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边站:实验艺术教育的“乌托邦”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2   浏览数:4736   最后更新:2013/08/17 09:11:26 by guest
[楼主] 陆小果 2013-08-16 10:21:11

来源:TimeOut北京


洪浩《结算 (下)》


数码时代的来临让摄影成为了信手拈来的事,因此宋庄美术馆的摄影展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但与数码摄影不同的是,这次展览展出的是以非传统器材、近乎苛刻的技术、慢到极致的方式完成的大画幅摄影作品,它们记述的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时代的节奏、温度。文 李谦

 毫无疑问,数码技术的发展让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略显尴尬,在人们保留瞬间的能力越来越强大的时代,能走入人心的作品依靠的不再单纯是所谓技术,而是画面以及画面之外带来的情感。本次宋庄美术馆的展览“有多远”中国当代影像展就是从“情感”这个角度切入,以大画幅摄影为媒介,衡量人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这次展览展出的都是大画幅摄影作品,参展的也都是当下国内非常活跃的艺术家,比如海波、洪浩、缪晓春、王庆松等等共有十一位,其中不少艺术家都是去年甚至今年刚刚做完全新的个展。使这次展览区别于大多数摄影展的自然是展览所专注的大画幅摄影手法,用策展人方蕾的话来说,“这次他们不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出离传统设备,走得很远,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个突出的群体。”
 在最初,大画幅摄影大多用在山水风光拍摄上,它带来的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而如今人们再次被大画幅摄影作品所迷住,本质原因当然不是它的尺寸之大,而是在了解了其创作过程后带来的二次震撼。“使用大画幅相机的话,成像不是太容易,你得慢慢调,然后在你调的过程中间,你的感受会变,你的想法可能也会变,它就不像用数码相机那么快。”方蕾如此形容一幅大画幅摄影作品的创作,而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大画幅摄影让时间慢了下来、让过程明晰起来,而在此基础之上看作品,甚至更是可以看到艺术家完成创作过程的。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近些年的观念摄影中,数码作品总是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相对于数码观念摄影的画面冲击力、可塑性,大画幅的引人之处则恰恰在于它的迟缓与温吞,从脑中构想的最初到按下快门、最终成像,是一个需要缓慢且精准计量的过程,用此次参展艺术家海波的话来说,“要考虑作品呈现出的技术是否精良,只行观念而手法粗糙的作品也很难被称为是高水准的艺术品。”
 也正因此,这次以大画幅胶片为材料切入的观念摄影展更显得特别,或者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策展人意识为上的展览,她为展览定的基调和位置,都使得这些作品在承载了原本的意义之外,共同地具有了与时代的对话,它们的呈现远比表述更为重要,那就是在快时代之中,“慢”带来的、不可取代的细腻与真诚。
作品推荐
《人口老龄化01》何崇岳的作品,画面中几十位老人规规矩矩地排成横排、站在乡村砖房前,房子上粉刷着大字“创新就是生命”,整个场景肃杀且极富戏剧性。
《07结算》洪浩2008年的摄影作品,作品中是他生活中搜集的各色标签、书籍、烟盒、徽章等等,这些小物件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密集、空间细小甚至有点让人喘不上气来的图案。


王轶琼《一口烟——维纳斯》


Q&A对话方蕾


TO:这次“有多远”摄影展的拍摄工具是大画幅相机,相对传统,你是如何想到这个切入点的?


 前几年我和做大画幅的人有比较多的接触,大画幅这个相机一个介质胶片是很快就要消亡了,所以事实上,是技术改变给这个领域带来的一些问题。但还是有一些当代艺术圈里的人在坚持用大画幅相机做摄影,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观念,而这次展览想说的也是一个传统的媒介,它可不可能表达出今天的东西和观念。


TO:那最后你决定这个展览的主题和选择这些参展的艺术家,你都有哪些考虑?


 今天大画幅这个摄影的方式使用在当代艺术的创作里面,我指的是它观念能走多远。就是你用了一个传统的设备,是否能够让它焕发出一种新的东西,它有个观念的转换在里面。这其中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个传统的摄影艺术家和观念摄影艺术家,能否形成沟通的问题。


TO:大画幅的展品尺寸一般都会很大,那尺寸到底有多重要?


 我觉得尺寸不是很重要的问题,有的时候,大画幅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更大量数据的可能性,因为它本身提供的信息很多。再一个比如说,我们现在最大的底片有12×20的,底片就是这么大,所以它里面的信息量很大。但至于你想做多大,完全是你个人的兴趣。


TO:有些艺术家倾向使用独特的器材或技术来体现自己与一般摄影爱好者的差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是觉得,不管你用什么拍,我们看到的,也是看重的,都是你最后出来的那个作品反映的那种情绪,和你的态度。所以我觉得一切的技术和设备都可以消减掉了,都退到后面去了,先讨论的是一个作品呈现出来的状态,然后才是你的技术或你的设备有某种特殊的地方。


TO:那你把这些作品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什么?


 其实是想给大家展现一个更丰富的世界,我喜欢做一个发散性的展览,因为我觉得艺术最大的功用就是打开世界,打开大家的想法。比如说你看展览的时候,也许就会想,这个策展人很有意思,展出的作品每个和每个都不一样,差异这么大的东西会放在一起。有些艺术家原来也跟我讲‘你的展览有时候很混搭啊’。而我就是想,在一个展览里显示出不同的面貌,大家都别一样,拉开的距离越远越好。


“有多远”摄影展 9月12日 宋庄美术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