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看艺术
发起人:金孔雀  回复数:3   浏览数:3059   最后更新:2008/07/22 16:06:18 by
[楼主] disgorge 2008-07-16 15:50:00
展览城市: 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 2008-07-26~2008-08-26
展览地点: 亦安画廊·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驼房营南里甲6号东风艺术园11号 )
参展人员: 张洹、尹朝阳、瞿广慈、曹晖、罗荃木、朱浩、尹朝辉、尹朝宇、桂杨帆、宗宁、王孟飞、李雁、李卓

展览前言  开放,是一面镜子,是在和外部接触后让我们得以看清自己。

  
    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认为,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是导致苏联灭亡的最可能原因,他让苏维埃人民接触了自由的价值。中国现阶段追求自由市场,开放国际贸易和金融作业,在成功地进入自由市场机制后,民主、自由和开放的相关性将无法被忽略。开放在经过参与和被参与、影响和被影响的相互作用下,让中国走进发展的新阶段,此阶段更依赖国际间交流合作,带来的刺激成为社会个人面对改变、接受改变、创造改变的动力。

  从艺术的角度,经过思想的演进和开放,当代艺术早已远离18世纪的美学概念,当时康德所视为边缘的东西已成为当代艺术崭新美学的范畴-厌恶、屈辱、恐怖、恶心;20世纪初,艺术争论跳脱美学的斗争脉络,成为一种立场的攻击,把美的概念政治化的立场成为艺术家脱离他所轻蔑的社会的手段。

  今日,北京各欧美艺术机构相继进驻,中国当代艺术在开放的新平台上获得看见与被看见的机会;艺术家站在选择的路口,面临文化的多元冲突和从未预见的市场的过速增长,艺术创作确实受到提升,但部份也成为短期的冒险行为。相对地,1990年代起,因中国逐步开放和艺术家涉外展览的增加,中国当代艺术凭着不回避的态度,对国际艺术创作和市场的核心产生影响。这些开放的历程带给中国艺术家多少养分?开放这一面镜子是否真的让我们(和他们)更了解自己(中国)?

  美的经验对当代艺术是一种选择,开放也应是。快速的开放减少我们相应的思考,开放后可能发生的停顿考验我们判断的智慧-开放其实并没有站在我们这一边,它没有目的,它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效果,也不提供我们任何保证。

  藉由亦安画廊8月的《OPENING 开放 - 夏季群展》,我们探讨开放呈现在个人、社会、经济的样貌和现状,并期待以开放建构出新的文化形式。

   
[沙发:1楼] disgorge 2008-07-17 17:11:25
补充-----开幕酒会:2008年7月26日15:00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