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现实主义到女权主义:弗洛伊德如何影响20世纪以来的艺术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2087   最后更新:2016/05/09 20:42:44 by 毛边本
[楼主] babyqueen 2016-05-09 20:42:44

来源:瑞象馆


文/ 宋紫卉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三位女性艺术家联展《无关个人》( “Nothing Personal: Zoe Leonard, Cindy Sherman, Lorna Simpson”)于二月开幕,其中包含佐伊·伦纳德(Zoe Leonard)的伪纪实作品《法埃·理查德档案》(The Fae Richards Archive),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的成名作《无题影片静帧》(Untitled Film Stills)以及劳娜·辛普逊(Lorna Simpson)的双频影片《走廊》(Corridor)。三部作品皆以表演作为手法,叙事性作为主线去构造伪装角色(persona)从而探讨女性人格(women’s personhood)、个人身份(Identity)以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变迁。

Zoe Leonard,The Fae Richards Archive.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展览现场


佐伊·伦纳德的《法埃·理查德档案》记录了谢丽尔·邓耶 (Cheryl Dunye)导演的电影《西瓜女士》(The Watermelon Woman)中虚构角色。法埃·理查德作为一个美国黑人女同性恋明星在1920-1970年间的生活轨迹。伦纳德将法埃·理查德的一系列宣传照、影片定格画面及生活照并置,用文字辅助图片,以时间线模式从理查德幼年开始描绘,逐渐延续到其年迈。文档中囊括其家庭背景、事业发展、感情生活,完美的构造了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女性,模糊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

Zoe Leonard, The Fae Richards Archive.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展览现场


在我看来,《法埃·理查德档案》中包含的的信息折射出的不单是对社会阶级差异、女性身份以及酷儿文化(Queer Culture)的讨论,同时在艺术领域就种族歧视问题作出了一种新的诠释。影片导演邓耶在陈述该片时表示,“《西瓜女士》源自于(历史上)对于女同性恋以及美国黑人女性在电影史上信息的严重缺失。既然它没有存在过,那我就创造一个。” [1]

Zoe Leonard, The Fae Richards Photo Archive, 1993–96 (detail) © and courtesy the artist; Galerie Gisela Capitain, Cologne; and Hauser & Wirth, New York


而邓耶以及伦纳德的作品中所提出的对于种族歧视的批判则不仅限于历史上大众对有色人种的区别对待,同时隐含了酷儿文化以及女性主义等相关理论的学者在有色人种研究上的漏洞。这正如简·盖恩斯(Jane Gaines)在《白人特权与观看的关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的种族与性别》(White Privilege and Looking Relations——Race and Gender in Feminist Film Theory)一文中提到的那样,“占主导地位的女性主义者的思维典范事实上就是在鼓励我们不去思考任何不同于‘男性主导,女性从属’以外的压迫关系。女性主义似乎就像芭芭拉·史密斯陈述的一样,‘……掩盖了一切除了白人女性之外的其它女性存在的意义。’”[2] 而《法埃·理查德档案》的选题本身即是在力证此观点,伦纳德在质疑种族、阶级以及性别的同时对于女性权利的诠释画上了新的符号。

Cindy Sherman, Untitled Film Stills,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之中包含的六幅辛迪·舍曼的标志性作品《无题影片静帧》创作于1977-1980年间,舍曼通过演绎战后电影中的白人女性角色来表现父权秩序意识形态下的主流文化对于女性形象的炮制。早在1975年,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劳拉·莫薇(Laura Mulvey)就曾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一文中以精神分析论详细论述了在父权制社会的影响下西方传统叙事电影是如何将女性作为被动者(被注视者)去塑造,以此来满足男性作为主动者(观看者)的窥淫欲的。

Cindy Sherman, Untitled Film Still #12, 1978 © Cindy Sherman, Metro Pictures, New York


