骂”的对象——“艺术”完全设置成自己近一、两年来所积累的工作资料。这些资料包括【1】:(1)网络下载的图片;(2)作品图片、创作过程及背景资料;(3)金锋新浪博客摘录;(4)《日常陈述》文字摘录;(5)对网友提问的回答等等。这样的艺术符号设置首先就游离了作品的观念预设,因为,金锋的这些艺术资料主要不是艺术,更无法反映出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景观。于是“骂艺术”的“骂”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针对性,显得“驴唇不对马嘴”;或者说“骂”只针对了“金锋”而不是“当代艺术”。以致于“骂艺术”实际上变成了“骂金锋”。莫非金锋就是想通过“骂金锋”来创造什么观念么?

2、由于“骂”与“骂”的对象的错位,所以具体作品创作中的“骂”显得如此“平庸”和“无聊”,它游离于作品的观念预设,东扯西拉,莫明其妙。我从作品视频的“骂”中,无法体验出中国社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惊讶”、“尴尬”、“不解”、“不满”、“失望”、“失落”、“无奈”、“抱怨”、“憎恨”……那样一种当代艺术的社会状态。由于具体“骂”的“驴唇不对马嘴”,以致于“骂”发展到最后,“骂”艺术的人与金锋的律师的“激烈冲突”(争吵、叫骂以致于动起手来)就显得唐突和莫明其妙,他们争吵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当代艺术的社会境况无关,连律师质问“骂者”时手中拿的作品也不是当代艺术(图片)。也许是“骂者”“骂”的水平不高,但即使“骂者”再会“骂”,面对金锋那样一些艺术资料,也会显得“文不对题”、“莫明其妙”乃至“不伦不类”,因为金锋那些艺术资料无法构成“骂”艺术的理由。由此构成的作品艺术语境就无法自然地指向当代艺术的社会问题语境,也无法生成上述特定的艺术观念。

3、金锋之所以将“骂艺术”作品最后做成了这样一个无有效“观念”的“不伦不类”的作品,原因在于金锋的作品创作采用的不是当代艺术那种需要严谨科学分析的社会学方法论【2】,而是后现代主义艺术那种随意的、想象的、无可无不可的心理学方法论。所以,“金锋对骂人公司如何谩骂不加设计。同时,现场金锋约请了私人律师,对律师如何与骂人公司进行对话也不加预设,一切视现场情形的变化而随机发挥”【3】,然后,作品能指的“观念”就只能任凭艺术家和观众的想象(实际上作品没有生产特定的观念),这正是后现代主义的行为、偶发、事件或综合艺术的方法论。以为“随机发挥”,艺术就可以自自然然地生成特定的观念,那是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论的误解。尽管当代艺术也会使用行为、偶发、事件或综合的艺术方式,但当代艺术的一切都应该在艺术家的“有效”的“匠心独运”中(指“有效控制”而不是“绝对控制”),这种“匠心独运”的“有效控制”使艺术的过程朝向作品的观念预设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完全随机发展而最后陷入混乱局面(金锋的《骂艺术》就陷入了“打闹”的混乱局面),艺术家的艺术智慧就在这种“匠心独运”中。

一种后现代主义艺术方法论(由杜尚艺术方法论发展而来)到了今天,最多得到的是貌似新颖、却又“无话可说”的艺术【4】,今天,这种“无话可说”的艺术已经成为大众的“艺术性娱乐”。但人们似乎尤其钟情于这种“无话可说”的“新颖”的“艺术性娱乐”(其实也不新,甚至生活情景中的真实的“骂艺术”都存在,形式何新之有?),仿佛这个世界真的已经美好到“无话可说”。但杜尚以后,单纯的艺术形式的“新”还有意义吗?今天的艺术的形式的“新”(相对的,已经与现代主义艺术追求“新”的形式创造完全不同),只有在形式的“特定观念”中才有意义。当代艺术已经不是“无意义”的心理学“游戏”活动,而是“有意义”的社会学“研究”工作。

4、金锋在艺术观念和方法论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他的某些作品有时留着一个或长或短的“后现代主义尾巴”,他的指向中国社会上访问题的作品《无字访》【5】是如此,《马中欣行走的脚底是我的》也是如此,而现在的《骂艺术》更是如此。金锋的《骂艺术》和《马中欣行走的脚底是我的》等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当代艺术实验怎样才能失败的经典(《无字访》相对好一些,还有一定程度的成功)。这些“失败的经典”告诉我们: “当代艺术”不会诞生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观念和方法论中,哪怕有再好的当代艺术作品“观念预设”的想法。

金锋什么时候才能够完全剪掉他的“后现代主义尾巴”呢?而其实金锋早已有了剪掉“后现代主义尾巴”的剪子——那就是在他的《秦桧夫妇站像》【6】、《孔子哭了》【7】、《你的灵魂是我的》【8】等作品中已成功运用的具有严谨科学分析的真正的当代艺术的社会学方法论。



注释

【1】、【3】金锋《<金锋个展——骂艺术>作品描述》, 《新浪网博客》2007年4月“名人博客——金锋”栏目。

【2】、【5】吴味《社会学:当代艺术的方法论——从<个展>的“问题作品”谈起》,《东方视觉》,《东方视觉网》2006年“名堂——吴味”栏目。

【4】吴味《超越后现代主义——王南溟的新著<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美术同盟网》200年9月“出版”栏,《东方视觉网》2006年“名堂——吴味”栏目。

【6】吴味《我们需要怎样的当代艺术?——从金锋的“秦桧夫妇站像”谈起》,《美术同盟网》2005年评论栏。

【7】吴味《针对儒学中国的尖锐提问——金锋的《孔子哭了》雕塑》,《东方视觉网》2006年“名堂——吴味”栏目

【8】金锋《在北京发布给李捷的作品<你的灵魂是我的>》,《新浪网博客》2007年4月“名人博客鸱妗崩改俊



2007年4月23日于深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