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物——王煜宏2014个人作品展
发起人:sugizo2013  回复数:0   浏览数:1566   最后更新:2014/02/27 17:47:44 by sugizo2013
[楼主] 叮当猫 2014-02-27 17:47:44

来源:艺术世界  伍忱 | 采访

《行尸走肉》 更新至第四季第 8 集,接下来的美剧冬歇期里我们可以猜猜 2 月重新开播时主人公们是否能够找到新的完美营地再次与大波丧尸抗争到底,但我们却猜不到 2 月这个城市是否会再次回到晴空之下自由呼吸。在酸臭的空气里看丧尸片比在影院被3D 包围更加身临其境,所以一直把《行尸走肉》当励志片来追,才知道这个世界大概已经沦陷,小区喷泉边抱着宠物的一大波老头老太,地铁里不停刷屏的一大波青年男女,路边的一大波中介和商场里的一大波抢购人群,简直令人产生幻觉,看上去每个人都已被那种名叫“索拉纳”的病毒成功寄宿。丧失与丧尸,绝缘与免疫,这成为我们日复一日的抵抗生活,所以借着艺术家曹斐的新作《霾》来俯视苍穹之下时,你会发现病毒正如雾霾中最微小的尘埃那样渗入中国都市每个毛孔,附着在毫无希望的,沉闷而冗长的日常之中,最终把每个人的灵魂从原本鲜活的肉体里置换出来——The Walking Dead。

曹斐作品,《霾》(Haze and Fog),2013

~~~~~~~~~~~~~~~~~~~~~~~

ArtWorld:很多艺术家都在关注都市生活里的种种荒诞和麻木,而你的角度很特殊——拍了一部“丧尸片”,预告片中让人感到某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气息,同你以往的作品相比,这件作品在关注点和表现方式上有哪些延伸?

曹斐:我的创作中都会有超现实主义或我称为超级的“现实主义”倾向,而所谓延伸,只能说是“北京”给我这个南方人带来的差异与疏离感之强烈,而把过去超现实主义异化为了“魔幻”,如果以前的作品有那么一种生猛的享乐与狂欢,如今却似乎多添了一些粗砺的隐忍和悲悯。

英国作家朋友 Shuman Baser 在看完《霾》后告诉我,“丧尸”出现在最早的文学作品中大概是60年代的一部德国小说,描述一位德国G。C。D成员不堪酷刑和精神压迫,最终变成了“丧尸”,这或许是一个具有参照性的答案。

ArtWorld:这件作品的英文名是Haze and Fog中文名是《霾》,雾和霾是作为某种隐喻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吗?意味着中国现代都市人的迷失?

曹斐:影片探讨的是生活在此时的人们,他们的集体潜意识如何从一个看似乏味的日常情境中浮现出来,在可见和不可见的临界点,用自身内在的冲突创造出生活的魔幻现实。我们为什么会迷失,无力?甚至沉溺于不可自拔的迷失,以至于不明方向地旋转,悬浮。

曹斐,《霾(剧照)》(Cao FeiHaze and Fogproducton still)),影像,2013,曹斐及维他命艺术空间|图片提供

ArtWorld:最近中国各大都市的空气环境异常恶劣,人们似乎都必须日渐习惯雾霾天气。作为艺术家,你如何看待普通民众、专家、政府、媒体等等不同群体对雾霾事件的不同反应?人们的态度是否恰恰印证了《霾》这件作品里所表现的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和情绪特征?

曹斐:情绪,最容易被视觉化,但又是最难被视觉化的,它的不可见与呼吸有关。

我比以往更关注气候,仅因为我是两名孩子的母亲,除此,我并没有比过去更关心环保问题,城市化下的过度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现实。重要的是整个世界的精神“场”也淹没在这个带有气候特征的“霾”之下,人们不知道往哪里去,没有更伟大的精神引导你,没有更耀眼的智慧,没有“好”的艺术…… 霾里面有灰和尘土,它像某种无孔不入的腐败,腐烂着种种,原来腐烂的变得更腐烂,原来冰清玉洁的也今非昔比。人们找不到出路,低头看手机,在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之间跳跃,比以往更沉溺封闭空间,比如喜欢室内大型商场,因为那里总有一间咖啡厅会有免费wi-fi,比以往更喜欢美食,而且要抢在品尝美味之前拍照,好把这番仅存的“自由” 与“存在感”以前所未有的“虚空”散布开来。

曹斐网站: http://www.caofei.co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