而舍曼则以摄影为媒介创造了新的讨论女性身份的语境,其作品并非是对于某个具体影片的复刻,而是通过模仿此类型影片的人物形象、故事场景、戏剧灯光以及镜头视角展现其核心构造。《无题影片静帧》所演绎的当代女性是被媒体塑造出的人工产物,其背后隐含的是当代女性在图像消费时代被社会媒体潜移默化影响而失去的个人主观身份。而其中包含的有关于女性柔弱、自恋、情绪化等一系列陈词滥调亦在艺术领域中开启了新的有关“男性注视”(Male gaze)的讨论,即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是依赖于男性的态度而设置的。而所谓的女性气质则如拉康(Jacques Lacan)之意,是一种基于男性指示而建立的伪装。[3]

Lorna Simpson. Corridor, 2003. © Lorna Simpso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Salon 94, New York


在劳娜·辛普逊的短片《走廊 》之中, 艺术家瓦格希·穆图(Wangechi Mutu)演绎了两个不同世纪的女性,辛普逊将两部影片并置以此来对比不同时代下同处于家庭坏境之中的女性的日常生活。左侧影片描述了十九世纪美国内战时期民权运动背景下作为黑人女仆的常态,而右侧影片则为百年之后的二十世纪中期中产阶级家庭主妇的日常。

Lorna Simpson. Corridor, 2003. © Lorna Simpson,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Salon 94, New York


通过对于不同时期世俗生活的刻画和对比,影片在表现时代变化所带来的美国黑人女性地位变化的同时亦营造出了一种女性身份的不变性——即女性以家庭为生活中心的传统概念。影片末尾,于夜幕降临之时,穆图演绎的两名女性分别利用写信与电话通话来消磨时光,好似两人都是在等待某个人物的归来。此处与辛迪·舍曼的《无题影片静帧》相似,辛普逊通过本片塑造了一种荧幕中常见的传统女性的被动身份。而整个影片在背景音乐废奴运动歌曲“共和国战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肖邦式钢琴曲、新奥尔良哀歌(New Orleans Dirges)以及自由爵士乐的相互呼应下异常和谐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明确的将该作品对于种族身份的讨论贯穿了全片。


《无关个人》以摄影作为创作媒介,三位艺术家从个体出发利用伪装角色去探索女性身份,引导观者去思考在图像消费时代我们是如何维持并保护着这种社会政治文化所构建的幻影并逐渐被其塑形。[4] 遗憾的是,作为策展方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本应在展览前言中给予观者有效的作品内涵以及将三位艺术家作品放置于此的背景联系,取而代之的则是以态度暧昧且言辞闪烁的皮相之谈作为引导。文中不但未提及伦纳德与辛普逊对于种族问题的的探讨,亦未强调三人作品对于女性身份的诠释,此举切实让人感到费解与失望。或许,就当代社会而言,对于女性权利及其身份的讨论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注释


[1] 原文:"The Watermelon Woman came from the reallack of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e lesbian and film history of African-Americanwomen. Since it wasn't happening, I invented it."

[2] 翻译于由Patricia Erens编辑书籍Issues in Feminist FilmCriticism,1990 by Indiana University,P203。原文如下: The dominant feminist paradigm actually encourage us not to thinkin terms of any oppression other than male dominance and female subordination.Feminism seems, as Barbara Smith states, “…blinded to the implications of anywomanhood that is not white womanhood.”

[3] 翻译于Jacqueline Rose著Sexuality in the Field ofVision,2006 by Verso, P67。原文如下:"Femininity isprecisely a masquerade because it is constructed with reference to a male sign."

[4] 参考自Faye Gleisser于Aperture网站发表文章Nothing Personal , 原文如下:“…the show asks that we consider how collecting and consuming imagesis tied to protecting and maintaining our cultural fictions.”


关于作者


宋紫卉,1990年出生于西安。2013年至2015年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摄影专业,马里兰艺术学院摄影与电子媒体专业。其作品运用多种媒介探讨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权利及其个人身份。宋紫卉现居美国芝加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