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帝国反击战:当今的印度艺术”在萨奇画廊开幕
发起人:oui  回复数:0   浏览数:1685   最后更新:2010/02/01 14:54:34 by oui
[楼主] oui 2010-02-01 11:46:30
来自:理论车间

物,功能,符号,意义,文化然后又是自然。物的使用价值之外,我们要去找它的非真实的乌托邦功能,象时装展示里的雨衣之不能挡雨,这物的新的功能定型为符号之后,自己产生出了意义。所以,到这里意义与物没有了关系,意义是归属文化的。文化来产生意义,再来规定物的秩序。这中间有一个复辟过程:我们以为是物决定文化,实际总是文化规定了物。

功能催生符号,但符号又被转换到功能的景观中,这就形成符号和意义的再生产。文化在这时开始就与物没有关系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是要让意义世界、让文化显得很自然(II,818-827)。这时,符号和意义也变得象物,比如,我们阅读时会将一组印刷符号当作物,出现了很多半物、准物、伪物。

在消费社会,我们面临着物的过多的繁殖,使我们产生萨特说的恶心。过多的物再带上过多的意义,我们就不是处于一本干净的字典里,而落进了一个意义的超市。当代意识形态不是要帮我们在物和文化之间串连出意义,而是得忙着为这么多的物的突现寻找存在理由、不在场证据和文化上的意义。举一个例子:别墅先在了,我们去找到意义和文化,使得我们占有它显得有理由,等到找到了意义和文化,我们可能马上又对这别墅不满意了,我们又以为是文化和符号产生物了,就像设计师所认为的那样。我们总得问:是设计让我这样地想要的呢,还是我这样想要,而叫人这样设计出来?在消费社会是前者为多。这些物、这种占有不是我要它来就来的,它总是先到了,总是挡不住地来到我的世界,连清空都难。

我们是更多地生活于物之间的了,我们忙着为这些陌生的存在寻找意义,而求助于不管什么样的文化。文化就像阴霾,笼罩在我们的杂乱地堆建的城市上空。文化,什么文化?你在说焚烧垃圾的浓烟么?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从巴尔特的角度看,不是文化里产生了意义和这些物,不是由符号到物,而是相反。意义是物里滋蔓延出,文化是这样四处凑成。意识形态是主导阶级为了维稳他们的统治秩序而要让符号与文化显得很“自然”的手段:它硬要将浓烟说成霞辉。

巴尔特认为,我们平时说的“文化”都只是人类学家嘴里说的文化,那是我们给一个物命名,先联系上意义,然后顺着这意义,去摸出文化的整体。在社会中,文化是时时被物产生的意义重组着的。文化只是物的存在理由。批判和革命就是抖掉物身上的符号和意义,使文化和意识形态失效。

意义切、消物,使物脱去天然。我们用意义来将物安置到我们的想象图景中。然后,物就有了新的功能:它成为意和文化的一部分,来统治我们。我们见到的物是照主导意识形态的安排来统治我们:这就是占有水和点球有一辆宝马之间的不同的全部!
[沙发:1楼] meishuben 2010-02-23 12:09:00
咦??好新奇啊!!第一次听见中国人在谈semiotics.你说的巴而特是Roland Barthes?请问这个有被翻译成中文吗?
[板凳:2楼] guest 2010-02-23 16:09:12
楼上傻逼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