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美术新馆正“书写”首届南京双年展(多图)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1   浏览数:1764   最后更新:2010/10/29 22:54:24 by guest
[楼主] sailbout 2010-10-29 22:40:55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资本与权力对于艺术家的影响超出了应有的范围。艺术的复制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本雅明在阐述技术复制带来的艺术品革命时,更多的是探讨哲学于美学上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历史性的。眼下,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复制行为却是一种缺乏创新精神,留恋资本与名望的状态。
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本土劳动力的廉价。国外的艺术家将方案做好,拿到中国来制作,不仅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而且这些工人没有必要的劳动保险、安全制度,或者说选择的余地。大量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如法泡制。巨型的作品被加工出来,使得劳动者的身心受到损害。当代艺术中最受热捧的“社会学转向问题”所要关注的议题之一正是社会中人的生命状态。那么,目前艺术品制造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公正现象不正是很值得艺术家去反思吗?复制当然是一种力量,不过力量(power)依据其出发点与目的,可以分为消极的与积极的。消极的力量是封闭的,单一的复制,仅仅增加数量,而将自身的多样性消灭,同时间接消灭别人的。这里说到的复制,不仅仅是对于物质化作品的复制,也包括对于观念的复制。
通过艺术市场中的“复制现象”,可见很多以社会学问题角度切入的观念性作品是虚设的,建立在对于西方学术偏好的假想之上。社会学上的说辞仅仅是其作品走进当代语境的通行证。
街上办假证的广告那么多,艺术家就不该再干这行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