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新富豪私人宅邸 一年4亿用于收藏
发起人:蘑菇开花  回复数:10   浏览数:3376   最后更新:2010/01/10 14:22:53 by guest
[楼主] oui 2010-01-09 00:00:00
文/苏坚


向网民学习,先给蔡国强起个绰号——“烟花强”。这个“强”一点不假,能把烟花爆到奥运、国庆阅兵仪式上,这不强哪还强?但看了10月8日南方周末对“烟花强”的采访,我发现他的“意识形态”却是个“弱”项。



“烟花强”在采访中告诫“我们应该告别意识形态斗争”。我不知道他说的“意识形态”是个什么含义,的确,如果是指旧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在这个时代谁不想告别一般(不一般如北朝鲜)都是不行的了,用不着“烟花强”劳力操心。因为他回答的是记者关于有人批评他“跟政府合作”、讨好体制的问题,所以他说的“意识形态”应该跟此有关,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标准解释,则就是“见解”和“立场”的问题。这个立场问题是客观存在而想避也避不了的。



“烟花强”在采访中解释他如何半推半就到最后全情投入,以及如何解决技术和创意问题,这些内容我没多大兴趣,结果已足够说明问题。我倒是更感兴趣他的其他谈话内容。在回答有关“创作自由”问题的提问时,他说:“我们在汇报的时候,中央领导都在提醒我们,中央领导要看到人民更自由……这说明有时候艺术家的理念还跟不上中央。”大家好好体会一下这个表述逻辑,在此先不管语焉不详的“中央领导”指称,但相信“烟花强”本人是非常聪明地帮领导着想、明白地站在领导的角度说话的,所以略有点责怪艺术家的意思;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当他说搞艺术创作需要向领导“汇报”、要让“艺术家的理念跟上中央”的时候,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定义着一种什么样的“创作自由”呢?如果他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意识形态”问题,那建议他翻阅一下同是南方周末的9月17日艺术版,在那一版里,执导台北听障奥运会开幕式的台湾导演赖声川描述了另外一种完全受到尊重、给足透明度的“创作自由”。



“烟花强”接着又推断说:“我们这里90%以上都能呈现。问题是艺术家敢不敢坚持自己,肚子里有没有好东西。现在很多问题出在艺术家自己身上,一个节目在创意的时候就在想政治主题是什么。”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总是想“政治主题”,这个问题很普遍,但真的是原因“出在艺术家自己身上”吗?试反过来问“烟花强”,如果艺术创作有不总想“政治主题”的自由,那么我们靠什么来对这种自由作出保证?难道靠“领导提醒”吗?



这真是有点饱汉不知饿汉饥,站着说话不腰疼呢。记者就在对面,“烟花强”怎么不问一下别人如果采访、写稿有时候想“政治主题”,到底是为什么呢?在读到“烟花强”采访的数日前,我自己恰好收到亦曾是南方周末记者、现体育画报记者关军的信,他告诉我,他的包括收入我的奥运作品《他们》在内、由主要采写普通人物和多种细微事件结集而成的书《大脚印儿:见证奥运阴影下的2008》,因为与主流舆论不合调而被20多家出版社拒绝出版(参阅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8XN35ZLBf62MjY2ZjhhNzYtODZjOS00YjdiLTk4MmEtN2NjMzJjMDJmNDMw&hl=zh_CN)。两相比较,难道“烟花强”没有意识到自己无论是100%抑或90%的“爆烟花”,性质上跟鲜花的海洋彩带的浪涛一样,只不过是一种歌功颂德溢彩添喜的“象征符号”而已吗?



看来,“烟花强”有点不太知道体制外艺术家将“创作自由”付诸实践的疾苦,不知道同样是这个国庆时段为实现整齐划一的“和谐气氛”,各个艺术活动、各个艺术家主动或被迫“政治主题”的无奈和烦恼。这是不是因为他去国久矣了无实感呢?似又不像,这个差不多的共和国同龄人,八十年代中才出国,以他这样的经验,难道看不懂“群众方阵”向领袖集体致敬的程序范式和方阵中那些领头的红光亮高大伟的“装置艺术”样式吗?在此,我忽然又想起“烟花强”2008年12月接受周末画报采访时说过的一番话:“西方人常常搞不懂,苏联的艺术家都恨斯大林,为什么中国来的艺术家说起毛**都是比较正面的态度,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根本的不同,毛**身上有一种艺术家的魅力,所以很受我们这些人的喜欢。比如说他想制造革命运动,发动人民群众之前,就先去长江游泳……先来几个‘行为艺术’……这实际是一种观念的展示。”细体会,他的“意识形态”立场是否可以从这些地方找到蛛丝马迹呢?



恰好,10月8日,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据介绍,1973年到1976年,米勒在罗马尼亚一所大学学习罗马尼亚和德国文学,在学习期间,她反对当时罗马尼亚领导人奇奥塞斯库的统治,寻求言论自由,因此受到了秘密部门的骚扰;1982年,米勒在罗马尼亚发表了第一部文学作品—— 名为《低地》的短篇小说集,但在出版后不久遭到了罗马尼亚当局的审查和删减;由于多次在书中对罗马尼亚政府提出批评,并且担心秘密警察的侵扰,米勒于1987年离开罗马尼亚移民到德国并一直居住至今。这肯定是与“烟花强”表述有别的另一种“意识形态”立场。面对现实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无论他(她)意识到了或假装糊涂,总会有看得明白的旁观者,要不诺奖评委怎么把奖项颁发出去呢?



(文章刊于《Hi艺术》11月号专栏)

[沙发:1楼] guest 2009-11-26 11:56:46
:“我们在汇报的时候,中央领导都在提醒我们,中央领导要看到人民更自由……

:“西方人常常搞不懂,苏联的艺术家都恨斯大林,为什么中国来的艺术家说起毛**都是比较正面的态度,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根本的不同,毛**身上有一种艺术家的魅力,所以很受我们这些人的喜欢。比如说他想制造革命运动,发动人民群众之前,就先去长江游泳……先来几个‘行为艺术’……这实际是一种观念的展示。

cai shabi!!!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