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微型小国
发起人:大吊车司机  回复数:2   浏览数:2670   最后更新:2011/03/01 10:31:14 by pumasaler
[楼主] 侯紫册8西 2010-02-04 14:51:50
幕府:北方气质与遗朝气息的交合
幕府:北方气质与遗朝气息的交合
采访:菠菜     艺术家:黄 峻,孙 俊,于小雨,赵 勤


《画廊》:您是一开始就在幕府艺术区吗?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

黄 峻:我一开始就在这儿,选择这里只是因为它提供的空间较大,契合我的要求。仅此而已。

孙 俊:我是最早进驻的艺术家之一,其实艺术家的陆续进驻主要是源于南京的一个艺术区“创库”的拆迁。这里原是南京长安汽车厂,有很多六七十年代的老厂房,很高大,非常适合做工作室。

于小雨:2006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赵勤、吴翦及刘国兴来到位于长江之滨、幕府山下这个有着近40年历史的汽车制造厂,也就是现在的幕府艺术区。没过半年这里就聚集了30多位艺术家,青和美术馆刘国夫馆长更是豪不犹豫的选择了这里。在南京这样规模和快速的聚集尚属首次。

赵 勤:2006年12月初,我与大学同学于小雨及另外3位艺术家最早搬到这里。当时首先吸引我的是这里的工业气息和干净明朗的自然风景,因为相对偏僻,园区平时很安静,交通也十分便利。2007年3月之后,大批南京艺术家也纷纷来这里落脚,他们的到来也验证了我对这里的判断。

《画廊》:您怎么看待幕府艺术区?觉得它的优劣势在哪里?

黄 峻:我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看法。画画的地方除了空间合适之外,何谓优劣势?

孙 俊:幕府艺术区已构成了这个城市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阵势冲击着这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并保持着独立的不断发展的态势。它的优势是最大限度的把南京的当代艺术家整合到一起并以一个整体的姿态呈现,客观地交合成一股力量。它的问题则和全国大多数城市的艺术区一样,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这必将是艺术区发展的硬伤。

赵 勤:经过3年的发展,幕府艺术区已成为江苏地区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聚居地,这里越来越强烈的辐射力,也使它成为南京与外界交流最好的当代艺术平台之一。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说,有一个相对舒适稳定的环境就是很大的优势!这里经常有各种体育活动及规模不等的派对和演出……大家安居乐业!劣势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如果是以吸引眼球和热销大卖为准绳,那就算是劣势吧。

《画廊》:幕府艺术区偏安江南,又紧临青和美术馆及杭州上海等地,对艺术区的发展有何帮助?

黄 峻:艺术家工作室与青和美术馆在同一个园区各自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空间。南京作为现当代艺术重地,幕府艺术区又集聚了从85美术新潮以来具有影响力的老、中、青艺术家的工作室,因此,美术馆在建立之初就吸引了全国各地艺术家在空间里进行交流活动,它使园区有了更多好玩的地方,也更强化了幕府艺术区的辐射力。

孙 俊:表面上看它缺少像北京、上海那么多机会和影响,也显得没有那么活跃,但这恰恰是南京艺术家的优点所在。整体而言,幕府艺术家创作的心态比较安静,多了几分江南文人的气度和独立性,少了几分骚动和浮躁。青和美术馆是一个非盈利性美术馆,办馆的宗旨之一就是促进本地青年艺术家的发展与交流,至今已做了很多有全国影响的学术活动和展览,成了幕府山艺术区对外交流的窗口,亦已成为幕府山艺术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件。

于小雨:青和美术馆每年都有许多高品质高规格的展览,不但帮助和推广了南京艺术家,更是南京与全国以及世界艺术交流的一个平台。青和美术馆的每个展览开幕之日,就是艺术家们工作室的开放日。南来北往的艺术同仁和爱好者在幕府艺术区相聚相约,真可谓是老友新朋尽欢颜。

赵 勤:其实南京和中国的其他地方经历着一样的热闹喧嚣和一样的困惑烦扰。青和美术馆举办的一些展览和活动给园区里的艺术家提供了交流机会,比之前热闹了许多。因地理的相近和文化的相亲关系,平时和沪杭两地的艺术交流比较频繁。相较沪杭,南京艺术的身上还有不少豪迈的北方气质和废都遗朝的气息。

《画廊》:幕府艺术区现在还没有广为人知,艺术家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外界沟通的?主动自荐还是被动地等待发掘?

黄 峻:英雄不问出处。这需要有一个标准或者参照,否则就没有办法回答。

孙 俊:幕府山艺术区目前已是全国知名的艺术区,艺术家们每年都会参加很多展览和外界保持着交流,青和美术馆每年举办的活动也都邀请很多机构、艺术家和批评家,并参观艺术家工作室,加强了幕府艺术家和外界的交流。

赵 勤:哈哈,已经越来越广为人知了吧。幕府的艺术家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我想是各人有各人的招吧。

《画廊》:经济危机对这边的冲击大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 俊:艺术家们大多有稳定工作,所以经济危机对大多艺术家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影响,也许对艺术品的收藏和机构的合作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冲击,但幕府艺术区并未因此而出现离开和退租的现象,整体保持着平稳的工作状态。

于小雨:生活在幕府的艺术家大多有自己一份和绘画相关的职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次经济危机对幕府艺术家不但没有多大影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这里市场和创作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园。

赵 勤:肯定有冲击。这拨冲击体现在了许多方面:拍卖行情、作品价格、关注度……不过还好,我们这代人可都是从八九十年代漫长的穷困潦倒的日子里混过来的人。

《画廊》:经过几年的生活,您对幕府艺术区的满意度如何?

黄 峻:我只是在这里工作,创作条件不错。其它倒无所谓。

孙 俊:这几年我搬到了画室居住,都市闹中取静的环境、宽大的工作室,一切都使我感受着从未有过的愉悦,也深深影响和改变着我的生活方式。

于小雨:几年来艺术家们在这里创作和生活,留下了很多美妙的作品和美好的回忆。

赵 勤:这3年在幕府的日子,我见证了这里从一开始只有几个人到现在拥有四十几个正值创作高峰期的艺术家的发展全过程。我们这个幕府山下的根据地总有喝不完的酒和令人迷醉的音乐,伴着身后似乎永远岿然不动的幕府山峰,这样的日子让我很满意。
[沙发:1楼] guest 2010-02-04 23:49:40
一帮2逼差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