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艾滋病:整肃性道德的最后武器?/潘绥铭
发起人:稻版爹  回复数:0   浏览数:2109   最后更新:2008/02/22 09:16:20 by
[楼主] 眼镜兄 2008-02-22 09:16:20
[attachment=84168]  [attachment=84164]
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从一位不知名的北京东村地下艺术家,张洹亮丽转型为成功的艺术明星。这些年来,在不断参加国际性展览获得国际声誉的同时,张洹在飙升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无疑也获得了实际的经济利益。

去年9月他在纽约亚洲协会中心的展览《改变的状态》,引起多方面关注。展出作品包括大量的行为艺术照片和录像。他本人一如既往地出任大部分作品的主角, 在挑战个人体能的同时刺激着观众的视觉限度。
[attachment=84165]
在为本次展览出版的画册中,策展人米丽莎•邱(Melissa Chiu)邀请了张洹来谈谈他自己。艺术家谈到到他艰难的﹑不断要以拳头来保护自己的童年时代。张洹成长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河南农村,他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年迈的祖父母从没有鼓励或称赞过他。

中学时,一位老师觉察到他的绘画天赋,鼓励他去学艺术,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他学习了学院派规范的绘画风格—以法国现实主义学院派为基础的苏联现实主义画风。这种绘画的理念是像摄影一样再现人们在自然中所见的东西——要将你看到的物品画得像真的一样。

1991年,张洹游说郑州师范学院的领导将他保送到中国的艺术圣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但在那里,他依然被要求按照同一种风格去画, 那种他认为毫无意义的“仿真”画法。不过中央美院到底也给他了了解国际艺术﹑结交到志趣相投﹑远离“标准”艺术的艺术家们的机会。
[attachment=84166]
80年代,一批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开始偏爱于行为艺术等实验艺术。到了90年代,在不断探索他对艺术的最好的诠释方式的过程中,张洹逐渐觉得身体是诠释他思想的最好途径——因为身体一直是他战斗的工具。他想要通过身体来表达他的境遇,他真实的生活。

[attachment=84167]
1993年,他在北京的东北边租了间便宜而破败的房子,不久其他前卫艺术家们也聚过来,他们给这个实验艺术家群居的村子取名“东村”,名字来自著名的纽约艺术区。

迁入“东村”这个连上下水管设备都没有的地方后,张洹在1994年创作了其标志性作品《12平方米》——他赤裸着坐在东村的公共厕所內,浑身落满苍蝇。照片令人惊骇。完整的行为表演过程是(录象):他光头裸体走进附近的厕所,坐下,苍蝇开始围绕和停落在他的身上, 最后黑压压地覆盖了他的全身。这张令人难忘的作品让张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他的代表作。

之后他继续以录象和摄影照片来记录他的行为艺术,就像1997年的《鱼塘水涨》。这张摄影作品作为次年在纽约亚洲协会中心和PS1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国先锋艺术展《由内向外》的海报, 贴满了纽约每一个地铁站台。

凑巧的是,中国摄影作品的质量在90年代初期由于“高清度”技术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张洹等艺术家开始可以创作大幅的、高质量的﹑和当时西方摄影作品不相上下的照片。许多中国艺术家开始把摄影当作探索国际艺术舞台上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本次展览“改变的状态”涵括了张洹在美国创作的其他令人颇为费解行为艺术。在展览画册里他叙说了抵美后适应美国社会的艰难和与“非中国人”沟通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在纽约PS1美术馆门口实施的行为艺术《朝圣之旅--风水 纽约》中,他裸身躺在一张冰床上,观众不由地猜测他是在用身体对冰的融化来暗喻他和美国社会的关系。

2005年,张洹离开了美国回到中国。这是一次彻底的回归。他重新回到了唤醒他对青春和梦想的记忆的土地。尘封已久的有关“文革”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他要表现这些和他青春的日子有关的片段。他找到了古宅的大门和大量的当年的新闻图片,以门作为画布,将图片裱在木板上,然后雕刻。富有魅力和怀旧色彩的《记忆之门》系列由此而生。

同年他去了西藏,这次旅行重新燃起他成为佛教徒的信念。他申明:“艺术家是我的外表,我的内心其实是佛教徒。”他震惊地看到在当地市场上出售的佛像的手臂﹑躯干等在“文革”期间被拆毁的佛像的各个部位。有感于这一难忘的景象,他创作了一个巨大的铜手臂与腿,新的半开的佛头和脚。他自己的头出现在佛足跟。他在表达什么?是否在说他从佛像的脚上获得了重生?

展览的重头作品《香灰头》是一尊高13英尺的头像。头像的脸是仿制了张洹自己的脸,头像靠近头顶部处有一圈深深的刻痕,奇长的耳朵垂到地面。张洹将自己的头像做成了佛像。这个头是由金属和木板制成后用寺庙中的香灰完全覆盖。香灰是张洹的最新材料,这些香灰是从上海附近的各个佛寺收集而来。焚香是流传千年的习俗,这些香灰承载着希望与梦想,希望能够抚慰先人,保佑大众平安幸福。这些传递着百万中国人神圣、世俗愿望的灰末包含着无尽的意义。这个香灰头的顶上有一个很小的孩子,鼻子则上有一尊微型的佛像。张洹是否在告诉我们:他的头在那个高高在上的佛的王国里?

策展人米丽莎•邱(Melissa Chiu)选择了张洹比较乐观、积极的作品。她没有选择张洹早期的表现极端的行为艺术作品,如《天使》等。在《天使》中,通过一个涂满鲜红油漆的婴儿玩偶,张洹表现了许多年轻妇女在性行为避孕失败后不得不去堕胎的命运。除此之外,张洹还有很多挑战体能极限和死亡的行为艺术作品。

这次在纽约亚洲协会中心首次美术馆级别的个展,确立了张洹在拍卖金额动辄几百万美金的国际华人艺术舞台上的一片天地。抵达这个金色舞台的艺术家们大都更渴望看到他们的作品展示在藏有荷兰大师林布兰作品的美术馆中。

而张洹,距离这个目标无疑已经很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