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必会的10个英文单词
发起人:本质上乐观  回复数:1   浏览数:1932   最后更新:2006/05/17 03:35:10 by
[楼主] 望仙庐 2006-05-17 03:06:43
七 送上家门的艺术展
谁相信世界上有不要展览场地的艺术展?
上海是东方的艺术重镇。大大小小的各种画廊、美术馆、艺术工作室遍布在大街小巷,共同营造着上海的文化氛围。我看过仓库里举办的展览,看过以香烟为主题的展览,看过不收门票的展览,看过完全来自国外的展览……却不曾听说不要场馆的展览。
不经意间,我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么一条信息:“62761232是本市一家快递公司的电话号码,也是一次当代艺术展览的名字。只要于9月10日-20日早上10点至晚上10点间,无论身在上海的任何地方,你都可以通过拨打这个电话,要求他们把一个当代艺术的展览快递到你面前。”我有点信不过自己的眼睛,又看了一遍。没错,确实是快递到家门的展览,而且不收钱。9月16日星期四,我不上班,吃过午饭后,我便拨通了这个电话。
“你好,这里是羚羊快递。”接线员不是我想象的声音甜美的姑娘,而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中年男子。
我说:“请问,这里可以快递展览吗?”
接线员说“可以”,然后给我简单介绍了这次展览:“我们快递的不是一个包裹,而是一次展览,你要有些心理准备。以后需要的时候,欢迎使用羚羊快递。”
我说行行行。那人记下了我的联系方法,对我说,大概四十分钟后快递员就到我家了。
放下电话后,我一直在捉摸接线员的话。如果是给我一份材料,一个模型,那是很容易理解的;可他们将要快递来的不是一个包裹,而是一次展览——是什么展览呢?那个电话号码就是展览的名字,这里面有什么含义呢?
那电话号码太拗口,不妨把这个送上家门的艺术展叫做《快递》吧。
有人在敲门。开门一看,正是我期待着的快递员。他穿着T恤衫,戴着遮阳帽,左手拎着喇叭,右手拿着提包。确定了彼此的身份后,我把他请到了屋里。
窄窄的过道刚好放得下快递员的皮箱。在他整理行囊的时候,我上下打量了一番。他差不多有40岁,眼角和额头是青色的,似乎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皮肤病;不知为什么,他一只脚穿皮鞋,另一只脚却穿着拖鞋。摆弄了各样家伙的位置后,他拿出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号码纸。他要我抽取一个号码,然后他来表演。这样,展览就开始了。
第一件是章清的作品。“你好,这是章清的作品,请保留。”快递员给我一张A4纸,是《征集〈62761232〉当代艺术展览新作品》的宣传单。谁都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发Email给策展人,计划可行的话就加入到这次展览中。
快递员把第一个号码放在旁边的盒子里,叫我继续抓阄。
“你好,这是费大为的作品。”那是一根绳子。快递员把它横在过道里,严肃地说:“展览期间,你我都不能跨越这根绳子。”
接下来是金江波的作品。快递员拿出一只老式的随身听,说:“请欣赏。”随身听里传出了“吧哒、吧哒”的声音。我听出来了,那是一个人在和另一个人亲嘴儿。
王兴伟的作品。快递员拿出一只透明的袖珍建筑模型给我看,里面有很小的画,外面贴着标签。标签上写着:“作品:王兴伟;策展:丁乙;迷尼现代美术馆”。快递员对我说:“你好,这是王兴伟应丁乙之邀在迷尼现代美术馆展览的作品。”哦,原来模型内壁的那些小画就是参展作品呀。
下一个。“对不起,因为某种原因,周子曦的作品不能给你看。”
倪俊的作品。黑色的信封里面装着一份《居民死亡证明书》,死者的名字是倪俊,上面有第六人民医院的蓝色盖章。我问:“这是真的吗?”快递员没有回答。
范明珠的作品。快递员拿出墨水和毛笔,在我墙上写下:“到此一游 崔克民”。墨水很奇特,起初是蓝色的,几分钟后就干了,那字又消失了。我问:“你是崔克民吗?”快递员点了点头说:“是的。”
陈晓云的作品。“你好,陈晓云的作品你等一会儿会看到。”
丁乙的作品。快递员拿出了先前的那个模型,说:“你好,这是丁乙邀请王兴伟在米尼现代美术馆里办的展览,请欣赏。”一个模型两个称呼,就变成两件作品了。
胡介民的作品。“这里有一些粮票饭票洗头票,请领取并签名。”我领了一大张各类票证,然后在《上海市2004年日常消费票证发放签收表》上签了名。
余极的作品。那是一张比较大的胸牌,拴着一条线,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反艺术分子余极”。快递员说:“如果你对这个展览不满意,你就骂反艺术分子余极。”
阚宣的作品。快递员说,这件作品是要他站在窗口一分钟,并代表艺术家拍一张照片;我家窗边有床,不能站过去,就算了。不过他手上的傻瓜相机是真家伙。
杨青青作品。快递员指着他脸上的“伤疤”给我看。我才知道,那使用染料涂的。
呀,真是个琳琅满目,真是个大开眼界——但是展览还没有结束。
下一个是飞苹果的作品。“对不起,飞苹果的作品你将过一会儿才能看到,”快递员不动声色地说,“这是第二个了对吧。”
徐震的作品。快递员拿出一条毛巾搭在肩上,对着头按下塑料枪的扳机。一滴血落了下来。
向利庆的作品。快递员收起了行李,整好了包,似乎要走了。背上包以后,他把一块牌子放在身前,上面写着:“看着我和我的眼睛”。
然后快递员又把包打开了,要我接着抓阄。
老金锋的作品。快递员拿出一张他的照片,一片砂纸,说:“请你在照片上磨几下。”
