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别再和我说批评了,我是说你先想明白了再说
发起人:godecho  回复数:8   浏览数:2893   最后更新:2008/06/09 05:38:19 by
[楼主] 吴味 2008-05-28 09:36:37
[attachment=95665]
吴味《地震鉴·史上最牛希望小学》
[attachment=95666]
吴味《地震鉴·史上最牛希望小学》(局部)


面对地震,艺术何为?
――从“史上最牛希望小学”照片谈起
吴味


“5•12汶川大地震”应该说让每一个善良的中国人乃至世界哀恸不已,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抗震救灾成为国家头等大事,艺术界也“羞谈艺事”,共赴国难。捐钱、捐物、义卖作品、人文关怀,乃至亲身前往震区救生命于死神脚下。此番“善举”,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然则,以上“善举”,非艺术家人人可为或持以恒之,往往付出之后,只能徒复哀伤。今地震已过最危急关头,艺术家――尤其是当代艺术家应该思考:面对地震,艺术何为?
在我的当代艺术思考中,“问题针对性”本是当代艺术的本体标志。而灾难正是“问题”频繁凸现的时候,所以,“5•12汶川大地震”应是当代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面对地震的“英雄用武之地”。恰巧,网友老自由鸟披露的一则被广泛关注的新闻和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有不少正在上课的娃娃都被措手不及的灾难永远地掩埋在了废墟下,然而,离北川县城15里路的邓家海元村山中的一所全国百强希望小学却在这次颠覆性的地震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不仅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而且正在该校上课的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都奇迹般地全部安全撤离。”。这所希望小学就是被网络盛赞的在地震中巍然屹立的“史上最牛希望小学”――“刘汉希望小学”。据李承鹏的博文《北川邓家“刘汉希望小学”无一死亡奇迹背后的真相》介绍:“一个叫‘汉龙集团’的公司,它是在十年前出资捐赠邓家希望小学的企业,老板叫刘汉,经办监理学校修建工程的人是当时的集团办公室主任X先生,学校里很多人在谈及这场幸运的逃生时,都在感谢这位监工的‘办公室主任’。十年前,刘汉对下属X先生说:‘亏什么不能亏教育,这次你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要是楼修不好出事了,你就从公司里走人吧’……”,本篇博客末了,李承鹏还转刊了X先生给他发来的一则短信:“打扰您了,可以负责的告诉你,在领导的安排下,绵阳五所希望小学建设均由我经办。而此次大地震未能撼动一幢,巍然屹立!师生未损毫发!请你来绵阳做客!”。另外4所同样在地震中巍然屹立的希望小学是:安县红武村希望小学、江油白玉汉龙希望小学、江油含增镇长春村小学、北川擂鼓镇汉龙教学大楼,它们无一不是“史上最牛希望小学”。

这就是我要关注“史上最牛希望小学”新闻和照片的原因――一张在八级地震中巍然屹立的希望小学的照片(尚未见到其它4所学校的照片),聚焦了有关中国(尤其是教育)的人性、道德、人权、法制、历史、文化、政治、心理、情感甚至潜意识……的深刻问题,在当下的地震语境中,“史上最牛希望小学”照片具有了异乎寻常的针对中国社会(文化)问题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来源于“史上最牛希望小学”在地震中的“巍然屹立”与其它绝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的“不堪一击”的鲜明对照中,而这所“史上最牛希望小学”恰恰又是由一个有良知的私人老板刘汉(四川汉龙集团公司)及其下属X先生,极端负责任地克服重重“中国特色”的困难(中国文化的诸多问题就体现在这种“中国特色”中),直接经办监理修建的。这所“史上最牛希望小学”照片(其它4所学校的照片也可以拍)是如此的富于情感和理性的穿透力,让人不得不深感震撼并对照片背后的中国问题深刻反思――地震是天灾还是人祸?难怪这所“史上最牛希望小学”一经网上披露,几成家喻户晓。反响之强烈竟出中国官方之意表(官方到现在也没有公开宣传过)。可以想象的是,这张“史上最牛希望小学”照片的社会(文化)批判意义对于中国的深远性。

这张“史上最牛希望小学”照片在我的问题主义艺术的概念中,就是最经典的当代艺术(当然展览可以配合文字和其它倒塌学校的照片),它深刻地进入了问题主义艺术的本体论――那种能指在特定问题语境中对与人的进一步完善有关的特定问题的提示。这样的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自由”与“尊严”的生活。也许当代艺术――问题主义艺术就是对艺术――那种远离人的艺术的“终结”,让艺术真正地回归人的生命自身。就像我在《圄于艺术的内部——金锋的<仿真po.lice>批评》一文的结尾所说的:“艺术‘终结’在人的自由与尊严的生活中。在人的自由与尊严的生活中,艺术的‘终结’就是艺术的‘永生’。”。

今天,像“史上最牛希望小学”照片这样当代艺术(还有其它的作品)可以诞生于普通网友,让我困惑和遗憾的是,类似的艺术有多少诞生于我们的当代艺术家?也许我们的艺术家都去“善举”和“哀伤”了。然而,在“善举”和“哀伤”之外,我们的当代艺术家更重要的职责究竟在哪里?更大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在“艺术就是生活”、“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面对“国殇”,我们感到“危机”了吗?

2008年5月23日于深圳

[沙发:1楼] 深圳艺术网 2008-05-28 14:35:12
已经发深圳艺术网推荐,是好作品
深圳艺术网\深圳艺术创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