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本色美术馆——《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展厅及布展
发起人:samiya  回复数:0   浏览数:2187   最后更新:2011/09/17 12:46:40 by samiya
[楼主] samiya 2011-09-17 12:46:40
9月8日,由上海美术馆上海双年展办公室策展、苏州本色美术馆承办的《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大型画展在苏州本色美术馆隆重开幕,画展将历时半年之久。本次展览共展出15位国内知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
郎静山是以中国绘画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人,他创造了集锦摄影法,并以此取舍万疏、去芜存菁,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作品讲气韵、重意境,深得自然山水之神韵、谢赫六法之要旨、中国古画之精髓,开拓了国际摄影的新局面。吴冠中一反传统国画的作画程序,从写生入手而非临摹,从自然物象本身寻找合适的画面布局,以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理念组织点线面,创造了非常有中国风味的水墨作品。曹晓阳从宋画中悟出了古人的写实精神和外师造化的真谛,并在真山水中寻找如画的风景加以写生,因此其作品虽是写生,却颇得宋画韵致。邱黯雄的动画作品总能借古喻今,机智地串联着古代图像和当代视像,虽然以丙烯绘就,但富于水墨的黑白韵味和墨分五色的丰富质感。唐添的山水画长卷借用了米友仁的作品图式,以蓝黄替代中国画的黑白营造她的女性世界,因为黄色在所有色彩中最接近白色,而蓝色最接近黑色。在她看来,天人合一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天人合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中国画里则是要体现画者和作品的关系,即画面里讲究呼吸和一气呵成。申凡的油画作品利用了国画以线造型的特征,直接从锡管中挤出厚实的油画颜料来勾勒恬静的山水;他更是借助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霓虹灯管代替笔墨重建笔情墨韵,一扫霓虹灯给人留下的固有印象,洗尽铅华,无比空灵。夏小万、洪上翔的作品对国画山水的空间加以解剖、重构,前者创造了“空间绘画”,后者提出了对中国山水绘画望、行、游、居的系统论述,以《辋川图》做为剖析对象,聚焦各景点的解读,探索了手卷绘画维度的非直线性空间推演。尚扬一直致力于探索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他的创作一方面使用着传统的画布和油彩,另一方面借助数码技术获得的图像来组合画面,通过移植、并置、拼贴和组合自然的片段形成自然的肌体。杨泳梁将现代都市景观与传统经典山水图式结合,以楼房作为类似于“皴”的视觉单元组织到画面中,利用了经典山水图式所具有的美感,并于无形中消解了传统山水的意境。孙逊的作品探索着历史是如何被构建和叙述的,动画作品都以一个戴着高帽的魔术师为主要角色,带领观众一起寻找另一个世界,一个更好的地方。林俊廷以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展现了清逸、鲜活、优雅的古典情境,同时作品和观者有着奇妙的互动,也充分体现了技术的美感和温度。郑端祥借助活动影像和静态装置在展厅中“造境”,将“景”纳入重组的日常器物中,通过写景来抒情亦或借景而寓情,以自然山水的体验反观社会人生的万象。倪有鱼在一古董画匣中造园,移山缩水,壶天自春,并进一步把所造之园转译为平面的国画长卷。在房价居高不下拥有一套房子蜗居都成问题的今天,在画匣中造园寄情山水,也算是雅事一桩罢。
本次展览以《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为主题,围绕“何为当代?何为当代艺术?何为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符合本土逻辑,才能发扬传统精髓,才能形成真正的中国方式,才能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翻版,才能不唯西方的马首是瞻?中国画能否当代?如何当代?”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开幕

艺术家代表林俊廷发言

开幕现场表演

表演02

展览现场

林俊廷互动作品

郑端祥作品 现场水墨行为部分

郑端祥作品装置部分

郑端祥作品摄影部分

郑端祥作品卷轴1

郑端祥作品卷轴2

观众参与

郑端祥作品影像部分

林俊廷新媒体作品

黑鱼作品-大字典

杨泳梁作品-蜃市山水叁

孙逊作品-主义之外-动画原稿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