邵一的作品。“请叉开腿。”我照办了。快递员量了我两个脚趾的距离,给我指着尺上的一个格子说:“这是适合你的体位。”尺子上画着春宫图,是一男一女做爱的各种姿势,总共有十种。可惜我没看清适合我的体位究竟什么样子的。
施勇的作品。“请让我的中介人看你一分钟。”快递员看了我一分钟,在一份测验表格上打了勾,然后要我在表格上签名。
刘伟的作品。“帮你测一下你的酸碱度。”快递员拿出一片试纸,让我含在口里,然后把试纸贴在一张纸上。上面已有很多标本了。
陈邵雄的作品。快递员读了一段很深奥的话,大意是:艺术家发明了一种高明的防恐技术,很管用,可以卖很多钱;中国已经掌握了这套技术,便没有恐怖活动,而美国和俄罗斯不肯花钱买,于是遭了秧。
郑国谷的作品。“请留下你的地址和电话,郑国谷会从广州把展品寄给你。”我按快递员的要求去做了。
此外,金锋的作品是一根米尺,徐坦的作品是两张美元,刘建华的作品是一个存钱罐,张鼎的作品是一份寻人启事,石青的作品是一个瓶子,蒋志的作品是一张菜单,唐茂宏的作品是一个钥匙环,余振龙的作品是一本像册,耿建翌的作品是一张空白名片,杨振中的作品是四张照片,杨福东的作品是一页小人书,朱昱的作品是一份庭审纪录,老猫的作品是一件T恤衫,黄奎的作品是一块胸卡……都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来头。乐大豆、周啸虎、何岸、贾布也都有作品展出。
整个展览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快递员收拾起包裹,要走了。我觉得意犹未尽,似乎不舍得他离去,不过口里还是说:“谢谢,谢谢。”
“不客气。”他点点头,拎起喇叭,拿起提包,离开了。
我掩上门,回味着这次展览。真是太精彩了。这是一次奇特的体验,件件作品都看到心里去。像杨福东的小人书,只有一页,黑白的,夹在两片有机玻璃片之间,俨然一件艺术品。不管它来自《霍元甲》还是《烈火金刚》,不管它是你曾喜欢的还是我曾喜欢的,它都是童年记忆的凝缩,是蹉跎往事的影子;放在小展台上陈列起来,颇有祭奠与缅怀的味道。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单独的点子。把四十位艺术家的想法汇总起来,那就是很宏伟很壮观的了。用快递的方式实现艺术家和接受者的交流,这本是就是一个很完美的创意;徐震是策展人,那么《快递》就是他带给我的大作品吧。
“笃、笃、笃……”过了一会儿,快递员回来了,他说:“你好,这是陈晓云的作品。”哦,他的作品就是出人意外的敲门声呀。我看快递员已经穿上了齐整的皮鞋,而把刚才穿的一只拖鞋留在了我的家门口。他说,那是飞苹果的作品。拖鞋是蓝带白底,我拿起来看了看,上面写着:“灰小伙的水晶鞋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courier man…”

这次快递员真的走了,我却不能说展览已经结束。没准儿有一天,郑国谷会邮寄给我一个惊喜。也可能是这样:虚无或谎言本身就是他的作品。所以,即使什么也没收到,我也不会觉得奇怪。
10月23日是,重阳节,这天公司放假。我正在家里写文章,忽然听到有人在楼道里大喊:“请问董先生在吗?”我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朋友过来肯定会提前打招呼,邻居也不会这么称呼我。开门一看,是快递员,他带给我两个模样相同的档案袋。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郑国谷的作品来了。果然。这是《快递》之外的另一个快递,展览之中的又一个展览。每个袋子里都有一只镀铬的五角硬币,在信里他希望我能把自己的作品寄过去。后来我回了一封信给郑国谷。
我一直都认为,一件作品只有从作者出发到达了接受者那里,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品。从这一点来说,作品的传递和物品的传递又是多么相似呢。快递公司的使命在于物的流转,展览的意义在于实现作者与观众的沟通;用快递公司的电话来命名并实现一次展览,这便是两者的美妙结合了。回想起接线员那句“我们快递的不是一个包裹,而是一次展览”,个中三味真是妙不可言。
如果也能参加《快递》展,我的作品将是这样的:用一块黑纱布蒙住接受者的眼睛,让他顺时针转三个圈,逆时针再转三个圈。作品的名字为:《眩晕》
因为这个展览,我记得了羚羊快递的名字。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艺术原本不是身居庙堂或高高在上的东西,就像快递一样,它是很平常的。用一种特别的眼光去看,行为艺术无处不在:吃饭睡觉是艺术,读书学习是艺术,旅游度假是艺术,工作劳动是艺术……统而言之,生活本身是最伟大的艺术。
[url]http://home.sjtu.info/dongshaoxiao/house.htm
[沙发:1楼] guest 2006-07-13 09:49:25
崔克民???!!!!!!
和我重名???!!!!!!!!!!!!!!
[板凳:2楼] guest 2006-05-16 20:15:34
很仔细的虔诚的爱好者阿。。。各位老大有什么感想?。。。

还是个美术馆票友哦
[url]http://home.sjtu.info/dongshaoxiao/art-museum.htm
[地板:3楼] guest 2006-05-16 23:48:34
可以培养一下的
[4楼] 绞尽乳汁 2006-05-17 04:40:09
这个展览是由黄奎,金锋,杨振中,徐震一起策划滴,
[5楼] 如梦令 2006-05-18 13:59:58
但我觉得像徐震策划的,其他都是帮忙的,哈哈 [s:7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