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格纳-杨振中不要动个展【现场】
发起人:阿提爸爸  回复数:6   浏览数:2750   最后更新:2011/04/24 23:54:43 by guest
[楼主] 阿提爸爸 2011-04-24 05:03:55


《王光乐个展》

日期:2011年04月23日-2011年05月22日
开放时间:10:00-18:00 (周一休息)
电话:+86 10 8456 2862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media@beijingcommune.com
www.beijingcommune.com 



(列夫 谢苗诺维奇 维戈茨基)在关于艺术心理学中曾经讲过,艺术从来不能由个人的生活的小圈子得到透彻的解释,而必须放到社会生活的大圈子当着去。当然这个大生活圈并非所谓的一个明确的象征或者历史意义,而是一种艺术的无意识如何放成为社会性的一个东西。

从无意识的角度理解,从水磨石到寿漆在叙事性绘画横行霸道的图像化时代,这样的修行方式显得格外注目。当审美疲劳之后,最近的所谓抽象绘画显露出来茁壮的苗头。这种转向看似新颖,但是实质上并未解决叙事性图像绘画产生的问题,只是在趣味上另垦土地,这种趣味的产生是由于创作的起始点是直接从艺术的终点开始,忽略掉了这些审美的快感和与此产生的评论只是这个行为的附属物。在这种偏激的追求中最后也就不免沦落到简单的颜色,构图,线条等基本的元素的追求之中,以致遗忘了审美知觉本身。这些由时间、形状、空间、以及色彩所产生的一种肌理一样的效果不自觉的成为了艺术无意识行为的合理化身。这样情况下产生的所谓的艺术无意识行为自然很难找到一个适合的所谓社会化出口,也就并未解决有意识图示化叙事化绘画的困境。


在今天的展览里面,基本上汇集着抽象所附带的大部分手法,形式,重复,时间,空无……迈入展厅,首先迎面的是一个个散落的人群,以不同的姿势共同的远远望着迎面的那堵大墙。从艺术家最初的考虑将这堵墙上的一个椭圆形不是一开始就引人注意,但是今天似乎灯光有点太给力,一进去就被抓住了。这个巨大的凸起的椭圆正是艺术家花了一个月时间一道道涂出来,每一道年轮一样的纹路都流淌着在纯手工下产生的随机肌理。时间变被凝固在这样的肌理当中。油画布越来越多的出现肌理纹样之初,王光乐,有重新回到水磨石当时那样的画墙行为,这看上去似乎是先人一步的。但这一步回归是否能让这个充满修行,充满时间的无意识行为更近一步不会成为某面墙上类似于“禅”字书法的美丽注脚?这似乎很难在此次展览中探寻到答案了。

正所谓有诗云: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

前言

冷林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人们积压多年的自由表现的欲望在当代艺术环境中得到集中释放,艺术家开始以最个人的方式抒发对刚刚过去的、被限制的历史的复杂情绪。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我们看到“时间”发生在社会层面和艺术层面的不同效应。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中国日益获得更多国际关注、扩大影响力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叙事性绘画全面发展的过程,时间性在对故事的即时呈现中似乎被抽空;而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对于时间的概念又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而重新定义,随着自信的逐步建立,艺术家自身文化和历史的内容开始呈现出来,时间作为重要的感知形式也随之被广泛地触及到,艺术实践从表现即时性到探寻恒常性的演变,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同时期文化自信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趋向,在这个意义上,王光乐无疑是年轻一代艺术家中的突出案例。

王光乐的绘画实践从《水磨石》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后的《寿漆》则加深了人们对他的印象。从《水磨石》系列到《寿漆》系列,王光乐逐渐由一种内敛、基础性的非叙事实践,发展为对终将消亡的人生的沉静试炼;这个过程不是递进式的,它更像是抽取和凝结自一种“度过”的经验。《水磨石》是对日常生活中一种低廉、常见的材质的朴素描述,这种性状稳定的材质在中国通常被用于建筑物的地面;

