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句名言,使女性“蒙羞”
发起人:大丈夫  回复数:0   浏览数:1662   最后更新:2007/12/05 03:44:10 by
[楼主] 大丈夫 2007-12-05 03:44:10
  世界上最无耻、最恶心的文体当属旌表死者的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墓志铭”。泛泛的哀悼是人之常情,但无限拔高,甚至居心叵测地篡改历史、文过饰非,则令人大倒胃口。“墓志铭”变成了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工具,这些悲壮而华丽的文字简直就是一种寂寞而迫切的广告词,它惟恐人家看不见;又恐人家看见了佯作虔诚而内心里掩齿窃笑、指指点点。在坟墓前总结人生、评述功过,胆子小,不行;脸皮薄,更不行。不对死者来一通廉价的溢美,阴阳两世的人都过意不去。
  “墓志铭”是“志”和“铭”两样文体绑在一起了。志,是散文体,负责姓氏籍贯、生平简介。铭,是韵文,主宰歌功颂德、悼念抚慰之类。中国的墓志源自464年,也就是刘宋大明八年,一个叫做刘怀民的墓志抢到了第一名。后来,撰写墓志铭的差使就成了纯粹的“手艺活儿”,多由他人代笔。由于体裁特殊,历史流传下来的好作品几乎没有。偶有学习西方人自拟墓志的,可惜,多是假斯文、真吹捧,生怕别人忽略了“过五关”,纠缠了“走麦城”。有死者本人的蓄意歪曲、着意美化;也有后人的言过其实、脂粉铅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就藏有这样的“谀墓词”:

  一位世家子弟,迷途误入一个岩洞,看到了过世多年的长辈,便壮着胆子打招呼;叙礼之后,年轻人问:“您的佳城(坟墓)不是在某地吗?何以流落到这里来了?”老人叹了口气说:“我在世,没有什么过失,读书只求谋生,作官只循本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建树。不料,我葬后几年,墓前竖起了碑文,上面讲的一些事,同我毫无关系。惹得路人说三道四,鬼魅们也聚在那里讽刺挖苦。我实在受不了口舌聒噪,干脆躲得远远的图个清静。自己的是非功过,心里都有谱儿。这样阿谀死者,谁都脸上有愧啊。”

  “碑者,埤也。”“埤”就是增光添彩的意思,这是《文心雕龙》的话。刘勰在《诔碑篇》中说:“写实追虚,碑诔以立。铭德慕行,文采允集。观风似面,听辞如泣。石墨镌华,颓影岂忒(注:忒为消失之意)。”修坟立碑本是一件庄严的事,结果越来越滥,越做越荒唐,什么功德不功德,勒石铭碑成了假话、空话、大话、套话。起先大家还信碑文,后来诚信丢了,读者索性正念反听,你说东,我偏想西,活人还能让死石头给蒙了?于是,武则天给自己破天荒立了一块“无字碑”,她也担心言多有失,身后露怯。这个做法,既不否定自己,也不招惹非议,实在是聪明过人;男人们怎么就没想到呢?或者可能想到了,也不舍得尝试。谁肯放弃坟墓说话的机会?那可是人生的“绝唱”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