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精神病症与表演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1   浏览数:1446   最后更新:2010/10/24 17:20:29 by guest
[楼主] 叮当猫 2010-10-18 12:05:46
转自博客“张道正的艺术空间”

影片在线观看: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zhangdaozheng/146107

电影的情节很简单:四个毕业十年后的大学同学因为某大款给老师庆祝生日而又走到了一起,曾经的恋人如今都有了新的生活,再次的相聚让大家都想起了过去。 昔日同学见面 谈的不再是青春,而是应酬 麻将 房价 爱人出轨。。

郭晓冬对他大学时的女友赵涛说:毕业十年 你是我唯一的性幻想。

我很感动于这份坦白与知心,这是大学留给他们最后最好的礼物,不禁联想到自己将告别的大学于是些许安慰。

没有亲吻与做爱,有的只是几个交错的眼神和简单对白,却已显出昔日恋人间的默契与这十年来依然对对方的——牵挂。

酒桌上关于【这一代】的一席话解读空间实在是丰富,情侣的刻意错位还比较有趣,除此以外没有了。当镜头从郭晓冬的脸移到赵涛的脸时,当郝蕾和王宏伟站在一起时,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这部就显得中规中矩,几个年轻人的恋爱回忆,这样的故事放在哪都可以吧,怎么也和城市联系不到一起,不过,贾导倒是展示了一番风景功力,苏州的画舫、公园、河流,可惜展览的效果看不出来这些。而且颐和园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郝蕾的一颦一笑都让我以为在演续集---其实我挺喜欢她的。女主角之一郝蕾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接受采访时回答的“淡淡的哀伤”的评语,显然不足以诠释导演贾樟柯的首部爱情主题电影的内涵。

“七十年代人的青春哀歌”——是贾樟柯给这部电影短片的定位。哀歌,是个舶来词,中国古典文化中是没有这个词的。对世界的绝望,对生命、爱情、青春等种种美好事物永不再有的悲鸣,使西方很多大诗人常有“哀歌”之作。

同为七十年代人,大学校园的爱情,如烟花般一闪即逝。和80后的大面积租房过生活不同,那个年代的爱情,更多的是柏拉图式的。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一起出游、一起吃饭,如此而已。大学四年是漫长而短暂的,“相伴走一回”是面临毕业时对4年爱情最无奈的借口。在现实面前,无数曾经的山盟海誓就像肥皂泡一样,五光十色却一碰就破。可悲的是,一碰就破的爱情却深深的留在了无数七十年代人的内心最深处,时常在人到中年的梦中呢喃。

《河上的爱情》里的4个人是毕业十年的聚首,果然如“哀歌”一般,青春、爱情永逝,哪怕面对当年的恋人,留下的也只有五彩的梦和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当年因理想而放弃的爱情、因现实而背离的爱情,能重新找回吗?还能找回吗?还需要找回吗?爱情,恰如片中的小船,随着绿波荡漾的小河,尽管缓慢,哪怕轻柔,却始终无情地驶去……片子,在此戛然而止。 贾樟柯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曾说,想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长片,同时也得到了片中4个主角的附和。究其原因,他们也许是对爱情,还抱有一份怀念吧。小贾的流行歌曲为什么每次都可以让我落泪,从天空到任逍遥到两只蝴蝶到恋曲1990。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