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嘿!社会~
发起人:我是个问题  回复数:2   浏览数:2552   最后更新:2007/05/08 15:06:51 by
[楼主] art娜娜 2007-04-24 08:12:06

各位嘿友们,你更希望自己的作品或画廊出现在哪个博览会中?你更愿意在哪个博览会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同时,作为观光客,哪个博览会更值得期待呢?选出你看好的博览会吧……

 注:由于GEUST投票只能即时查看结果,建议广大嘿友使用马甲。

[沙发:1楼] guest 2007-04-25 18:37:45
哪位来简单介绍一下各个博览会有什么区别和特点
[板凳:2楼] guest 2007-05-01 07:30:03
艺术博览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种艺术品展示和交易活动。1967年德国科隆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艺术博览会——“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此后30余年间,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群起仿效,形成了一股举办艺术博览会的热潮,至今这一发展势头仍十分强劲。 目前,在世界各国举办的艺术博览会总数不下50家。
最著名的有五家:
·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cologne.de/

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被称为“艺博会之母”,展场面积4.2万平方米,参展画廊近年来稳定保持在250家左右,每个展位通常不少于50平方米。参展作品的门类和题材从古典到当代,跨度极大。参观人数最多时达到7万人。
1980年起,“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联合德国政府,在艺术博览会中建立了专门提供年轻艺术家特别展览的赞助制度,至今已有近800多位新锐艺术家获得这一资助;博览会还通过与德国“画廊联盟”的合作,设立“科隆艺术奖”,奖金达到10万欧元,主要颁发给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杰出贡献者;2003年的37届“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积极推行一项旨在鼓励和促进新兴画廊发展的计划,18家颇具特色但并不出名的新画廊有幸成为该计划的受益者,在博览会期间免费得到一个25平方米的展示空间。

·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ch/
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艺术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艺博会之冠”,并以其悠久历史和巨大交易额而被视为是全球艺术市场的“晴雨表”。
与一般的艺术博览会侧重于取悦参展商的做法迥异,始终以有效整合收藏家资源而形成特色。近年来该艺术博览会致力于服务理念的更新换代,通过VIP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展会的国际信誉,结构出一流的品质与水准,由此吸引了众多美术馆馆长、大收藏家的积极参与,并带动了博览会整体人气的急剧提升。“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 对参展画廊坚持严格的审查和评选,通常只有超过3年开办历史的画廊才有申请参展的资格。于是乎2000年,一些未能入围的画廊不得已在毗邻艺术博览会的一个废弃的啤酒厂库房里,办起了题为“2000名录”的所谓“会外艺博会”。针对这一形势,同年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开辟了一个由瑞士著名建筑师查哈斯设计的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展馆,用以举办题为“艺术无限”的展示活动,其目的是为那些受到诸多限制而无法完整地实现自己创作构想的艺术家,通过与画廊互助的形式,租用非限制性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不但可以延伸艺术博览会的内容,也为当下的艺术实验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空间。至2004年,接续举办的“艺术无限”专题展以水平之高、形式之新,几乎可与欧美著名的艺术双年展相媲美,从而使自身在学术层次上得以进一步提升。在展览硬体的完善方面,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不仅注重内部细节的修缮,如2001年第32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即投资了300万瑞士法郎定制了全新的高3.5米的展板,以适应各种艺术品的布展,据说这种展板与法国罗浮宫使用的一样,足见其规格之高。同时也不断在展览展示诸方面推陈出新:如2002年第33届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为了适应一千多个涵盖世界各个角落艺术家的各种艺术创作,组办者在建筑师斯泰曼与谢莱德的帮助下对展场作了相应的改建和扩张,从而使展示空间更加科学化,紧密了艺术与建筑间的相互关系;为了使参观者能更好地感受展品,组委会每年都会对展场进行重新设计,科学而有意味地使每个参观者产生一种与往年全然不同的新鲜感;2002年博览会组委会还首创了交流性平台——“艺术休闲厅”,“艺术休闲厅”的创意灵感来自宾馆的休息大厅,但这种有意味地“移植”则是一种实验,一种与传统的交流论坛、座谈会相区别的思路。这是一个交流聚会的网络中心,意在积极促进艺术家、艺术收藏家和普通大众之间的交流,该中心设在“艺术无限”的大厅内,由咨询台、艺术书屋、视听空间组合而成,参观者可以在约定时间与参展艺术家、知名博物馆负责人、画廊经纪人以及收藏家会面,同时主办者还安排了主要参展商每天半小时在此聚会。

