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报:吴鸿正式离开雅昌!
发起人:路边社  回复数:24   浏览数:3138   最后更新:2008/02/28 06:22:15 by
[楼主] baba 2008-02-23 14:30:10
新的研究表明:“谷歌一代”(即1993以后出生的孩子)在网络使用上比成年人并不多 多少天份。,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的发达,他们正在变成“剪贴一代”。学生们用搜索引擎做浅层的搜索,却不会去做纵深研究。且学会了抄袭。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


最新研究表明:Google一代“零忍耐”

  一项新的研究颠覆了所谓“Google一代”的观点——较晚出生或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年轻人最具有网络素养。由伦敦大学学院的CIBER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尽管年轻人从表面上看来非常轻松,并且对计算机相当熟悉,但他们过分依赖于搜索引擎,浏览多于阅读,没有分析和判断能力去评价他们在网上找到的信息。

    这份名为《未来研究者的信息行为》的报告也表明,通常与年轻用户有关的研究行为特性——在搜索和导航时缺乏耐心,对任何延迟他们所需信息的情况都表现出“零忍耐”,现在正成为所有年龄阶段人群的共性,从中小学生到研究生再到教授。

    受大英图书馆和联合信息委员会委托,报告要求图书馆对研究者和其他用户变化着的需求应做出紧急回应,面向实际是重要的,要了解研究者想要和最需要什么,否则图书馆就会被淘汰。“图书馆整合了的服务通常都不能满足学生和研究者的需求,不能和他们广泛的互联网经验保持一致。”该报告作者Ian Rowlands博士说。
这份报告还给Z/F部门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如果英国要拥有高技能的下一代研究者,保持知识经济的领先地位,对年轻人信息行为的研究和在学校开展信息素养技能培训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德国之声:“谷歌一代”的表面化烦躁化

互联网是让人变笨还变聪明呢?对此,自有互联网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在争论着。英国一个最新调查表明:互联网用户虽然能很快找到想要找的东西,他们很没有耐心,但最终可以找到想找的一切。但对找到的东西他们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找到的内容不进行核对,不归类,不审核。所有年龄层都是这样。德国之声记者从伦敦发来如下报导。





匆忙地东点西点,不耐烦地在众多网页里检索关键词,遇到第一个收获就结束寻找过程。这就是今天互联网上的检索方法。迅速,表面,尤其是不对找到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审核。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与英国图书馆(British Library)联合进行的最新调研称,所有互联网用户都是这样干的,无论年龄,无论是卖冰淇淋的还是大学教授。

参加这次对所谓“谷歌一代”(Google Generation)调研的英国图书馆专家纽曼(Joana Newman)说:“他们观看多于阅读,受图片和动画牵制,引导。这样获得信息的绝非仅仅是非常年轻、没有互联网就完全无法认识世界的那些人。所有年龄层都是以这种表面化的方式对待网络资料的。而且所有人都同样的烦躁。不是立即出现的,就不进入收藏范围。假如不采取措施,长期地看这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每个有上网条件的人都可以把从未有过的丰富资料搬回家去。这个虚拟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拆除了信息障碍。人们不必离开自己的写字台,不需要考虑图书馆的开门时间,不必去懂得一层层复杂的检索系统。然而,这巨大的信息供应量也带来问题。怎么选择正确的信息呢?谁是专家,谁是吹泡泡的,怎么在互联网上审核这一点呢?这是互联网用户们根本就不考虑的问题。这是英国这个调研报告给出的可怕结果。这意味着,随着虚拟世界的继续增长,归类、评价和批评性地刨根问底的能力就将继续萎缩。

纽曼认为,从长期看这将给我们的科学社会带来危险,“在互联网的森林里检索,是个学习过程。要知道,不光有Google一个搜索引擎,而是有一堆。要知道,各公司使用各种技巧,让它们的名字始终出现。这里需要学习。必须启蒙,让孩子们知道互联网是怎么运作的。还有Z/F,它必须保证传统的图书馆存在,使之成为这个虚拟世界上能帮助人们摆脱错误的和正确的信息的指路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真正的阅读在不断地减少。为此,伦敦的科学家们还调查了只读报纸网络版的报纸订户。这些人中有60%顶多比较仔细地阅读3页,然后就再也不会把同一篇文章再次调出来。在这方面,年龄同样不起作用:关于主要登陆Facebook、维基等的多半是特别年轻的人这种陈词滥调已经属于过去。现在就是60几岁的有学业根基的人也关注博客等互联网部落。科学家们由此得出一个教训,他们要求人们重归专业性:必须继续发展技术和责任感。尽管英国这个调研报告1月中就已经公布,但至今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Monika Lohmüller )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Google 一代的父母如何辅导子女学习

