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跳舞
发起人:dengxin85  回复数:0   浏览数:2413   最后更新:2009/06/08 17:44:26 by dengxin85
[楼主] 当代艺投 2009-06-08 17:44:26
The Grand Final Art Fair: 2009 Sh contemporary
2009艺术博览会的压轴好戏: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
采访/编辑_刘品毓 Edit/Report_PennY Liu 整理_信佳敏 Coordinate_Amy Xin



《艺术与投资》:在从接受委任到筹备与策划这次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与您过往的经验不太一样,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困难又是什么?
秦思源:这个工作与以往有些不一样,以前是做一些非盈利的展览和学术性的活动,现在是在做一个商业体系内的展览,但这正好是我需要去参与的工作。因为我觉得盈利的和非盈利的展览我都应该涉及,就像一张纸的两个面。商业是艺术发展的发动机,没有商业支持,艺术界是没有办法运行的,艺术家也没有办法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正好需要了解艺术界的这个发动机,发动机有了什么问题,你要知道问题在哪,怎么修理,要知道怎么做才能让这个发动机更好用,让车跑的更快,跑的更顺,这是最让我有兴趣的事情——了解这个发动机,然后让他运行的更好。
以前在UCCA担任副馆长主要是在做统筹的工作,当然也做过一些策展,但是主要还是统筹的工作。现在这个工作其实在很多方面同之前是 一样的,都是一个统筹的过程。动机不一样,但是还是在做艺术,还是面对作品,这是艺术本身的真理。市场是发动机,但是,发动机放在地上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做的不管是美术馆也好,是博览会也好,都是关于艺术本身的、关于作品本身的事情,这是我们做所有事情的原因。在这点上两者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当然,也有一些挑战。很多人质疑我,“你没有做过博览会,那你怎么做总监呢,怎么做的起来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博览会背后的公司,在全世界做过八十多个博览会,我的同事也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很多年,他们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作为总监,操作和技术不是我应该做的,我要做的是提出方向性的问题和意见,是思考怎样才能让博览会做的更好。
如果说收获是什么,那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认识到这个发动机是什么东西。任何一个职业态度比较好的策展人或办展机构都应该力争对艺术界起到良性作用,一个博览会就需要对艺术界有这个良性的作用,那么,怎么做,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艺术与投资》:这次操办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您觉得中国市场是什么样的状况?
秦思源:我为了这个做了一个新的计划,叫亚太收藏家发展计划。其实这个想法就是出自于对市场的了解。今年的艺术市场和去年的艺术市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状况,中国艺术市场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可是这个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去年和前年艺术市场好像很火,可是这个跟整个经济面貌一样,有很多的气泡和水分在里面。短期的投资者走了,气泡和水分走了,剩下的是什么,大家都不是特别清楚,这是中国艺术市场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们都知道,它有巨大的潜力,中国现在还在发展当中,有能力购买艺术品的人有几千万。在这些人中,有文化修养的一些人,可能就会变成收藏家。那么,这些人中刚刚开始收藏的是谁,有收藏潜力的人是谁?这些问题现在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哪。所以我就发起这个计划,让这些潜在的收藏家或刚刚开始收藏的人浮出水面。实际上他们已经很有经济实力了,他们在社会中占据主动的地位,也在事业上很自信,可是他们在面对艺术品的时候,如果没有学过有关艺术的东西,他就会很被动,也就很不自信,因为如果万一买了这个东西,别人笑话我怎么办“你怎么品味这么差?”“这些东西早就没有人买了?”……他们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他们需要有人可以咨询。所以,要把这个状态变成一个主动的状态,怎么去得到这个资询,这是个关键的问题。
我们所要做的这个计划,就是让他们可以不用冒险,又能得到本领和技巧。我们会跟不同的机构合作,比如学校、拍卖行等,这些机构会给这些收藏家准备一些课程等。加入这个计划的程序也很简单,只要注册就可以了,而且课程也是免费的。注册的对象就是合作机构,这样可以资源共享。另外就是收藏家,他们提供给我们一些信息,比如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艺术品,需要什么样的资讯。然后他们就变成我们的成员,我们为他们提供资讯,举办活动等。

《艺术与投资》:现在这个计划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秦思源:我们现在刚刚着手做这件事情,主要是在谈一些合作的机构与我们一起筹划这个事情。我们做这个亚太收藏家发展计划不仅仅是针对这次博览会,而是一个长期的项目。我们有独立的预算和团队来做这个事情,长期给收藏家提供资讯。这个是一个新的市场、潜在的市场所需要的。我们通过这个计划来了解市场,来介入收藏家,从被动变为主动。

《艺术与投资》:这次上海当代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秦思源:今年有一个特殊的单元,是把以前的一个单元“惊喜的发现”给改造了。这个单元的展示场地是在最漂亮的中央大厅。在这个空间里面去年是一个一个的展位,今年我想在这么漂亮的展馆做一个漂亮的展览,所以我就选择去做一个商业性的主题展。当时我选了三个策展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策划。他们看了展场之后非常的兴奋,他们觉得这个展场太漂亮了,带有当时的文化和政治氛围,是东方式的现代主义。
这个馆当时是为了表示中苏友好而由苏联人按照宫殿的标准盖的,非常的华丽。所以,三个策展人在这里做展览,一下就有了感觉。最后他们想到一个主题——“发现当代”,我将这个单元的名称从“惊喜的发现”改为了“发现”,每年这个单元会有一个主题展,还会有一个同样主题的研讨会,通过两个角度来探索一个主题,这样我感觉会比较明确。现在世界上的许多策展人,理论家都在探讨“什么是当代”的问题,这个词泛滥了三十年,可是还没有明确的定论。虽然我们不能做一个历史性的界定,但是我们可以去知道怎么去对他有一个描述,如果连描述都没有,这个事情就变的非常复杂了。这个概念不仅仅应该在欧洲被讨论,我们这里也应该有所探讨。在这个对收藏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交代,“什么是当代?”,这个问题我们也应该与收藏家一起探讨。同时,我们邀请了几位比较有影响力的策展人、艺术家、评论家,每个人做一个十五分钟的演讲。VIP从入口进入展场会首先经过这个展厅,在参加完“发现当代”的活动之后,心情也会比较愉悦,然后进入展位,这样他们也会更有兴趣去观看作品。

源自《艺术与投资》2009年第6期

[沙发:1楼] guest 2009-06-08 18:03:35

后感性的混字又去啦不少,瞧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