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博览会公布参展画廊名单(转)
发起人:art娜娜  回复数:0   浏览数:2504   最后更新:2007/07/26 06:49:08 by
[楼主] actv 2007-07-26 06:49:08
July 11, 2007

Documenta 12: 艺术已去

"工作给人尊严",这是布朗(Gorden Brown)首相所宣扬的清教伦理,也是现代人生活的轨道,至少CEO们是用这个意义活着的.当精英翻开财经报刊,再次获知自己事业的影响力,顺便想在"生活之外"装点一些艺术品位,他开始看文艺栏.这开始变得搞笑.

你看到的艺术展,总是这样的艺术展

艺术届首屈一指的文献展(Documenta 12)上月开展,大陆首屈一指的评论家方振宁为您报道(《经济观察报》).虽然文章空泛像在介绍巴黎米兰时装趋势,但您得相信他是在写艺术呢.虽然他只字未提1997,2002年的两届展,但他用文中最长一节写了15年前他真正去过的那次.虽然今天又亲临现场亲笔作评的方先生看不懂展品的德语说明,但这就要怪策展人了.为什么给记者们的服务这么差,为什么建设场馆又那么破费?方先生不会理解.

最难理解的也许是艺术品本身,就连懂德语的瑞士《国际周报》(Die Weltwoche)也费解作品的寓意,甚至咒骂策展人在搞极权主义.所以不要怪《经济观察报》派不出德语记者,其实方先生最爱带您欣赏的大展,叫"艺术巴赛尔"(Art Basel),这时他的文字有了激情,那是"艺术届最重要的年度市场","在那里我们了解到艺术和商业是怎样达到完美的结合".在那里,"我们"知道该买下哪件作品.

不那么完美的结合

德国《每日新闻报》(TAZ)借黑格尔的话说,艺术所在之处,便有"世界精神"(weltgeist),当代的"世界精神",就来自坐私人飞机来往于拍卖会间的艺术宣道者,来自博物馆,画廊,艺术展.就像马克思把"世界精神"这个词改成"世界市场".这样,艺术还是文化的先锋,就像它曾经所是,不过它现在先锋得更像Marc Jacobs设计的Louis Vuitton最新系列.而文献展会有几百万参观者,因为它成了嬉皮士最醒目的自证符号.这是当代艺术和世界市场的结合,但好像有哪里不够完美.

正是因为跟资本太亲密,艺术表现不出自己:一系列的展出,全球同步拍卖会,画廊聚会,双年展,必须得有最干练通达的经济人帮忙.而艺术事业最有力的推动者用黑手操纵市场,规划出每一个新的拍卖记录.在资本统治下的艺术家,美术馆馆长,艺术品商人,评论家都有自知之明,循规蹈矩,随遇而安.当代艺术表现出的,实际上不过是市场战略,内幕交易.(TAZ)

前卫艺术成为过去与阐释之死

(本段内容含有刻薄人身攻击)如果不是看到方先生虚妄的评论,我不会写这篇也很虚妄的东西,但方振宁写的文章根本没有去理解文献展.最基本的,曾御钦(Tseng Yu-Chin)录像,他解释为"对身体和知觉的开发,达到诗意的观念性".WTF?不就是妈妈抱着孩子缠绵不放以致用上暴力么.作品是什么样都没看准没说清,就来故弄玄虚.方先生一定本来是拎着他的莱卡去照相的,甚至没顾得上提一句本届文献展的主题.而这正是文献展与众不同之处:它用每届的主题来直面,挑战,并改变艺术的体制.

这届文献展设置的论题,《法兰克福汇报》(FAZ)总结为:"现代性已成过去"(modernity is our antiquity): 在Documenta 12上,艺术市场又一次努力摆出现代主义般的前卫姿态,位于这之前数百次超越的尝试之上,但在这超越的恶性循环中,所谓的"前卫"已不可见.

杜尚(Marcel Duchamp)的前卫艺术就是这样死掉,他曾经反艺术,不认什么达达主义,后来却被奉为"达达主义领袖",他签名的尿壶卖出了天价.杜尚对艺术传统的大胆讽刺轻易变成无病呻吟的审美消费品.(The New Criterion杂志) 杜尚的艺术死于阐释, 而现在这阐释已经失灵. 对Damien Hirst的作品, Prospect杂志的一篇评论说, 都是复制,奢华而粗俗. 事实如此. 但你们资本主义作坊里造出来的东西不都正是如此么. 如果像Prospect诅咒的那样, 这位"当代身价第二"的Hirst的作品最后冷落在一个偏僻的美术馆角落, 那就是你们买卖系统的死去.

[沙发:1楼] guest 2007-07-26 13:54:26
作者你认真了,方老师是圈内出了名的火车司机(满嘴跑火车),谁信谁倒霉。连娱记都不如。
[板凳:2楼] ili 2007-07-26 21:00:19
[s:323]  消消气!消消气!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