王光乐选择它作为准确表现日常性的最基础的形式练习。发展到《寿漆》,这种练习则更为确定以及深入,“体验”的单位时间在有关生命和历史的联想中被不断拉长,扩充了练习原有的意味;画面上的偶然发生的颗粒提示了体验性的工作程序的缓慢推进,通过连贯的机械动作,王光乐一遍遍地读懂时间的意味,观众则从作品的最终呈现中读懂他的状态以及一种对过程的审美。不同于目的明确的年代,“过程”在今天也被纳入形式转换及分析的范畴。时间的形式、文化的形式、历史的形式,在王光乐的“不完全覆盖”中被理解和显现。在此次个展中,王光乐进一步扩充并深化了这种形式练习。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中,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始终是形式文本化的关键线索。新生代艺术家对于现实层面的关注和描述,在本质上是实现了一种“社会的形式”,它以庸常生活的片段的样貌出现,聚焦个人的社会性。而到王光乐这一代艺术家,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戏剧化场景的表现力,进一步要求短暂戏剧化之后的纵深力量。相对而言,王光乐更为出色地将这种要求转化为一种形式的实存。他注意到一个更为庞大的时间概念,以年月日计数的短暂戏剧化在历史进程的“不完全覆盖”中被无区别压缩,最终余存的仅仅是一条压着一条的“线”。通过一层一层的平铺、叠加,他在最基础的重复劳作中体会人与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体会是非理性、非智性、非科学的;形的不断减少和堆积所形成的“线”实际上是时间消耗的计量,历史在这种消耗中沉淀并浮现。

通过一层一层的平铺、叠加,他在最基础的重复劳作中体会人与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体会是非理性、非智性、非科学的;形的不断减少和堆积所形成的“线”实际上是时间消耗的计量,历史在这种消耗中沉淀并浮现。

此次展览是王光乐在北京公社的第二次个展,在对形式的不断练习中,他的绘画实践所展现出来的新的审美似乎更加确定和鲜明。



[沙发:1楼] 阿提爸爸 2011-04-24 03:41:55































[板凳:2楼] guest 2011-04-24 04:01:28
牛逼!!!!真心的!
[地板:3楼] guest 2011-04-24 05:14:39
赞还是赞
[4楼] guest 2011-04-24 12:13:05
可怕的劳动量。。
[5楼] guest 2011-04-24 12:26:19
一般,跟砌墙工作没什么区别,砌墙好歹还是日常的
[6楼] guest 2011-04-24 16:19:25
两个问题:1、如何绕过陈文骥:2、如果越过南湖区的水磨石墙?
[7楼] guest 2011-04-24 16:37:50

[quote]引用第6楼guest于2011-4-24 16:19:26发表的:
两个问题:1、如何绕过陈文骥:2、如果越过南湖区的水磨石墙?...[/quote]

绕了如何,没绕如何,还不是差不多。
不要忽悠光乐。

[8楼] guest 2011-04-24 18:33:24

[quote]引用第5楼guest于2011-4-24 12:26:19发表的:
一般,跟砌墙工作没什么区别,砌墙好歹还是日常的...[/quote]
说的太对啦,就一泥瓦匠
[9楼] guest 2011-04-24 18:37:25
现在流行把无聊当艺术,怎么干无聊怎么做就对了,一股邪风!
[10楼] guest 2011-04-24 19:18:56
光乐a你与阿昌一样马拉松式的蠢啊,十几年了没丁点进步
[11楼] guest 2011-04-24 19:30:37

[quote]引用第7楼guest于2011-4-24 16:37:51发表的:

[quote]引用第6楼guest于2011-4-24 16:19:26发表的:
两个问题:1、如何绕过陈文骥:2、如果越过南湖区的水磨石墙?[/quote]

绕了如何,没绕如何,还不是差不多。
不要忽...[/quote]

你在忽悠自己
[12楼] guest 2011-04-24 23:23:14
不是给人看的,作者太自恋。
[13楼] guest 2011-04-25 12:22:24
直接砍棵树 把年轮展出不就行了?费这劲。。。
[14楼] guest 2011-04-25 13:06:26
郭德纲的相声说,于谦老师爱写书法,往自己家墙上写,写满之后刷遍大白,再写满再刷,最后50平的房子变成20平了
[15楼] guest 2011-04-25 19:33:40
王文骥
[16楼] guest 2011-04-25 21:17:41

光乐蠢的显型了吧,在吹也一白吃,这个大煎饼够冷林吃一辈子哦。

[17楼] guest 2011-04-25 22:33:50
不就是一张放大的画嘛
[18楼] guest 2011-04-25 23:24:25
重复的劳作只要认真,肯定会带来美感,但是太安全。
[19楼] guest 2011-04-26 00:54:26
这样的东西还能展出,也就意味着已经没东西展出了!
[20楼] guest 2011-04-26 01:15:12
这种重复“辛勤”的劳作,是为了掩盖某种懒惰吧~
[21楼] guest 2011-04-27 00:28:17
美国极少主义的山寨
[22楼] guest 2011-05-14 11:50:17


现场视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