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ye (萨奇画廊)18个香港艺术家群展
发起人:dlszho  回复数:2   浏览数:3545   最后更新:2013/01/29 09:10:47 by guest
[楼主] dlszho 2013-01-25 15:55:09
文:爱安啊 Iona Whittaker (来源:燃点)

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开幕上,听一个年轻艺术家说:“博览会把藏家本身也给收藏了,我要就此做个作品”。昨晚在滨海湾金沙展览中心的开幕的确是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家在130家画廊展位(这个数字和去年几乎持平)之间穿梭不息,既全神贯注地看艺术品,也不忘观察彼此的举动。有意思的是,去年的好多大牌画廊今年却没有出现,比如10号赞善里画廊(10 Chancery Lane)、本•布朗画廊(Ben Brown Fine Arts)、Lehmann Maupin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Victoria Miro画廊和马乐伯画廊等。尽管今年纯粹的新加坡本土画廊略减,但设立在新加坡的外国画廊却明显增多了。

 


博览会果真能收藏藏家吗?耿桂英(耿画廊创建人)提到了很多新兴的收藏家,Yao工作室的Audrey Yao也表示业绩优良。Yao是新加坡人,她今年打算把伦敦的画廊迁回来,因为她觉得这样的博览会给当代艺术拓宽了平台

 

地域总是人们喋喋不休的话题,对于亚洲以外的画廊来说,去新加坡比去上海容易,成了香港以外的另一个选择,甚至被冠以“亚洲的日内瓦”之名。对于北京的画廊——例如博而励画廊而言,通过这次展会踏入“亚洲厅”尽管意义重大,但还是有点茫然(Waling一直都不想来,今年也是如此)。整个展会上感觉不到太强的本地画廊和本地艺术家的气氛,只有两个展位(“新加坡平台”)展出了新加坡艺术家的作品,而且还被设立在了巨大的印尼馆的出口处。在那里,其他艺术家的装置更能体现艺术家的身份特征,远比那件由三个新加坡艺术家创作的装置《新黑城》要有特点,观众走进这间盛放作品的屋子无非会看到一些黑色的圆锥体和镶嵌板,以及台面上的小型白色雕塑。一个新加坡的艺术学生坦言,他也不知道新加坡艺术与菲律宾和印尼艺术相比特色何在。所以也有人在那里议论,说艺术登录新加坡博览会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听一个画廊家说,他的一位客户拒绝参加此次展会,而一些当地的艺术空间似乎身受藐视。不可否认,这次展会提供了一个让印尼艺术家和买家直接交易的机会,也让代理这些艺术家的画廊颇为不悦。

 

且不管种种的利益冲突,今年的博览会组织有序却是共识——主要是作品质量有所提高。展位的编排动人而整洁,还提供了详细的展位平面分布图。但特展的装置并非十分尖端,它们的摆置与展位之间形成完美的平衡,而且灯光明亮。令人印象深刻的展位有C空间(北京),凯瑟琳·阿斯奎斯画廊(Catherine Asquith, 墨尔本),Yao工作室(伦敦),卡罗/弗莱彻(Carroll/Fletcher,伦敦),E空间(上海),艺术前线(东京),爱德华·马林格(Edouard Malingue,香港)。

 

一天过后的今天下午,各个画廊的现场都门可罗雀,总体来说,交易量很低,虽然鹿腿画廊(Haunch of Venison)的进账要比去年“喜人多了”(他们销出了西藏艺术家贡嘎•嘉措的作品,还从帕特丽夏·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的一件庸俗作品“爱侣”中拾取了不小的利润,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是充满色情意味的速可达滑板车)。耿桂英(Tina Keng)在2012年也收益颇丰——虽然她自嘲地提到这些作品都还没付钱。毫无疑问,今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没有为VIP提供的印度尼西亚之旅在博览会最后一天将所有的藏家全部带走,只剩各个画廊在自己的展位空留遗恨。而2013年的博览会最后能在交易方面交出怎样的答卷还需拭目以待。

 

夜晚来临之后,由于新加坡的大街小巷都挂着博览会的口号“艺术就是时髦”,因此夜生活也变得不那么激动人心了。在承诺“整个夜晚惊喜不断”的所谓艺术聚会之后,VIP们并没有感到任何惊喜,他们迅速立场并各回各屋睡觉去了。贝浩登( 贝浩登画廊主)在笔者发现他在夜店门口流荡之后就快离开了,而其他人索性就没有到场。也许在展览中心霓虹闪烁的VIP休闲室里,香槟和巧克力干酪已经让人够够的了。而今晚SAM(新加坡艺术博物馆)的开幕酒会显然要更吸引人,当地的美食和漂亮的收藏展(“历史的重量”)使大批人群趋之若鹜地涌向布拉斯·巴萨(Bras Basah)路。

 

就此,第三届“艺术登陆新加坡”正式启动。随着香港逐渐在北方崛起,印尼开始占据一定的分量,新加坡似乎还没有为它自己的艺术家和文化结构建立起来足够强大的身份。虽然本国通过博物馆和有如吉尔曼军营艺术区 (Gillman Barracks)的画廊对当代艺术不断提供支持,今年的“艺术登陆”依然不见本土艺术的光彩。然而,外国参观者纷纷欣然来到新加坡,亚洲对于“艺术香港”气势汹汹试图占领国际的态势的抵制(还有“艺术登陆”的规模相对合适,而且支付参展画廊的能力也不错),但无论真假,尽管今年的交易总量还没有最终揭晓,但是我们有理由将“艺术登陆新加坡”作为该地区高端文化经济的计量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