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AIPAD摄影展圆满落幕销售骄人
发起人:自生自灭  回复数:1   浏览数:2106   最后更新:2011/04/03 00:00:00 by guest
[楼主] 自生自灭 2011-04-03 00:00:00
转自博客“夏国的艺术空间”

最近几天在网上看到的关于威尼斯双年展的消息简直无语了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划人彭锋说:“我自己介入艺术只有一个目的,我要做出一种解释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理论。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文艺复兴时期我们需要瓦萨里,梵高从不会画画突然成了大师,要感谢理论家,因为他们的理论解释了艺术,使人们看到了艺术的好处在哪里。”

“我自己是在国家的体制内成长起来的,从小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国家公费的,所以我确实有一种使命感和抱负。既然国家给了我这样一个舞台,我就要做一件事,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走向和中国文化要有益,让中国艺术走出去。”

彭锋还说:“气味是要有载体的,我就想用味道来做弥漫的载体。中国人强调“五行”,还有五味杂陈。“五味俱全”等。也不能是六味,六味就成“六味地黄丸”了。(笑)而且其他的味道也不接地气,葱姜蒜接地气,但是形而下,上不去。”

“彭锋透露,五位艺术家将用五种气味为载体,形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其中,已知的三种“味”包括茶、中药和白酒,这些“味儿”都与日常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俞可称:“威尼斯中国馆的现有场地是由废弃的油库和一块被称为“处女花园”的草地组成,这样的展览场地作为一个国家的形象的呈现着实影响不好,我认为,应该首先有能够体现我们国家民族尊严的好展厅,然后再谈怎样去做展览的问题。所以我并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一个展览方案的策划,而是写了一个维护中国人尊严或者说维护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大展中尊严的报告,提交给了文化部。”

俞可 “关于威尼斯国家馆换馆或者迁馆的问题是件非常严谨的事情,牵扯到国家政府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尊严问题,这个报告的目的是要促成政府来关心这个事情。当时在专家委员会上我已经宣读了这个报告,但此后一直没有向外界公布”。


俞可 “不是艺术家不好,也不是策展人不好,而是这个空间本身的问题。比如说中国馆其中一个场地是“军械库”,它里面不仅放了一些油罐,还放了一些机器,是根本没有办法做展览的。这也是最关键实质性的问题,今年的中国馆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要充分协调好该场地与展览的关系,对于本届策展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俞可 “比如说有人对卢昊存在质疑,我倒觉得他是一个不错的策展人。”

俞可 “没有任何策展人会在那样的场地里做出一个好的展览,因为光凭策展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就连一个建筑师或者对空间研究的专家面对这个问题都觉得很困难。”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方案《膜拜圣胎》计划,也就是2009年卢昊策划的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

09年,当时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公开征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计划,威尼斯提供给的中国馆是一个前工业时期的油灌巨胎及其所环绕的狭窄通道,当时卢昊提供的方法是在通道墙上安装镜子把西方给他们的问题打回给他们,遭到了网友的取笑。使用镜子,问题并没有呈现,只能增加自欺欺人的虚假空间,就象天朝一贯作假骗人一样,都是心知肚明的事。

那时做了一个方案,也知道潜规则的厉害,根本无法参与的可能,所以就以匿名gest(游客)身份发到了某论坛网上,并修地改了一些词汇来调侃,比如把“艺术家”置换为“伪艺术家”,把“艺术史”置换为“艺术屎”,希望引起讨论,居然被人称为天才方案,呵呵,惭愧默认了。玩笑话,有看过的应该还有印象。

现在拿出这个方案凉一凉,算不上多好,但针对场馆问题仍然有意义,就当抛砖引玉,欢迎板砖也欢迎玉块。

我当时的方案初稿是:在国内征集100名艺术家,身高体重比较接近,全部身着统一定制的白袍,统一的白帽和鞋袜,整个队伍首尾相连呈封闭状,持双手合一整齐而缓慢的围绕着这个黑色怪胎狭窄的环道不断地兜圈子,嘴里一直念念有词,诸如金刚经、可兰经之类的,间歇穿插点别的方式,比如对“怪胎”礼仪式的叩拜,祷告等要整齐划一。白衣队伍也要虔诚、仪式化和神圣化,时间从开幕到快结束为止,结束时可以再加上一个祭祀活动,每日按开馆和闭馆准时间上下班。具体细节在操作时修正。

现代艺术是西方规则的产物,他们把持着艺术的权力,分配着场馆空间的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目光里其实很不起眼,受到轻视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当他们把只有障碍物的巨大油罐空间分配给我们,我们本完全可以借力打力、借用这个怪胎发挥,四两拨千金,把问题打给他们,可惜很好的机会被浪费。这帮艺术家和策展人反而避开问题,到外面的绿地自娱自乐大玩图解。

我的方案借用东方宗教仪式(比如佛教的禅宗和穆斯林麦加对黑色圣石的朝拜仪式为当做我的“现成品”概念),来通过对西方这个生锈的工业怪胎进行仪式化“膜拜”,以此叩问和反省。

关于油罐“怪胎”,西方抛给我们的不仅是物理意义的难题,其实也是“西方当代艺术”这个怪胎自身发展遇到的困境,一方面他们幻想举办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性参与的国际展览,但资金筹措成了大问题,以来一些参展国家自己解决;另一方面,西方艺术的进步论和批判追问方式导致自身艺术的穷尽,艺术只能依靠挑战自身系统的悖论方式存在,似乎艺术史被终结或总在兜圈子,又回到了原点,例如再现绘画的死亡就以影像绘画的悖论方式“复活”,这些都是他们自身游戏的结果,当然也是他们文化的强势,我们不得不纳入这些规则里行事,否则就出局,话说回来这些强势也属于我们自身,可以被利用无需排斥。我的方案化解了场馆难题,质疑了西方当代艺术自身的困境本质,也反讽了我们艺术家把西方当代艺术当作圣物盲目膜拜,面对强势系统又无可奈何的双重心态,同时也满足了艺术家们西天“取经”的愿望。

这样的大展本应该需要把握机会,提出尖锐问题,目前从主题“弥漫”和放风的消息看,不容乐观,依旧是元素和国粹堆砌,用陈述的老套方式,陈述意味着自己言说,意味着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而不是提出问题并把问题甩给观众思考。
[沙发:1楼] guest 2011-04-03 17:44:22

[板凳:2楼] guest 2011-04-03 23:14:02
北大出这么个SB也是个奇迹
[地板:3楼] guest 2011-04-03 23:48:30
澳!!原来是北大的,这就对了。
[4楼] guest 2011-04-10 17:25:13
无语
[5楼] guest 2011-04-15 03:06:01
奇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