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博物馆2011年展览计划3《图案-漩涡-遭遇》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3   浏览数:4385   最后更新:2011/10/05 23:22:08 by guest
[楼主] colin2010 2011-08-19 11:42:13
来源:画廊 作者:何金芳



记者:这种以环境、自然为题材的作品,比如林璎的“什么在消逝”、徐冰的“木林森”等,连徐冰本人也认为它不算是一件当代艺术的作品,而是一个社会活动,冯老师你觉得如何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作品?

冯博一(以下简称“冯”):虽然徐冰是在肯尼亚实施这个作品,但还是有现实的针对性,环境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中国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现代化的进程对环境的破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像你所提到的林璎等人的作品,都反映了这种问题。

作为艺术家,徐冰依据环境的主题,把艺术的元素社会化、平民化,并与少年儿童进行互动,这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等于拓展了艺术的表达形式和艺术介入社会的空间。因为少年儿童是世界的未来,通过艺术的方式培养了他们对环境的认识,这是有潜移默化作用的。这类作品都有这个作用。另外,徐冰把当代艺术、社会资源和现实环境结合了起来,他运用了网络,也利用了社会发展和艺术的机制,和经济结合一起,卖出作品的钱用于种树,以绿化环境,变成了一个社会活动,已经不是单纯的艺术作品了。

记者:对于大众而言,这本身是一个社会事件,也有一定的新闻性,但是对于艺术而言,是否过于直白,而没有过多的艺术修辞性?

冯:我不这么认为,艺术形式在今天是多样化的,艺术发展是没有底线的,徐冰一直强调有效性,他也不是只做这种艺术,我认为徐冰深入开拓了大家所习惯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利用了很多机制得以实现,这个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仅限于艺术,恰恰说明徐冰艺术上的开放性和开拓性。徐冰的作品也很具有整体性,就“木林森”而言也并不晦涩,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看得懂,深入浅出,作品看似简单,但是很丰富。

记者:艺术家天生敏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但对于现实问题又不是艺术家所能改变的,这时候艺术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

冯:这涉及到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有时我在国外,也会被问到为什么中国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总在反映血腥、暴力,我说中国的社会现实本身是丰富而且复杂的。社会的动荡、充满的危机和矛盾影响到个人处境,困惑或焦虑,艺术家肯定会有所反应,他们和社会之间是难以割舍的。“为人生而艺术”一直是主流,而“为艺术而艺术”是一直被遮蔽的。实际上,艺术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无法与电影、文学相比,作用甚至小于流行文化,但这是需要的,而且是正常的。有些艺术家会把社会和艺术的关系处理得很简单,这也要看艺术家的手法够不够智慧。批判、揭露、反讽等都是艺术家的一种方式,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有点泛滥和庸俗化,例如,我一直认为“艳俗艺术”是个好词,但是中国的艳俗艺术一直做得很表象化。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