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届多元性别艺术展
发起人:小溪巴赫  回复数:0   浏览数:2406   最后更新:2009/06/07 17:05:33 by 小溪巴赫
[楼主] 艺术个案 2009-06-07 17:05:33


杜应红




清晨6点,杜应红在生物钟的指令下醒来,看着还在睡梦中的妻儿,他起了床,今天是艺术进社区系列活动的第N次展览,他得早早的到创库(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去整理一些资料,上传一些深圳艺术网当天需要发布的新闻,并给一些尚未来得及发邀请的朋友、媒体发送邮件。


他匆匆下了自家的楼,从南山区的一个住宅区里边驱车而出,他没有直接驶向创库,与往常的大多数情况一样,从家门口出来之后,拐了一个弯向另外一个方向驶去——把车开到了深圳大学的校门口,他没有忘记昨天与另外一位艺术家需要搭他便车的约定。30分钟后,他们到了位于宝安中心区的深圳艺术创作库。


他先打开办公室的门,重新把朋友们昨天翻乱和抽出来的某些书放回书架,然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打开电脑,开始整理当天活动的程序与的资料。大概九点钟左右,他的助手来到来了办公室。他向他们交代一天的工作,以及稍作布置。他本想去工作室弄弄作品,看看时间有点紧,就直接驱车前往今天的展览场地。昨天已经将展览布置一天了,他需要重新检查作品的标签之类的是否都弄好了,有一部分作品还需要作出调整。由于某位艺术家反应比较迟钝,就差他的作品尚未运送过来,他再次打电话催促。对方说没有找到合适的车子运输作品,老杜二话没说,把现场的工作作了交代,寻车而去,很快就在南山的某菜市场旁找到了合适的车子……

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旧址

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现址

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现址

作品运输回来弄好已经是下午2点钟了,他叫来一个盒饭,一般是回锅肉盖饭,需要加辣椒,外加一瓶啤酒。他花掉两分钟吃完,然后开始检查话筒等音响设备,他看见地上还有一些垃圾,他开始去找扫帚,可这时问路的电话打了过来,他开始不厌其烦的重复这是什么地方……然后与空间主人聊上几句……


下午三点,客人陆续到来,四点开始举行开幕式,期间,你会看见他在人群之中不断的穿行,在忙碌着。他没有端着一杯红酒陪人聊天的空闲……偶尔停留,聊上了几句……他办着认为重要的事情。晚上7点,一行大约20人的队伍开路到了鞭炮美食馆,不用说,是老杜埋单了,他的绰号是“杜老大”,到深圳的艺术家找到他,他都热情的安排接待……饭局间,频频举杯,老杜有点喝高了,他开始唱歌(往往是那撕心裂肺的叫歌“社会主义好”)。把一些朋友送走,有一些从外地过来的朋友,他又车带上这些朋友,还有另外一位艺术家的“红旗”一起同行,十几号人,径直到了蛇口的海燕酒吧,继续喝酒,谈天说地,谈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某种不良现象,谈某个人的作品真烂。席间,老婆叫女儿打了一个电话算是查岗……很快,时间就走到了凌晨一点多了,他再把这些人领到某个夜市的消夜摊上,点了一些粥和几个小炒,最后将这些人送回酒店。他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凌晨三点了,老婆孩子早已经熟睡……



当然,这是我对他一天生活的想象。是这些年来,在我与他的接触中,他在深圳给予我留下的印象大体构成了这样一个想象。从他频频折腾出一件件事情来,以及他身边的诸多事务,我猜测他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也是这样过来的。在这里我无意塑造他抛家弃女的为艺术献身,他可能常常是,午饭在外边胡乱解决,晚饭,他会说:“我要回家了。”遇到朋友来,却必须走开的时候,他有时会会先把大家带到一个餐馆,提前把单结上,然后回家。



人生是一条记忆的河,情感在记忆和想象里边变得恒长和感人。对一个人的认识和对一个人的信赖,最初来源于偶遇,在短暂和由片段构成的愉快和美好的相处之后,时空常常会把人和事情相隔。幸好,是记忆担负着修复的功能。我们依赖温暖的记忆来激励彼此的人生。