无论父母们的学识大小,父母们总认为肩负了教育子女,辅导子女学习的担子,对于家有上中、小学子女的家长而言,辅导子女学习似乎并不难,因为一来好歹自己也上过中小学,二来,当初自己的父母也教过自己,依样画葫芦再教自己的子女便是。不幸的是,由于搜寻网站Google的出现,让今天的父母们无法胜任父辈们的重任了。

今天的父母们上中小学时,有不认识的单词,是翻字典,做功课有难处,是上图书馆找数据。那时学会如何从一大堆的图书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是一种技巧,也是一个优点。在当时,拥有一套百科全书,几乎就是赢在起跑点上的代名词。

可是今天的中小学年级的学生,已经不需要字典,不需要百科全书,也不必上图书馆,更不必费神去学习如何从索引中寻找数据了,他们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一条网络联机,外加一个单词Google,即可。

今天不知道Google的人恐怕没有,但不会用Google的人却很多,但是偏偏今天的孩子们,却天天在搜寻网上漫游,单词不会读,Google;文章不会写,Google;找资料,还是Google。父母想辅导子女读书,总从书架上找书,可是孩子正眼都不看一下,父母们在网上搜寻数据的技术还不如孩子,有时候还得要孩子帮忙找一些信息呢。

于是出现了孩子们教父母们如何找数据的情景。父母们常常处于这种尴尬的处境:父母们从报纸上读到了一条有趣的新闻,忙说出来与孩子分享,孩子却淡然地说:我早就知道了。父母惊讶道:报纸才来,你怎么知道的?孩子答道:昨晚上网络就登了这条新闻了。

这种在网络使用上的差距,造成了今天父母们在辅导孩子功课时的窘境。Google供给孩子们所需要的数据,父母的帮助反而是多余了,那么今天的父母们应该如何帮助Google一代的学习呢?

首先,由于青少年依赖于Google的结果,他们的思维特征己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他们思考问题是更偏重于“点”,而不是“面”,即他们不再是先从全面性和逻辑性上考虑问题,而是先从找关键词上着手,然后交给Google为他们展开有关问题的整体性。对于孩子们而言,要完整和准确地了解一个问题,更重要的不是先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找到一个对的关键词。

因此父母在辅导孩子解决一个问题时,不应该按传统的方法,教他们全面性的,逻辑性的思考,而是教他们找到对的关键词,而如何找关键词,正是今天的父母们在学校里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其次,由关键词通过Google可以找出成千上万条相关的信息,很少人可以把这次内容都读一遍,许多人逐条往下读,找到较满意的答案时,就不再读下去了。这样做的一个缺点是,有可能没有全面地掌握资料,更严重的是,长期下来,个人全面性的综合能力会丧失掉,而由Google来决定数据的选取。因此父母必须辅导孩子如何从繁多的信息中,识别正确的信息,并从中选择合适的数据。

当父母们面对一个问题时,需要一大堆数据,而我们的孩子却需要一个关键词。因此Google网站将完全改变新一代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学习模式也将完全改变。他们的学习模式会呈现出“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的模式,即由关键词一点到一大堆的数据,然后再从一大堆数据中,选择他们要的一个结论。

父母们要有效辅导好孩子,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难的是父母们只习惯于由面到点,不难的是,如果父母们知道孩子是如何选择关键词的,就可获得与孩子同样的信息,就比较容易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


慎用Google!小心美国文化侵蚀年轻一代
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Jean-Noel Jeanneney一直对美国流行文化不断入侵当代法国人的生活感到忧虑。去年12月,当他读到Google打算扫描1500万本英文书籍成数字书籍并摆放上网的新闻的时候,不禁发出了警告。在他看来,Google此举将进一步增强美国在全球文化风潮上的影响力。

  “我绝非反美主义者,”63岁的Jeanneney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我不想见到一切东西都在折射美国的文化。在说到将书本数字化上网的时侯,我希望我们有自己的选择。”

  所以,在Google的消息刚宣布,尚未为人留意的时侯,Jeanneney已经开始大声疾呼。今年1月23日,他在法国知名报章《Le Monde》上发表了题为“当Google挑战全欧洲的时侯”的文章,呼吁人们警惕“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上对全世界未来一代的垄断性影响”。

  Jeanneney表示,全欧洲应该做出反击行动,将自己的书籍转成数字化文件并且控制搜索时的页面排位。他的个人努力终于有些成绩了。今年3月16日的一个会议上,法国总统希拉克要求Jeanneney先生和文化部长研究如何尽快将法国及欧洲的图书收藏摆在互联网上。

  当然,世事并非心想就能事成的。

  Jeanneney先生承认他虽然知道目标所在,却不清楚该如何实现此目标。在技术上,他建议欧洲可以选择开发自己的搜索引擎,或者和Google达成协议,又或者选择雅虎、微软等其他搜索服务提供商。

  另外,资金问题也是一个变数。去年夏天上市的Google成了网络新贵,所以他们可以花费1.5-2亿美元和十年时光来将哈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