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国务卿关于互联网自由的讲话
发起人:黑色娜拉  回复数:4   浏览数:1916   最后更新:2010/01/26 13:14:33 by guest
[楼主] 车晓车晓 2010-01-23 01:39:11

车晓:中国更需要孔子还是吼子?

 
 

 

《孔子》首映,迫不及待地跑去看了。如果没有看阿凡达,也许我会觉得《孔子》是很牛的一部电影,遗憾的是,阿凡达让我们的口味提高了。
 

回来上网,看到一个网站上评选2009年当代艺术的金棕榈奖和金酸梅奖。显然金棕榈是评优,金酸梅是评劣。金酸梅里面有一件我以前看过的作品入选:《吼子》。之所以让我好奇,可能是因为我刚看完《孔子》,前几天看过的阿凡达里的半人半兽的阿凡达跟《吼子》这个“狮身人面像”又似乎有些联系。
 

“金棕榈”网上投票地址:http://art.china.cn/jsmjzl/txt/2010-01/14/content_3344649.htm
 

 

金棕榈的评委说:“岳路平(《吼子》的作者)的幻觉中始终存在中央、地方(具体说是西安)的对峙,这使他创作出古今简单转化的《吼子》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肉夹馍》的西安集体创作也是出于同一简单思路)。《吼子》作品反映了二元对立思维是创作者的不自觉状态,这一状态和意识形态有着异曲同工、貌离神和的同质性。在这里,创作者的反叛只是低级的破坏,而非反思。
 

说实话,虽然我是记者,但是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我就在网上搜了搜“吼子”,我很感兴趣作者是怎么想的。
 

先是在大公报的网站上看到一张图片: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8/04/ZM-941774.htm
 

 

接着又在作者自己的博客上面看到他抱怨记者把它的作品名称错写成“喉子”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8e67f0100cgld.html
 

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叫《长安魅》的媒体对作者进行的采访,作者岳路平说,他要摧毁“人们对孔子的认知的精确性”——再一次听不懂!!!
 

采访里他还介绍他还做了一个“吼子学院”。解释的挺抽象的。直接粘贴下来让大家看:
 

“我也希望摧毁对孔子认知的精确性”

岳路平为我们所熟悉,很重要的一个符号是“吼子”——08年西安“当代艺术十年回顾展”上的一件展品,中国版狮身人面像。代替斯芬克斯脑袋的,是孔子的面孔,逼真到了毛孔。

当与真人真兽几乎等比例的“吼子”四肢着地,“一夫当关”地矗立在纺织城“西安么艺术中心”展厅一进门的位置上的时候,很多参观者先是被吓了一跳,而后开始揣摩。“孔子”与“吼子”字形中的奥妙、狮身与孔子面孔嫁接的隐喻……引发了关注与争议。


 

长安魅(以下简称“长”):讲讲“吼子”的诞生?

岳:长期铺垫是07年底开始我更关注西方启蒙主义运动,发现历史是人的启蒙的最重要的环节,于是对历史非常关注。


至于“灵光闪现”,就是有一天我正在看书,不知道怎么脑子里出现了“吼”字;然后我就想,吼叫肯定是狮子才有,然后马上在电脑上做,追加一些元素,越追加就越发现它其实符合我的很多“点”。吼子的面孔是硅胶,身体是玻璃钢,身上的毛是在山东一个玩具厂粘的。


最大的挑战是孔子的面部。我们只有几种途径,一种是文献,另一种就是线描稿;但是它们都不一样。最后我决定不遵守这些障碍——既然孔子是个有争议的形象,那么我为什么不来抢夺这个定义权?到目前为止,这是最具象的一个孔子的形象,连毛孔都有,眼球可以转动。因为他如此具象,我没有一个细节可以回避。


当时有一个最大的难度,就是做不好的话他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很平庸的老头。于是我得想怎么来突破。首先,龅牙、金鱼眼,这是文献记载;另外我觉得圣人既然是圣人,他的五官、眉弓、颧骨,这些地方一定要比常人特异,比例一定要比常人膨胀,有了膨胀感就会有冲击力。


最后做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挺满意的,觉得完全达到了我说的效果。


长:你心中的“吼子”的涵义?