我与应红当面接触不过六、七次,相处在一起的时光也就10天,最多。同住一室或许只有三次,没有聊到通宵,卧床会从凌晨两点开到四点或许更长一点的时间因为对方“无法回复”而结束话题。剩下的就是云南与深圳或者北京与深圳之间的漫长时间的一个电话,以及他频频举办活动发来的信息和图片以及某次想起对方的时候猜测对方都在忙些什么。时间就这样带走了四年。在接触和想象中,在某些来之不易的结果中,我们共同温暖和鼓励着。



杜应红集传媒人、行为艺术家、画家、批评者、策展人、活动组织者、艺术教育者、经纪人等于一身,如果不用这么长串的名词介绍,截取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概括他的身份。但有一个词比较合适,那就是“艺术家”。我想杜应红满意于这样一个身份,这样的判断来自于我个人的经验。他个人有时候则把“行动的思想者”作为他的理想目标。



这里边涉及到了艺术家的身份判断的问题。是否,艺术家一词仅局限于“做出具体可视、可摆放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称之为一件好的作品。作品如果以件为单位,这个“件”的划分范畴局限在哪里?杜尚说,“我最满意的作品是我的生活。”大家对这句话或许并不以为然。我们身边的榜样,叶永青也说“我以能够成为一位艺术生活方式的叫卖者为荣。”现在被大家所推崇的英国批评家约翰·伯格,事实上他还是一位画家、小说家、文化史家。也就是说单一的表达方式满足不了一位才思敏捷、才气逼人的思想者和行动主义者。



杜应红是一个典型的“行动派”艺术家。是一个明白新时代艺术家应该不被传统的“单一型”艺术观局限的艺术人才。艺术不再是为了方便于收藏、销售、摆放在美术馆的角落,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来审美、反思、批判的 “固体物”,艺术是融入艺术家日常行为中的“公共服务行为”。艺术由一个名词变为一个动词。艺术家的使命是通过多重叙述的方式来推动“艺术”的影响力。由这些使命感的艺术家,都集多种创作方式于一身。



话说到这里就已经很明白了:我把杜应红看作成一件作品。而他所创作的那些雕塑和绘画被大家称为作品的东西,是“杜应红”这件作品的一部分。


杜应红雕塑作品



应红的人生充满传奇。他从小就是一个无畏和善于行动的人, 12岁在老家开始为村里大部分人家书写对联,13岁开设篆刻铺子在周边乡镇赶场赚钱,17岁在市区开设个人装潢部,而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任何专业培训,自学和努力的结果——他的人生一片坦途。意外的是:18岁,杜应红却因为伤害罪被判刑6年。应红富有正义感、好打抱不平却因为过于善斗好武而走向了人生的反面。看似不幸,却是万幸。监狱里给予了他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他并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在“义”和“道”之间,他找到了平衡感。因为他的文艺天赋,杜应红很快的成了监狱里的文艺工作者与领导者,在那几年,他结识了大量的笔友与文化人,这对他后来的艺术之路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出来后,他到了深圳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多次获得各级优秀教师的嘉奖,并且受邀编写了由中少社出版的全国幼儿园美术教材。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的人生又作出了新的抉择:他放弃了少儿教育的事业,进入职业艺术家的生涯。应红人生目标的明确性,从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规划和突破中得到体现。



也就是在2002年左右,在艺术界需要“策展人”的时代,杜应红在深圳揭杆而起闹革命,组织和策划了很多展览。记得2005年,他将广东的7位艺术家(邓荣斌、田流沙、莫峻峰、胡赤骏、周金华、江宏)的“南方生活”带到昆明创库举办展览。在题为“架上绘画的本土与地域特色”的座谈会上,老杜为“艺术家”代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不久后,他就开始折腾成立一个“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四十多位艺术家、以及一些诗人、批评者参与进来。期间,他还折腾了很多事。再再后来创库由于“城门失火”而搬迁到了现在的F518创意文化产业园。刚刚落脚,他就开始搞乔迁大展曰“重启 . 刷新”、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艺术家得以有理由“开门接客”。他所策划的“我家艺术馆”被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上百家媒体单位采访报道。



我们看看他的简历好了:策划“深圳移动”当代艺术展、“过日子艺术收藏系列展、”策划"我家艺术馆"系列活动30项、策划重启.刷新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13项艺术活动、策划深圳制造青年艺术家推介计划系列作品展8场、主持"深圳大道现场艺术节"、策划"创库开放系列"展览活动、策划"一条路"深港当代艺术展、、策划当代艺术进社区8场、策划“反空降艺术计划系列12项、策划创建“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大家可以问百度或者谷歌。



