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我眼中的活雕塑
发起人:社会!嘿!  回复数:0   浏览数:2585   最后更新:2007/11/05 05:18:13 by
[楼主] 会社黑 2007-11-05 05:18:13
[attachment=67877]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前的孩子们  2007


邱志杰在一件题为《合影》的作品中使用了一种影像暂留的摄影技术。一个人走到照相机前,稍事停留后离去,他们的影子留在了照相机的屏幕上,然后下一个人登场。等到作品完成时候,他们留下的影子形成了一张合照。
有趣的是,这张照片颠覆了传统人们对于照相捕捉瞬间的定义,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非共时的,它并非代表一个瞬间,而是很多个。而按照我们经典的、时空观念的看法,非共时的事件本来不应当有条件承担同一个时空环境的构成。
根据作者自己的描述,这一个个形象在单独被拍摄时都作为“我”而存在,但是在合影之中他们被认为是构成了某种“我们”。确实看照片的视觉效果他们与“我们”的一般概念非常类似,但是这些“我”彼此在时间上是独立的,他们实际上并不具备构成“我们”的条件。既然2007年上海抽象画文献展的某位参展画家与184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个小镇镇公所的看门人在时空条件上无法构成“我们”,那末在这张照片里时间迥异的、素不相识的、对于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毫不知情的人们也不可能彼此互称“我们”。
德里达认为世界上的语词有的可以单独存在,有的则需要依靠上下文关系来确定其逻辑地位。将某个语词从其上下文关系中剥离出来称为“解构”,可以被解构的词在被解构后逻辑上处于一种虚无缥缈的无意义状态。
这样,“我们”就不能仅仅按照一般的简单思路认为是“我”这个词的复数形态而已了。而“我”这个词的实际涵义也并非我们一般归纳的代词,而是名词,因为它所指的东西是确定的。但和一般的名词不同的是,“我”无所谓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所以它不应当有一个确定的复数形式存在。
对于每个人来说,“我”的涵义固然不同,而“我”和他自己对自己的描述也并不完全吻合。譬如一个人说的“我”,与具体意义上的“出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具有某些经历当下属于某身份而叫某名字的人”,在范围上是不完全吻合的。因为根据枚举学的原理,无论特征多么个性、繁复和片面化,在无限的基数范围之中还是不排除有重复的可能;但是“我”却是彻始彻终唯一的。
所以说不能简单地把“我们”看成是“我”的复数形式。这样认为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我”这个词的涵义是固定的,但是“我们”的含义却要依赖上下文关系、言说者当时的心情和时空环境。所以在剥离了上下文关系以后的“我们”这个词是一种无逻辑指代功能的无意义的存在。为此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
譬如说有三个人,需要一个人留下,两个人走。这时候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我们走。”
单独看起来这句话其实并不包含有效的逻辑内容,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我们走”时,对方其实无法从他的话中判断自己应当走还是应当留下。因为联系上下文的不同关系,“我们走”能够表现为这样两种形态:
A:我们走,让他留下。
B:你留下,我们走。
这样,在听者理解中,是否走的命题在言说者提供的逻辑环境中能够取到两个值。在走或者不走的问题上,这两种形态一个对应的是T值,另一个所对应的是F值。在“我们走”这个句子里,“走”这个动词从头到尾是稳定而无区别的,逻辑的结论取决于“我们”。可是一件东西怎么可能既是yes又是no呢?
所以探讨“我们”这个词在纯净的时空解构状态下的寓意是没有意义的,这个词依赖于其他的词的存在,其自身无意义。这就是说,“我们”这样的解构词其实是一种语言函数。可以把“我们”的寓意结论看成是函数y,把“我们”这个词的上下文关系看成是变量x,这样一来,形态就变成了:
y=f(x)
而我们将整个语境的逻辑结论看成是函数Y的话,那么形态应当是:
Y=F[f(x)]
至于F函数的取值同样能影响到Y的最终结果,不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累了,我突然间感到疲倦。世界的逻辑结构是一种至大的、语言的指代关系的集合。在永恒的逻辑游戏中,敏锐者沉缅于寻根问底,无此质地的人则会感到厌烦。
然而究竟谁才是“我们”? 在历史之中的大部分凡人似乎从来都不需要存在,他们就好象是模糊的影子。没有人会去问他们是谁,因为影子彼此之间都很相似,——而事实上他们的人生也确实非常相似。邱志杰的《合影》中,凡人的影子就好像棋盘上的排弈,永远没有终结。他们、以及每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就好像博尔赫斯则曾经列过这样的一个表格上说的:
2对应1024;
3对应1536;
4对应2048……
等等。
这样,有多少数字,就有多少512的倍数,包括这些512的倍数自身在内。——世界混乱而无序的面貌仿佛随时随地都在衍生。邱志杰影子的博弈以及其衍生而出的种种猜想,可以看作是一个时代的平庸的人的缩影。我望向阴霾的暮色,突然感到一种无边的寂寞,风起风息,我们都在不断地被人遗忘。愿荣耀归属于不朽者,被遗忘者只是为了维系因果关系和结构的构成而存在。
前天晚上将要入睡前的、一瞬间的迷惑之中我想到了上面的那些念头,然后我就睡着了。时间在无梦的酣眠中如同旋风般地过去,到了昨天我已经将它们遗忘了。为了避免今天再次将它遗忘,我在早上起床以后就写下了上面的话。




2007年9月23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