岳:里面可说的很多。首先我的创作有一个自己的要求:至少在两种语言下生效。因为我本人非常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下的交互作用。


我相信西方人看和中国人看绝对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人看时调动起的所有资源来自五四运动,来自孔夫子、“圣人”;而西方人调用的是唐人街、孔子学院,“中国威胁论”……但我并没有精确地要求观众一定要有什么反应,我希望他是一个复数的孔子——在不同的语境下一定要有不同的效果。


我也希望摧毁对孔子认知的精确性。这种精确性在不同的时期会有矛盾,但背后是携带有政治暴力的;我把它还原到原本的模糊。虽然他很具象,但实际上就是很模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调焦,摧毁清晰性。


在心里我认为这只是我的庞大计划的开头。因为现在虽然叫“吼子”,但是他的嘴巴没有张开。我只是想先把他做一个比较“中性”的形象出来。我还不能太发挥。未来他可能会站起来,或者叫,或者动起来,还可以说话。


现在的吼子已经 “身首异处”:在“吼子学院”的招牌下,身子扎进墙里,脑袋高悬墙上俯视观者,而且毛发由黑色全部变成了金色——岳路平的“庞大计划”继续向前推进,我们又开始“调焦”了。




郁闷了,我不晓得现在的艺术家为什么脑子那么复杂。就是一个孔子版的狮身人面像嘛。我的理解就是类似异性那样的生物,是一头狮子和孔子基因混合的“阿凡达”。总而言之就是变异了的“孔子”,如果按照我的解释,我倒是觉得“吼子”似乎揭示了今天大家对孔子的狂热的变态表现。电影里的《孔子》反而显得不那么真实。

 

我心里在想,今天的中国,我们到底更加需要周润发版的正儿八经的“孔子”,还是一个恶搞版的“吼子”。要我选择的话,我选择“吼子”。至少好玩。




[沙发:1楼] guest 2010-01-23 13:19:45
于洋:这件作品有幸入选是因为它代表了当下糟糕艺术作品的一个类型,过于简单的生硬嫁接,显现出创造力的贫乏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无知出大胆,年轻本无罪,对于传统文化代表形象孔子的嘲弄,和浅薄的文字游戏实际上完成了对于作者本身的自嘲,问题是这种自嘲的质量是如此粗劣不堪,以至于在它还未形成作者想要达到的批判力量之间,就不幸遭遇灾难性的“笑场”。如果这是一场电影,也一定是一个让观者在一入场便高喊上当要求退票的滥片。





鲍栋:这件作品再次提醒人们,抽象的作品阐释与具体的作品物质形态之间的遥遥距离,经常会显得滑稽无比。



杜曦云:视觉语言与文化政治显象的简单对应,在文本阐释与艺术表达之间关系混乱,使作品低效或无效。在对国家、区域间文化策略和政治博弈的关注中,偏重于权力层面,却悬置或忽视对特定文化的深层合理性的追问与反思,使自身也流于因虚无主义所导致的机会主义。



刘礼宾:岳路平的幻觉中始终存在中央、地方(具体说是西安)的对峙,这使他创作出古今简单转化的《吼子》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肉夹馍》的西安集体创作也是出于同一简单思路)。《吼子》作品反映了二元对立思维是创作者的不自觉状态,这一状态和意识形态有着异曲同工、貌离神和的同质性。



康学儒:孔子理想中的社会就是上古时代,而上古时代的英雄基本上都是半人半兽,女娲就是代表。所以,在叫嚣着21世纪就是中国的世纪里,孔子的下场肯定就是 “吼子”,为什么不是呢?昏睡百年,孔子渐已醒,睡狮已雄起,一个新的“东方不败”呼之欲出,还有比这更正常不过的理想吗?



段君:作品中含有较为强烈的投机因素,滑稽而非幽默,过高估计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显示出作者无反思意识。



盛葳:象征性符号的生硬结合很难产生当代艺术的感染力,这件作品像是一种文字表述,而非视觉创造;另一方面,该作品既难触及当代美学,也难链接现实语境,合理性存疑。



杨扬: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不管艺术家创作时有多少堂而皇之的理由,简单的拼贴还是让整个作品显得滑稽可笑。



王栋栋:缺乏深思熟虑的文字改造和图像嫁接只能说明这是点子而非观念。暴露了艺术家在图像泛滥时代过度求新求异的浮躁心理。





[板凳:2楼] guest 2010-01-23 17:17:59
太生硬的嫁接
[地板:3楼] guest 2010-01-23 17:23:38
这样的作品你喜欢,你就好好玩吧,别玩成猴子就行
[4楼] guest 2010-01-23 19:01:31
小月左半边脸怎么了?
[5楼] guest 2010-01-24 16:07:37
雷人
[6楼] guest 2010-01-25 11:50:04
孔子拍的太恶心了
[7楼] guest 2010-01-25 12:03:09
着这么差的作品还好意思拿出来采访?小月,就别想炒作了
[8楼] guest 2010-01-25 16:17:20
中国既不需要孔子也不需要吼子。更不需要他岳洋鬼子
[9楼] guest 2010-01-25 16:55:49
学什么不好,就要跟着芙蓉姐姐学
[10楼] guest 2010-01-26 00:36:42
芙蓉姐姐很当代的啊!!!
[11楼] guest 2010-01-26 10:13:36
喔~
[12楼] guest 2010-01-26 13:09:54
需要妞子
[13楼] guest 2010-01-26 23:23:39
的确很雷人
[14楼] guest 2010-01-27 18:05:11
这个楼主就是那个嫁给山西煤老板的女演员吧?很漂亮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