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Ignacio Uriarte个展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179   最后更新:2015/02/01 19:44:55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小白小白 2015-02-01 19:44:55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作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曹斐的创作以多媒体装置和影像作品为主,同时也在摄影、写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做多面向的尝试。“她的多媒体作品追忆着中国年轻一代的失落梦境,并以此探索对现实生活的征途与叛离”■



《霾》(片段), 2013 年,46分钟30秒,作品由艺术家和维他命艺术空间提供


曹斐创作于2013年的作品《霾》(Haze and Fog)将在第14届MoMA“纪录片双周展”(Documentary Fortnight 2015)上放映。这部已被巴黎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收藏及放映的新型僵尸电影,以黑暗与诗意伴生的图像叙述了都市孤独与灵性缺失的故事。《霾》的创作源于曹斐从南方迁居到北京的经历,北方城市的气候与节奏的差异让她感受到一种紧绷的生存体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威胁。在霾都之下,无处不感受到传统的缺失,环境污染,社会结构的崩坏,已死的魂灵游走在不死之身的缝隙之间。


这种“末世”的气息同样存在于曹斐创作于2014年的新作《La Town》中,影片的摄制地从线上空间移植到虚拟模型所构筑的场景,在这座异邦的城池里,所有的场景与人物都是按照与真实物件1:87的比例仿制的微观模型。《La Town》被西方媒体称作是一部“动画灾难片”,在这个名为La Town的大都会,未知的灾难即将降临,这种灾难无法预言,亦不可规避。非母语的旁白带来漂浮于情节之外的能指旋律,末日的气息弥漫在虚拟的交错空间里,人们如同生活在时间终结处。这种“时间的终结”并非依附于线性的时间。这种“末日”的气息与影片《霾》有某种共通之处,而在早前,曹斐已经在《人民城寨》中借新生婴儿Sun之口告诉人们:“如果我的小船沉没了,它是驶去了另一片海洋。”



《La Town》(片段),2014 年, 41分钟56秒 ,作品由艺术家和维他命艺术空间提供


作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曹斐的创作以多媒体装置和影像作品为主,同时也在摄影、写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做多面向的尝试。“她的多媒体作品追忆着中国年轻一代的失落梦境,并以此探索对现实生活的征途与叛离”。在曹斐的影像王国中,往往将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与纪实性镜像呈现。我们试图在这个异域的一隅,归纳出一种在虚拟舞台中对现实世界的合理拟仿,并直指现实社会的创口,随超现实的湍流急下,沿途流经急速变化的城市风景。

艺术家曹斐,生于1978年


曹斐成长于80年代的广州,在青年时代即受港台文化的熏染。音乐录影带、电子游戏和嘻哈音乐以一种新兴而时髦的方式嵌入青年人的生活。当时,这种大众文化的新奇趋势透露了一种新媒体时代的端倪,这种新型的信息接受方式,在艺术家早期的作品中得以输出;并在对声音与图像关系的处理上,对流行文化符号进行了开放吸纳,大众文化符号和卡通形象在带来了一种表演性和当下感,并参杂着对现实生活热烈幻想和细微观照。

曹斐作品截屏,《中国•翠西》,“我•镜”,2007年

“从某种角度来看,在现实生活和‘第二人生’中进行的艺术创作并没有什么区别”,在《纽约时报》的一次专访中曹斐如是说。在线艺术项目《人民城寨》(RMB CITY)的运转历时4年(2008-2011),在200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首次亮相,随后在伦敦蛇形画廊和横滨三年展中进行展出。全景3D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艺术项目根植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在这里,这个拥有360,000,000位网络用户的虚拟国度被艺术家运用为一个新的剧场空间,并被命名为“人民城寨”(意旨中国现行货币)社区。在天堂与火海相伴相生的“人民城寨”中,虚拟世界中“阿凡达”的行为经由人类语言和真实世界的情感所驱动。在这里,曹斐建立了她的帝国,并摄制了两部“游戏引擎电影”(Machinima),在打造了纯粹、虚拟的域境和人物角色的同时,又浓缩了几乎所有中国当代城市特征,嵌入真实地标和象征现实社会权力的雕像符号,从而叠加出一种令人不安的矛盾与揶揄。


曹斐作品,《人民城寨》(RMB CITY)(片段),作品由艺术家和维他命艺术空间提供


创作于2007年的《中国•翠西》中,艺术家利用虚拟的摄像机,记录了自己的“第二人生”化身Tracy与新生的孩子Sun在虚拟世界中的亲子漫谈,这些对话时时将人引入语言思考的空间,真实的世界观在虚拟世界中得以表达,却在虚拟景观中带来了一种娱乐化的信仰崩塌。

曹斐作品截图,《中国•翠西》,“第二人生虚拟作品”,2007年


除了影像作品,曹斐也在持续对剧场创作的探索。学生时代便有过戏剧导演经历的曹斐,  在她的录像作品中,并不带有绝对的“录像艺术”经典式烙印,反而呈现出一种具有张力的戏剧感,这种戏剧感并非只发生在特定的剧场空间,而是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惯有的观看方式,用观看戏剧的体察方式对寻常生活见微知著。

《人民城寨歌剧》宣传海报。曹斐导演的实验戏剧《人民城寨歌剧》在2009年11月7日的都灵Artissima艺博会上进行首演,灵感源于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的“八个样板戏”。同时运用实体和虚拟的剧场空间,让真实的演员与虚拟的“阿凡达”进行互动,“过去”与“未来”,“经典”与“当代现实”在这出戏剧中隔岸观望

《人民城寨歌剧》剧照

《人民城寨歌剧》剧照


当谈及创作灵感的来源,曹斐坦言电影导演对她的启发甚于艺术家。而相比早期的短片创作,曹斐自身的成长和生活经历的累积,让她持有更多素材和体悟来进行更为长篇的影像创作。撰文/洪雅笠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