2004——2008年期间,“迄今策划了近百个艺术活动”.这么辉煌的业绩,很少有人能够与他媲美。深圳艺术家乃至广东、云南等地的艺术家就在对杜应红的信任中,作品交给他,从这个展厅搬到另外一个展厅。一大群艺术家跟随他指南打北。除此之外,他还主编深圳艺术网、《深港艺术》杂志……









说实在的,应红属于说话很冲,个人喜好比较强烈的那种人,有时候我会为他做事情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而担心会把事情弄糟,但事实证明,因为他的公心而征服了大家。对事不对人的做事原则得到了一大群朋友的支持。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的事主,为什么他还去做作品呢?!杜应红这么忙,他还有没有时间做作品?!“安居乐业”型的人很难想象这点。人们总是认为“批评是熊掌,而艺术创作是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们总是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别人也做不了!事实是否如此?



04年,应红开始创作《紧箍咒》系列作品,先是绘画,画面中多为小孩头戴紧箍咒的形象。到2008年(今年)夏天把自己铸成雕塑,中间这段时间穿插着无数次行为创作。可谓立体式扫荡!





从观念的深刻性来说,作品的主题和意义都清晰明了,切中国家教育弊病的要害。当然,作品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在小孩的身上,“哪里没有平等,哪里有剥削哪里有逼迫,哪里就有‘紧箍咒’”,这是一个关于强加、负担、以及承受力的话题。作为一位艺术家,应红并不满足于仅仅是将作品创作出来,等待他人来发现,而是通过重复和多次的举办展览来实现这一件作品的影响力。据说,应红已将他自己戴有紧箍的雕塑安装在他的车头上,整天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招摇过市”,引来“百分百”的回头率。迄今为止,他的作品随着他的“最牛新闻采访车”,已经跋山涉水的到过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越南等地进行“巡回展出”。那么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因为应红本人的进社区、进集市、进山区、进网络等,已经让全国的很多老板、小板们深有感慨了。我们自然不能低估这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从老杜的“这件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家会用同一种方式去表达不同的观念,也会采用各种表达方式去表达同一个观念。如果还单一的运用审美法则去评判这些作品将会显得狭窄。如果,我们仅仅用观念去理解他的这件作品,也会显得过于简单。从作品的图式看:他追求图象本身的视觉冲击力,绘画作品注重对比色效果运用,行为图片多为正面效果,雕塑作品“以身作则”。尽管总体而言,作品的语言略显单纯,缺少更多值得玩味的地反思,但是有什么重要呢?重要的是继续往前走。



08年的某天,应红开始实施他的另外一件作品:他穿上了白大褂,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医生,将他的听诊器伸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危房、飞机、女人、男人。这一命名为《诊断》、《诊》的系列作品也势如破竹的进行着。他似乎提示了这样一个信息:这个世界充满着不安全的隐患,每个人都有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他的作品来看似轻松幽默机智里边显示出了他把握脉络的主线准确、狠。这也是一个令人反思的作品。而更为巧合的是,在他在深圳创库实施了《诊断》不久,深圳创库因为楼下的工厂失火而引发了火灾,让这件作品有了预言性的效果,作品所提出的问题更加显得必要和重要。



从他的2005年的《放鞭炮》现场作品、《三个代表、统一思想》、装置作品《新闻联吹》、2007年7月1日实施的《逆行2007》、《大喇叭、小喇叭》、《盛世大合唱》以及记得,2008年5月11日,他在我的个展上因为缅甸发生了严重的灾难针对大陆的“不听见”反应与林春园等实施了《没听见》的现场行为。而更加戏剧的是第二天,汶川地震发生了——杜应红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看似猛撞,却细心周到的人,一个不怕天,不怕地,富有正义感的人,不拘小节、雷厉风行成为他“艺术“的基本特征,他将作为一件“美好”的作品被被人欣赏和佩服。



