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sing艺术中心驻地项目访谈:Cécile B. Evans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2   浏览数:1269   最后更新:2013/12/03 20:13:06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colin2010 2013-11-23 17:58:26

来源:TimeOut北京

莎莉·曼仅凭摄影专题就达到了事业顶峰。

仅仅在中国,如今常从事创作的“艺术家”便数以亿计。这门艺术叫摄影。但在本雅明看来,它正是杀死古典艺术“灵光”的主犯之一。既然“后灵光时代”已不可逆,不如顺势而为、从中寻找新的灵光。于是题为“灵光与后灵光”的影像照亮了北京的冬天,也结束了这座艺文大城没有摄影双年展的历史。文/部分摄影 黄哲

“灵光”消逝了 摄影如何成为“新灵光”

在艺术史上,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的德国先哲本雅明,是绕不过的高山仰止。经历了两次大战的颠沛流离、见证了人类历史和思想文化前所未有的变局的他,将“灵光(Aura)”看做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分点,机械复制时代的产品因为去手工、去审美、去膜拜化等过程,不再有古典艺术作品的灵光,而影像则是促使灵光消逝的重要原因。
本雅明的看法,以历史的定位基本属于反动象限。但毕竟他在1940年的二战炮火中、便因对人类命运的极度悲观而英年早逝,他没有见到彩色摄影、数码摄影,也没想到这会成为人类历史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
“伴随数字技术信息的革命,艺术的媒介方式、创作观念、呈现与传播手段都有所改变,我们观看艺术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可以说进入了后灵光时代。”美术史家、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教授很早就注意到并思考这一问题,随着后灵光时代的降临,艺术价值与标准或也将随之变化,“原本被本雅明视为使得灵光消逝的技术手段如摄影,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转化成新的灵光呢?”
适应环境、然后化压力为动力、变不利为有利,中国人的这一天才在全球无出其右者。于是,一场以“灵光和后灵光”为主题的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开幕,王璜生任总策展人,可谓生逢其时。
所谓“灵光与后灵光”主题,不仅包含了摄影与艺术参照、对应的关系,也将摄影置于本土与国际、既往与当下的语境之中来进行观察,更希望以之为案例,在数字时代探讨当下艺术的灵光所在。主题展注目于2009年以来的中国摄影。展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以“溢出的界”、“景观观景”、“深浅日常”、“身体身份”、“反观再照”等角度构成完整光谱。 
精妙的意识,必须要有高超的技术手段作为载体,而中国影像艺术家集体交上的答卷,单就这一项堪称惊喜。像一直在通过三维动画作品、来思考突飞猛进的数码成像技术对于当代美术深刻影响的缪晓春,这一次用《无中生有的立方体》来提示观众:以参数所建构起来的人的形象,其与血肉之躯的区别在于其空洞与虚拟;而最大的可能也是最令人担忧的,则是人的未来与未来的人,也许就是会以这么一种精密却无机的方式被制造出来。再如刘辛夷的《世纪崛起》,让二十世纪全球风云人物在艺术家设置的虚拟平台上,“关公战秦琼”地展开形象竞争。
最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再/在新闻”板块,直接将关注点转向影像与新闻生产机制,邓玉娇、小悦悦、李某某等风云人物,纷纷成为艺术家的报道与反报道中的主角,艺术与现实被置于更大视域内参照互文。比如这次区志航的俯卧撑,便与时俱进到李某某“精行”之处。倘若用精神上的透视法再放大一格,主题为“地图上的点”的国际展则是上一级参照对象,汇集西方摄影及纪录片中关于地域冲突的作品,与本土中国那些挑战想象力的真实相映成趣。
“媒介环境再怎么变化,摄影仍然是一种直接面对现实的观察与表达手段,是一种见证当代生活与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它所接受的现实能量,如何转化成一种更具智慧的洞察与表现,需要中国艺术家们的更多努力。”对此,另一策展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评论家顾铮表示,“在后灵光时代,如何通过摄影达成一种更大的文化抱负和社会责任,应该成为每个艺术家严肃思考的重大问题。”
刘辛夷《世纪崛起》
什么样的影像 才值得收藏
此次最值得花时间驻足的,也是这次双年展上体量最小的部分——是以“本土与西方”为主题的收藏展。目前该展已从世纪坛移师广大影友更喜闻乐见的三影堂。而靳宏伟的名字,就是硬货的保证。这位摄影记者出身的美籍华人收藏大鳄,这些年不遗余力在国内推广“原作”概念,这次他带来的七位大师的66张作品,光保费就是天价。
“哈里·卡拉汗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美国摄影家,是承前启后式的人物;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是让画廊觉得摄影是可以收藏的艺术品的人;莎莉·曼的摄影专题《亲密家庭》让她达到事业顶峰,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靠一个摄影专题就出大名的人;辛迪·舍曼善于以自拍照的方式,反映西方社会不同年代典型的女性形象;古斯基的作品终结了摄影艺术在绘画艺术面前古而有之的自卑情结”。靳宏伟介绍说,“至于达明·赫斯特和杰夫·昆斯,不用我多说了,无人不知他们在当代艺术界的分量。”
为什么最具影响力的是哈里·卡拉汗?“他一直习惯拍摄的妻子、孩子以及他生活的那些城市街道,或许随处可得,却以其感觉的精准性,一次次为这些简单的经历赋予全新的生命。”靳宏伟道破天机,当摄影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与白昼邂逅并妥协的方式,艺术家想不青史留名怕是都难。性别的觉醒是贯穿整个20世纪的主题: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严谨的构图和极其精确的风格,将强烈的性别意识呈现出来;辛迪·舍曼则不仅题材大胆,影像风格的怪诞奇特,让女权主义的标签下,诱惑力无法抵挡。
在收藏家本人看来,此次展览中的最大亮点,还是莎莉·曼经典的《亲密家庭》系列。此次展出她的30余幅作品,基本涵盖了其整个的创作过程。“这组照片是1989年陆续开始拍摄的,由于画廊当时要得很急,莎莉·曼洗印照片都来不及,甚至第一年洗印第二年才交货。”因此,能得到这组照片,靳宏伟难掩得意。照片以弗吉尼亚林地的田园牧歌为背景,艺术家将她的孩子们一瞬间表现出的极端高贵、敏锐才智和野性优美,像希腊戏剧一般永恒地定格。
靳宏伟坦言,自己已经在介入国内摄影收藏。在中国,一场影像拍卖专场的总收入可能只相当于一张名家油画的拍卖所得,价值洼地显而易见。但同时地位的不对等也明摆着,“现在国际上顶尖艺术家人人玩摄影。杰夫·昆斯我第一次收藏他一张照片,限量40张,很大的尺寸,价格随便他说,你要就是要,不要就不要,他就放那么多,达明·赫斯特也一样的。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名家的限量照片比一张画贵多了,不是一般的多。而张晓刚、岳敏君,你看他们谁有照片在卖的?没有。”那中国摄影有没有如类似“四大天王”的井喷的那天?应该有,“一是国内美术馆机构开始大量收藏照片,二是大量著名画家介入摄影媒介。”靳宏伟谨慎乐观。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  12月7日;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14年1月26日
Sally Mann《sleeping girl》
[沙发:1楼] guest 2013-11-24 00:47:57
东西不好
[板凳:2楼] guest 2013-11-24 02:13:04
胡几把解释灵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