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9 苍鑫个展
发起人:两万五  回复数:0   浏览数:1861   最后更新:2008/01/07 04:20:01 by
[楼主] 2w5 2008-01-07 04:20:01

[attachment=74001]

展览空间:阿拉里奥北京
展览名称:“可持续幻想?”中国媒体艺术展览系列之1999至2007
展览开幕日期:2007-5-3
展览开始日期:2007-5-3
展览结束日期:2007-6-10
展览地址:北京朝阳区安外北苑北湖渠朝阳区酿酒厂内
策划人:李振华
艺术家:曹恺、邱志杰、汪建伟、王郁洋、杨福东、郑云瀚
官方网站:[url]http://www.arariobeijing.com/
备注:
相关链接:[url]http://www.arariobeijing.com/exhibition/exhibition_past_artwork.php?exhibition_serial=36

展览前言:

本次在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2号展厅举行的“可持续幻想?——中国媒体艺术展览系列之1999至2007”,是一次从全球化为思考出发的命题,对媒体艺术与当代艺术发展的交叉进行分析,并根据展览中的艺术家针对社会的关注给出线索,一个是社会发展中艺术的可持续性问题,一个是媒体艺术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可持续性问题。1999年是这个项目的时间线索,艺术家汪建伟和邱志杰构成社会研究的多样性与艺术家的个人视角的融合,杨福东借鉴电影媒介与传统人文精神的融合,曹恺借鉴三维与政治想像的融合,王郁洋与郑云瀚分别在以上艺术家基础上的再次深入探索媒介的可能与社会调查。分别延续汪建伟与邱志杰在社会调研、艺术家与社会互动范畴的工作,或将政治隐喻转换成与之相关的科学、政治、社会真相的揭示。

  疆域的界限一直存在、打破、重构,越来越繁复的出现在媒体艺术发展与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而划定疆域,显微的看待当代艺术与媒体艺术在中国社会的作用,源自这六个个人的具体发展线索形成了与当代艺术、媒体艺术艺术的平行线。

  这个展览也希望通过这些已经出现的作品,通过独立个体对社会的深入探索,在视觉艺术之外,更大范围的知识领域延伸。研究与社会学范畴的工作开始对艺术家的独创性进行着挑战,而时间在艺术家的工作中占有着越来越大的重要性,结合两个方面,就是如何找寻事物的根本问题和如何通过时间来验证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构成持续研究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想像是对应当代艺术中的这些问题,和当代艺术本身想象力的缺失,就媒体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时间线索下,放弃所谓的个体独特性,深入到艺术家特殊时间的特殊创作中,在回顾与联接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多种可能。在汪建伟的《生活在别处》和郑云瀚的《鸡西调查》中对模糊的界限,生存的错位和针对中国近代历史中出现的‘农民’‘工人’这些基本的社会构成群体,进行的不同角度的调研。邱志杰《西方》从东方的角度阐释一个乌托邦式的西方,或者印证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东方。杨福东《陌生天堂》对乌托邦想像的细微风景研究,曹恺《1968年制造》在自然景观与政治隐喻中存在的乌托邦幻境。王郁洋《登月计划》对1969年美国登月的质疑。构成一种间接或者直接的线索,其中作品有着相互解读与混淆的可能性,呈现了尽量多的想象空间的多维存在。

  这个展览并不针对当代艺术出现的热门问题,如全球化/跨领域/地区调查等。但是显然艺术家的创作涉及的是这些问题本身,同时还有与当代艺术相关的一些话题,如当代艺术的当代性?中国艺术家的中国性?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民主与公共问题等等实际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可持续幻想?——中国媒体艺术展览系列之1999至2007”的展示提出的问题能够发散到更多的知识领域,此次展览本身也可以作为当代艺术在中国的一个试验的样本,单一类型发散的多样性,是当代中国的丰富社会现实的时间线索,是重叠的精神家园的蓝本。


       

[沙发:1楼] 2w5 2008-01-07 04:56:18

作品图片

[attachment=74048]
曹恺《Made in 1968》 2005

[attachment=74049]
邱志杰《The West》 1999

[attachment=74050]
汪建伟《Live in somewhere else》1999

[attachment=74051]
王郁洋《The Moon Project》2006

[attachment=74052]
杨福东《Strange Paradise》 Film 2002

[attachment=74053]
郑云瀚《The Coal Miners Research Since 200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