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19之图像之
发起人:ads000001  回复数:1   浏览数:2107   最后更新:2012/09/17 15:45:51 by guest
[楼主] 陆小果 2012-08-30 11:29:38

来源:艺讯中国 

 

 

“传说”电台频率发射中 
©传说

 

 

北京报道——8月11日下午,74位(组)艺术家的作品通过电台频率被发射到空中,在798艺术区南门方圆两公里内,将收音机调频锁定FM 98.5 MHz即可收听。这一以电台声音为媒介的展览活动由艺术家李明、梁半、苏钶、石玩玩、辛云鹏联合策划,以“传说”为题,可视为对当下各种聚焦“未来”的青年艺术家大型集群展的一种反动,也是对物质性、视觉化的展览进行反思,提出“口口相传”的描述与言说或许是分享、交流艺术创作和体验的更重要方式。 

 

“传说”的播放只持续了4小时,不知有多少人携带收音机、手机,或将车停在电台覆盖的范围内收听了这些作品。网上对这次活动的质疑却颇显苛刻,有人认为参照声音艺术的复杂历史,这些作品只是些廉价的小点子;也有人认为口头描述作品的方式是在模仿胡向前的《向前美术馆》——在其中,胡向前口头描述存在于他头脑中的几十件作品,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以自己的身体为建筑,转化传统的“白盒子”展示空间。

 

 

 

然而,或许“传说”更接近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的“做(Do It,请艺术家为项目提供书面方案,并有严格的制作、展示、销毁限制)”或“邮差时间(Il Tempo del Postino,请艺术家创作10分钟剧场作品,变基于空间的展览为基于时间的展览)”这类限定参与规则的策展项目,其最值得关注之处,在于以视觉为主要创作媒介的艺术家们面对“电台音频”这一充满限制的特殊平台时的表现(或称“节目”)。比如,涉及对一件(存在或不存在的)视觉作品的描述方式——借助电子阅读器的无情感阅读,充满“里面有观念、有学术性”一类批评话语中陈词滥调的反讽式表述,请听众将自己的想象图像与其描述细节相契合的诱导式描述,或对一件7分24秒动画作品的口头描述——在同样基于时间的表现方式(录像)和转述方式(声音)之间造成了微妙的关联。 

 

视觉缺席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还体现在梁冰的《一杆清台》(艺术家本人展现完美的桌球球技时的录音),关小的《如何消失 How to Disappear》(艺术家念一份关于“如何消失”的说明书,声音戛然而止,一阵沉默,又突然发声:“我回来啦,成功!”)等作品中。王经磊的《12秒91, 2600米栏》(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时激烈、亢奋的现场播报),原晓光的《无题》(不间断的防空警报声),南蛮小组《传说联播》(一群人怪腔怪调地模仿《新闻联播》片头音乐),金锋的《声明》(声明在某次国家大会之前不参加“传说”活动)则将声音作为无形、微弱却顽固的媒介,构造出强大的心理氛围。郭娟的《没准儿是相声》将2009年UCCA“中坚”展览开幕现场两位艺术圈“大腕儿”的言语摩擦录下,抽离具体环境的对话和旁观者的笑声产生一种荒诞的效果。刘诗园的《Commercial Poem》将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当作美好的抒情诗朗读而出。何迟的《台风》用口发出一连串怪诞、刚硬、粗粝的声音(有几分像希特勒演讲),是一个西北人对前不久新闻中时时警报的台风的想象。曾铎的《一只5斤重西瓜的长度》将吃下一只5公斤西瓜的行为作品以一泡尿的漫长录音的形式体现。 

 

此外,姜鹏用哀乐的曲调唱《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苏文祥的《来自西安的瓶子》将一首歌曲置入一个漂流瓶故事中——除去歌曲,电影录音、日常声响、电流噪音、机械节拍也是许多艺术家借用或改编的素材。还有,正在西藏进行自驾游的艺术家高峰在缺氧的条件下口述了自己在藏区的一段邂逅,关于藏民和北京人彼此的想象与“传说”。邓大非的《梦里见金正日》和曹小冬的《祖父的遗物》是对一段基于历史情境的梦境、回忆或想象的叙述。还有几位艺术家积极地利用了电台自身的广播功能,梁硕为一幅对联的下联求上联,曾鹏飞借电台帮一位朋友向心仪的女生告白,徐坦则以多种语言寻求“关于言说与自圆其说”这一问题的交流者。石玩玩的《一个秘密》请电台主持人以最快的速度将他在艺术圈中最讨厌的10个人公布。李明的《李富春,我要杀了你——来自专辑〈装神弄鬼〉》铙钹鼓乐齐鸣,用湘西“赶尸”的咒语范儿念白将李富春这位本次无暇提供作品的艺术家包括进来。作为活动发起人之一的艺术家苏钶的《假如都是聋哑人》则只有这一个标题,仿佛是对这种展览模式和意图的质疑与消解。 

 

“传说”还体现了声音媒介迅速、即时的特性,从构思到展览形成只有7天,每件作品时长不超过10分钟。展览前,几位发起人伴随展讯在网上发布了一段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视频片段,不乏戏谑之意:孙道临饰演的地下党员李侠争分夺秒地发出重要情报、在远方的党组织收听情报、敌人步步逼近这三个场景交替出现——遍布空中的声音情报无法扑灭,在“发送——接收”方面又具私密性。视频末尾,李侠面对敌人的枪口,镇定地将电报稿吞下,发出最后的话:“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传说”短暂播放的结束也作为口头流传和变异的开始,几位发起人表示,“传说”将“永不落地”——永远保持作为声音传播和口头流传的状态,或许将在其他城市进行巡回(并作为特质平台,不断征集新的作品),抑或将声音文件永远封存,拒绝口头传播以外的任何记录媒介,一如蒂诺·赛格尔(Tino Segal)作品的流传状态。这篇稿子也将成为其流传过程中一个毫不准确的环节。

[沙发:1楼] guest 2012-08-31 13:11:22
[板凳:2楼] guest 2012-08-31 14:39:39
真能迎合潮流,我们可爱的艺术家们,掉进命题创作的陷阱自hai,哈哈哈哈。看着小汉斯一个个挥刀自宫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