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的艺术
发起人:黑羊  回复数:0   浏览数:1812   最后更新:2009/04/02 16:21:23 by 黑羊
[楼主] ab0728 2009-04-02 16:21:23
“试验填”——当代艺术展

实验:为检验某种理论或已存在的假说是否正确或有效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性操作行为。
试验:为了解未知事物的性能或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通常没有假说。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实验”和“试验”的解释。
……
从实验到试验的转向,是中国当代艺术从解构到建构的开始,是从以推翻某种理论,打破某种桎梏为目的的技术操作到真正以创造为目的的探索性尝试,是从非对即错的思维模式到多元并存的个体试验。他们是温和的,甚至是不确定的,却带着试图建构的力量,填充着个体生命经验的空白,或许,也填写着当代艺术令人期待的未来……

策展人:赵欢

学术主持:李俐

参展艺术家:陈献辉,李川,庞旋,蒲浩淼,秦晴,张立涛,赵洋

主办: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

开幕酒会:2009年04月18日,15:00

展览时间:2009年04月18日--2009年05月10日

展览地点:成都市草堂路48号,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


Fill with Test

Curator: Zhao Huan

Academic Host: Li Li

Artists: Chen Xianhui, Li Chuan, Pang Xuan, Pu Haomiao, Zhang Litao, Zhao Yang

Organizer: re-C art space

Opening Cocktail: 18th April 2009, 15:00

Exhibition Date: 18th April 2009--10th May 2009

Exhibition Address: No.48 Caotang Road, re-C art space

[沙发:1楼] ab0728 2009-04-02 16:10:26
从实验到试验的艺术转向

李 俐

实验:为检验某种理论或已存在的假说是否正确或有效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性操作行为。
试验:为了解未知事物的性能或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通常没有假说。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实验”和“试验”的解释。
“实验”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在85’新潮美术和文化启蒙的浪潮袭卷神州之后,从西方借鉴而来的抽象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影像艺术等等都被冠以“实验艺术”。而在此之前,中国还处于那个众所周知的特殊年代,僵化的艺术观念和万众统一的艺术模式成为艺术家们信奉的唯一真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实验艺术似乎从一开始,就以检验这一“真理”正确与否为己任,以验证西方现代艺术对这一“真理”的冲击效果和破坏程度为目的。实验的结果是证明了“真理”并不存在,打破才有创新。
然而,带着呼啸锐气与挑战精神的实验,虽然推翻了传统经验的假说,解构了权力话语的桎梏,却并未能真正有所建构。解构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空白。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纷纭复杂、扑朔迷离的多元状态,哗众取宠、炒作、文化真空这样的词汇相继出现,令人感到茫然和困惑,以致有人怀疑中国的当代艺术还有出路吗?
在这样的精神困境和令人迷惘的时代氛围中,有一群人却在孜孜不断地进行着探索性的艺术尝试。他们生于文革末期,政治意识形态只是他们童年零星的记忆;他们成长于八、九十年代,在一个物质相对富裕,思想相对开放,精神相对自由,文化相对包容的时代浸泡;他们读大学的时候,已能接受到比较当代和前卫的艺术教育,被允许和鼓励有所创新;他们踏入社会的时候,正面临着艺术被市场和流行吞噬,传统信仰、文化、道德、价值观逐渐崩溃的窘境。所以,没有既定的思想和观念让他们去反拨,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和价值观让他们一劳永逸,他们只能更为彻底地观照自我,从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体验中去寻求自我经验与出路。因此,他们的艺术作品中,通常没有宏大叙事与历史负载,也很少会出现前辈们那种针对某种假想敌式的激烈反叛和剑拔弩张,而更多地呈现出对艺术语言本身的探索,对自我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的具体感受。
这一群人,以生于70年代的艺术家群体为主。
陈献辉、李川、庞璇、蒲浩淼、秦晴、张立涛、赵洋七位艺术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同时代人的相似特征,例如在画面中时常出现童年的记忆与符号,象陈献辉的老厂房,秦晴的童年玩具,蒲浩淼的儿童化形象。他们似乎也都特别钟情于在现实与非现实交织的画境中呈现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生命感悟,象张立涛与赵洋的不同时空、人物并置处理,秦晴与蒲浩淼的童话式梦境,陈献辉的记忆与现实之间的拉扯,李川打破视觉常规的超现实图像,都使作品与现实发生关系,而又与现实保持距离。
但他们的作品更是有差异的个体在艺术语言和精神层面上做出的不同尝试,因此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和面貌。陈献辉的油画作品扎实而有体量感,他的钢笔墨水作品系列则以图像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种非常个体,同时也非常具有群体特征的矛盾生活状态。李川使用水墨语言,于宏大中见微小,由微小处反观宏大,在视觉的辩证中完成精神的表达。庞璇是七人之中唯一的女性艺术家,特别擅长影像与装置作品,往往以女性特有的感知方式触摸现实,获得独特的解读和体验。蒲浩淼以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人物形象创造亦魔诡亦纯真的童话迷梦,在现实与自我营造的梦境中穿梭往返并沉醉于此。秦晴的作品在平静、温情、略带神秘的画面中暗蕴张力,以主观的形、色、节奏、空间构成特有的绘画语言,诉说心灵的故事。张立涛的作品与其生活经历不无关系,处处透露着理想、精神跟世俗的冲突与磨合。赵洋以女孩为视角,表现观看与被观看,消费与被消费的商品社会特征。可以说,他们的作品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个体的试验,这种“试验”有别于以往充满反叛的“实验”,而更指向个人生活与艺术经验的寻求与探索。经验是个人的,但经验的意义是整个社会的。因为每一个人的探索,艺术才能获得向前推动的合力。
从实验到试验的转向,是中国当代艺术从解构到建构的开始,是从以推翻某种理论,打破某种桎梏为目的的技术操作到真正以创造为目的的探索性尝试,是从非对即错的思维模式到多元并存的个体试验。他们是温和的,甚至是不确定的,却带着试图建构的力量,填充着个体生命经验的空白,或许,也填写着当代艺术令人期待的未来……