·西班牙“马德里现代艺术博览会”
创办于1982年的西班牙“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ARCO),展场设在卡洛斯一世展览馆。展场面积3万平方米,参观人数高达近20万人次。1994年起建立了“邀请荣誉主题国”制度:即每年邀请一个国家作为本届艺术博览会的主题国。法国作为1999年第18届的主题国,组成了由法国文化部长率领的、有52个画廊参加的庞大阵营;意大利作为2000年第19届的主题国,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赞助,共有34家画廊组团参展。“邀请荣誉主题国”制度无疑是将国家文化战略与文化输出、国家性的艺术资源动员与赞助和大型艺术展会有机结合起来的创新模式。“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也自觉地将学术建设视为自我品牌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届艺术博览会都举办“艺术论坛”和“专家讲座”两项重要的活动。马德里艺术博览会还从1986年开始创设“会员制”,会员已达数千人,形成了令人艳羡的市场拓展模式,由此确立了“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作为“当代艺术走向市场的一条重要通道”的地位。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还与纽约“军械库展”达成了联盟,开创了跨大西洋的协作机制,正如“军械库展”执行长凯特琳·德·贝克(Katelijne de Backer)对合作一事所作的评论:“我们非常期待藉此机会可以充分运用‘ARCO’和‘The Armory Show’两大美术盛事的名望和专业,吸引更多艺术界的爱好者一起参与。这样的合作将开启全球化时代艺术的新纪元。”

·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chicago.com/

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
利用密执安湖畔的海军码头为展场的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CIAE)创办于1979年,以其高质量和高品位成为引领美国艺术潮流的艺术博览会。自1993年起参展作品转以当代艺术为主,被称“另类品位的艺术交易所”。1999年时,其展馆面积达2.5万平方米,划分为6个大展厅,共有24个国家的200余家画廊参展。参观人数超过4万人次。艺术博览会近期更致力于艺术资源的整合,而整合的力度也因从本国拓展至洲际而显得引人注目。艺术博览会对“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里昂双年展”等大型艺术展览参展作品不失时机地吸纳,为观众提供了全球性的当代艺术景观,反映了当代艺术的创作趋势,以及相应的市场走向。
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与“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里昂双年展”等大型艺术展览的结合即是稍早前的成功案例。2001年12月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通过与迈阿密市政府和会议中心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在美国南方这个闻名遐迩的海滩城市创办第二个名为“Art Basel Miami Beach” 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主办者公开表明他们并非要入侵和占领市场,而是要组织一个国际性的盛大活动,把世界各地的卖家和买家吸引到迈阿密来,从而形成第二个 “国际艺术界大会师”的全球市场。这样的构想显然是在今天艺术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交通资讯发达、电脑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才可能出现。而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与迈阿密签署长期有效合同而言,则充分表明了巴塞尔对此项合作的信心。当然此一信心基于主办者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深谋远虑与长期战略,而非一种短暂的商业行为或权宜之计。

·法国“巴黎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url]http://www.artparis.fr/
创办于1974年而被人们誉为“世界艺博会先驱”的法国“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展场最早设在巴士底旧火车站,后迁至大皇宫博物馆。从1993年起又移至塞纳河畔的布朗丽广场,自此之后人们就把这个广场称为“艺博会广场”。1989年曾创下4亿法郎成交额的记录。1992年的参观人数曾创下15万人次。
法国“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始终着意在商业交易之外,赋予展会浓郁的文化色彩。2004年它们进一步完善VIP区的服务档次,引入赞助商的资金与艺术资源,渲染出艺术无处不在的氛围,如在“艺术咖啡厅”不仅提供对话交流的空间,又借助赞助商收藏的影像作品为新艺术搭建沟通的渠道;2004年的新拓展计划还包括一个新辟的独立场馆,展示由欧美新兴画廊或新艺术市场如亚洲地区所提供的更前卫艺术作品或艺术流派,展现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高科技的运用无所不在,既运用于保安、仓储等服务领域,也直接运用于艺术作品的展陈方面,有机地创生出更人性化的、优质的展会服务模式。
[地板:3楼] guest 2010-02-24 15:46:32
你好~

非常好奇最後的投票結果,方便回復結果嗎?RI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