我们再次反观他做的那些“非物”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在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他组织举办的艺术、诗歌小型作品超市展,在闹市中举行,作品价格低廉,与艺术就是奢侈品的观念相比,他走的是群众路线。尽管,据我所知,没有能够卖出什么作品,但是他的目的同样是达到了:让更多的人接触并理解艺术。这次他做的《我家艺术馆》的艺术进社区活动,目的就更明确了,以家庭为单位,孩子——父母——邻里乡亲。他把他的“南方生活”以及他的紧箍咒搬到了美术馆、银行家的办公室、领导的家里,他的艺术观和艺术影响力在越来越强的发生着威力。我想,教育意义,引导观者,探索者……杜应红一直没有放弃这样的追求。



多元的时代造就着艺术家多元的创作。角色分工是针对把社会视为机器的人的一种选择。有使命感的艺术家总是穷尽一切手段和一切时间来尽可能多的“做点事情”。多面手成为后现代艺术(或者说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杜应红辜负了那些希望他能够专一一些的指望,却成就了他自己。


并不是说应红这件作品已经完美无暇,我们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又想到他的《诊》了)这有什么重要呢?对于他的这些作品,我想他也不会给自己打到100分,我们还要往前走,重要的是我们还在往前走。


我将应红视为榜样。

林善文于北京草场地

2008年12月



[沙发:1楼] 艺术个案 2009-06-07 16:16:39



笔者林善文(右)与杜应红(左).jpg
[板凳:2楼] guest 2009-06-07 16:57:42
拉倒吧。。。
两个人口技都不错
[地板:3楼] guest 2009-06-07 17:31:49
我很佩服老杜,你不要玩小圈子了!!
[4楼] guest 2009-06-08 00:58:38


[5楼] guest 2009-06-08 11:05:59
这叫现行记
[6楼] guest 2009-06-08 16:14:40
Re:林善文:遭遇杜应红


[7楼] guest 2009-06-08 16:15:48
煞笔!互相吹捧。
[8楼] guest 2009-06-08 16:53:48
姓林的不清楚,杜应红是个傻逼!
[9楼] guest 2009-06-08 17:13:12
杜应红是个傻逼!!妈的,太傻逼了 作品就是弱智
[10楼] guest 2009-06-08 17:32:58
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何必呢
[11楼] guest 2009-06-08 18:15:46
那就是混口饭的傻逼!
[12楼] guest 2009-06-08 18:35:18
朋友间相互作点评论罢了
[13楼] guest 2009-06-08 18:48:37
老杜是很冲,呵呵,遭有的人不爽了
[14楼] 深圳艺术网 2009-06-08 18:55:42

[quote]引用第9楼guest于2009-6-8 17:13:12发表的:
杜应红是个傻逼!!妈的,太傻逼了 作品就是弱智
...[/quote]

我是杜应红,谢谢你还认识我,并且知道我的作品很弱智.
哈哈,我不认识你,谈不上了解你,更谈不上生你的气
我会继续加油,不为你,也不为我,为了我该做的一切.遗憾的就是证明不了你的话是对的......
深圳艺术网\深圳艺术创库
[15楼] 深圳艺术网 2009-06-08 19:08:02
林善文是我的朋友,一个很全面而有章法的人,应我想出本杂玩册子而为我写的文字,没有给一分钱给他是因为我希望让关系和文字都独立一些.(别人写我的与我写别人的都和钱没有关系,从没有发生过"交易"),因为我希望朋友们些我的时候真实点和好玩点,所以希望大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写点好玩的,善文用想象的方式写的我,写得也比较全面,当然也很真实.谢谢他!

欢迎大家评论和批评,如果好玩和特殊的文字我会一并选用,哪怕是批评我的.
对于说脏话和意欲攻击\辱骂我的人,我也谢谢你,因为你激起我的斗志,并有机会与您"交流".如果你是人,你用真实的名字.

杜应红于深圳即时
深圳艺术网\深圳艺术创库
[16楼] guest 2009-06-08 19:19:17

[17楼] guest 2009-06-08 19:30:52
我要和老杜合影
[18楼] guest 2009-06-08 21:43:01
同意光明正大讲话,有的人太肮脏了
[19楼] guest 2009-06-09 10:33:44
作品傻逼能体谅,但人也像作品一样傻逼,就要毙了!
[20楼] guest 2009-06-09 11:23:17
今天的社会多好呀,乾隆皇帝也没有享受到网络的自由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