[板凳:2楼] guest 2009-04-02 16:14:23
在成都?好远哦
[地板:3楼] guest 2009-04-04 11:38:05

[4楼] guest 2009-04-12 00:47:47
有点意思,没有去玩什么70后80后
[5楼] guest 2009-04-12 00:50:13
这个空间很有的霸道!
[6楼] guest 2009-04-12 21:11:01
顶起
[7楼] guest 2009-04-15 17:39:30
是不是上次'自由的1/6"就在那儿搞的,多不错的:)
[8楼] guest 2009-04-15 18:36:52
序言

在与七位艺术家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谈论到作为“70后”出生的人,各自相同或相似的生存境遇。最后大家发现,个体的生活差异掩饰不了在社会大背景影响下,这类人共有的精神裂变。这种裂变或许是大家对历史的无奈而作出的被动选择,但更多的应该是强力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的主动反思。
“70后”这代人成长、生活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改革开放后。从小父辈们的价值体系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变更的过程。在接受了“唯一”式的教育后,一次次本以为确立的观念,却无情的被时间依依否决。在少年时代,经历了理想主义的启蒙和被摧毁,在成年后被社会变化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后,在对于不同的价值观,道德标准不再只有单一的选择时,又无奈的只有不再选择。那些被理想主义添满的青春岁月,虽然被现实拉远,但却始终无法熄灭,掩埋在心底深处。大家一只脚跨在传统里,一只脚跨在时尚里,徘徊在水与火的边缘,成了痛苦与矛盾的根源。我们的生活不断地迷失,对于未来总是不知该何去何从。没有坚定的信仰,因为生活要求我们要学会不停的自我否决,随时准备着接受再教育。就是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成长经历,它时时刻刻都渗透进七位艺术家对艺术的执卓追求里。这就是“试验填”当代艺术展所能带给大家的文本分析与审美思考。
有时我们在想,这一切是 “背道而驰”,还是艺术家的“一意孤行”?答案应该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赵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