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瓜塔里在上海(讲座摘要)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4492   最后更新:2015/04/22 20:46:45 by 之乎者也
[楼主] 展览预告 2015-04-22 20:46:45

来源:OCAT上海馆

时间:2015年4月25日(周六)15:00开始

地点:OCAT上海馆公共教育空间(闸北区文安路30号)

讲者:陆兴华

嘉宾:居飞、张念、赵千帆

策划人、发起人:殷漪

语言:中文


本活动免费。

请编辑(姓名+联系方式+参加人数+Agora05)发送至此微信公共号(ocatshanghai)进行预约。


生态公共性:如何去关怀、争论和抗议?


古希腊人相信用建筑就能保证的agora,也就是那种传播的充分的公共性,在今天这个大众媒体领航的社会里,是如何被实现的?我们今天心底里的最大关怀,也就是人人心中的生态关怀,如何才能汇合成公共意志和新社会运动?今天,对社会作社会学式描述的批判,不得不让位于我们对于社会的生态学式描述,社会陷入无法自拔的生态交往一家之言中了。崔永元和柴静卡了壳,我们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必须如何来升级自己的论辩伦理和行动伦理,使自己的关怀、争论和抗议更理直气壮?


什么是agora?


在《技术与时间》一书中, 贝尔纳.斯蒂格勒称agora为喇叭。最近,他在杭州说,它是一种技术安排,虽然应取它在建筑上的意思,是让说能够真正“公共”的工具。但我们更应该在今天强调,在我们社交媒体时代,agora应被理解成:一个让人人都公共的位置,将每一个观众当作一个发出者(transmitter)的网络,是接力加互联。真正的agora,是一个人人都成为公共的信使的状态。


所以,agora不是通过建筑或宪政,来使“公共”达到满格,而是落实这种传播的接力和网架关系。但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都处于熵的(entropic)的过程之中。每一种传播都走向耗尽,今天的再是新的媒体,也不可能将我们拉进agora。哪怕仍是从建筑角度来看,agora在今天,也不应是库哈斯式的3D打印,好看就行,而应该是对互联网本身的动筋动脉的建筑!它必须是源建筑!它必须在修改了源代码后,才被重新创造出来。


我们时代的agora,在有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后,反而更摆不平、摆不正了。如何重新摆平和摆正agora呢?如何在传播过程中生产出负熵(neg-entropy)?或者说,agora如何才能成为我们的根本建筑之根本目标?这事关人类的政治前途,也是今天的数码性研究的核心课题。落实到最后,这种新建筑,必须由我们有爱欲而不是死欲来支持,使人类的行为和价值重新进入负熵,才有希望。这种逆熵的到来,就如深冬里的初春的露头。


在这个字的原义来说,agora是城邦的田径、艺术、精神和政治中心。在古希腊,是地主进城参加军事任务和听同时代的执政者发表演说的地方。商人也在那里售卖。动词agora的意思是:我购买,和我公开发表演说。


我们带着各各不同的感性,加入共同体的集体感性生活,要以不同方式,去改造我们现有的共同的感性生活。正是这种改造,在我们之间,引起了冲突和斗争。而这块冲突和斗争的场地,不光是审美之域,也是我们的政治之源。这块力场(field of force),如果真出现,就是agora。


陆兴华


讲者介绍


陆兴华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跨媒学院教授


嘉宾介绍


新文科小组


“新文科小组”是由张念(女权主义、文学)、居飞(心理分析)、赵千帆(哲学、美学)和陆兴华(哲学和艺术理论)发起的一个自我司法的新知识装置,旨在打乱创作与批评、写与读、作者和教师之间的界线,直击当代的人学迷幻,以抢救和接管目前这个病入膏肓的老文科为己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