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多次中风后罹患痴呆症(图)
发起人:八婆  回复数:0   浏览数:1953   最后更新:2008/08/26 10:36:39 by 八婆
[楼主] 残奥会 2008-08-26 10:36:37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亚洲艺术博览会的秋季拼图

9月上旬上海三大展会“三碰头”的前后,亚洲诸多城市伴随着5个双年展的相继举行,也将相继举办5个艺术博览会。这为我们展示了一张亚洲艺术博览会的秋季拼图,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亚洲艺术市场正在迅速整合,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与焦点。

  有趣的博览会日程安排

  从8月末开始,亚洲几个城市,将相继举办艺术博览会,它们是:8月29日“艺术台北2008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9月6日“艺术北京2008”艺术博览会开幕;9月9日“上海艺术博览会”与“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当代”ShContemporary)开幕;9月19日的“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KIAF.Korea International Art Fair)开幕;10月10日的“艺术新加坡2008——当代亚洲艺术博览会”开幕(见附表一)。

  有趣的是,如此密集的艺术博览会在亚洲各个城市开幕并非巧合,而是一些博览会主办方的刻意安排,因此,这就更显示了其中所反映的亚洲艺术市场正在加速整合的趋势。

  缘起:

  双年展的“亚太艺术罗盘”

  这张艺术博览会的日程表,可以说源自亚洲艺术圈另一张重要的日程表,那就是亚太地区五大双年展合作打造的“亚太艺术罗盘”:9月7日闭幕的悉尼双年展、9月9日开幕的上海双年展、9月11日开幕的新加坡双年展、9月13日开幕的横滨三年展(Yokohama Triennale)、9月15日开幕的光州双年展(Gwangu Biennale)

  早在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的开幕式上,悉尼双年展主办单位就宣布了这样一个亚太地区五大都市组成的“艺术罗盘计划”(Art Compass 2008),旨在横向连结这5个亚太城市的年度艺术盛事。上海美术馆的副馆长、上海双年展策展团队的负责人张晴向记者表示,这样的安排,正是各家双年展的主办方适应全球化的时代观众的要求所做的特意安排。亚洲艺术在全球化时代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亚洲的双年展出现了一批特殊的观众:他们来自欧美的各大美术馆、基金会与顶级藏家。为了他们的行程方便,各家双年展就日程安排做了调整,以便争取这批特殊观众的光临。而这,无疑给亚太地区的艺术博览会带来机会。因此,亚洲各家博览会也参照上述的“亚太艺术罗盘”定出了今年秋季的日程安排,而它们是以上海三个展会开幕的“9月9日”为核心的。办双年展与博览会要看那些特殊观众的日程,这就是亚洲艺术市场崛起和整合的特殊现象。

  焦点:

 争夺亚洲中心地位

  不同于双年展,艺术博览会是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对参展的机构画廊与艺术家,以及来参观的买家特别看重,对艺术市场的影响也更直接,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一出现“亚太艺术罗盘”,亚洲的各家博览会就会马上跟进。但是,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理由,那就是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亚洲的艺术市场正在迅速整合,而整合的焦点,就是亚洲会不会出现一个足以代表亚洲、足以和巴塞尔、迈阿密平起平坐的世界顶级博览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态势,舆论的焦点围绕着中国。如今尚未成为定论的是,在中国的三个国际性都市中,究竟是上海、北京抑或香港,才会成为这样的顶级博览会的举办城市?去年在上海一举成功的“上海当代”,因此而受到特别的关注。对此,经营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画廊上海香格纳的负责人劳伦斯·何普林认为,上海虽然抢了头筹,但今年香港也开始急起直追,春季的香港博览会新招频出。因此,上海还是香港?这似乎还有的一争。他指出:艺术品在香港进出比较方便,展览、交易都没有问题,这比之于上海是优势。但香港地方太小,如果能吸引全中国、全亚洲的画廊、收藏家都去,就能够成为亚洲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不过,近日有消息传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藏家乌利·希克有意和深圳合作建设他的美术馆。加之最近香港澳、澳门、广东正在进一步整合,考虑到广州、深圳的美术馆资源,这也是有利于香港的一个砝码。由此来看,“上海当代”能否牢牢把握先机,还有待观察,而其中的重点,正是在博览会上长袖善舞的画廊。



[沙发:1楼] 残奥会 2008-08-26 10:41:09
亚洲地区多层次的博览会格局渐露端倪

9月9日,上海双年展、上海艺博会与“上海当代”将在同一天开幕,其中,老牌的上海艺博会与梅开二度的“上海当代”两个大型艺博会同城德比,是一大看点,其中透露着亚洲艺术市场的新动向。

  一方面,是“上海当代”瞄准国际买家,与亚洲其他城市的艺博会争夺“亚洲第一”的顶级博览会的头衔;另一方面,则是上海艺博会与“上海当代”错位竞争,争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本土市场。而从去年的错时举办(“上海当代”9月举办,上海艺博会11月举办),到今年的同时举办,恰恰说明上海这两家艺博会的错位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已经趋于成熟。结合本报上海秋季艺术盛会系列报道之一所报道的“亚洲艺术博览会的秋季拼图”(详见8月16日本报“艺术财经”第二版)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经过近年的市场整合,亚洲地区多层次的博览会格局已渐露端倪。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作为新兴的艺术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崛起之初就带着某种地缘和文化上的国际性,各地先后创办的艺术博览会虽然有鲜明的地域性,但也有程度不同的国际性。近年来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加速市场整合,往往都是地域性与国际性兼备,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每一个重要的博览会都有国际性的画廊与买家的跨境参与。由此来看,去年刚刚“空降”上海的“上海当代”却在诞生伊始就瞄准国际买家,与亚洲地区其他的博览会所走的路子完全不同。对于“上海当代”而言,在努力吸引国际买家的同时,自然面临着如何实现“本土化”、融入亚洲艺术市场的挑战;但其自身对亚洲艺术市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亚洲各地的艺术博览会今年秋季先后举办,纷纷瞄准那些跨境流动的国际顶级买家,就是明显的例子。

  身为上海艺博会和“艺术台北”博览会的顾问,陆洁民向记者指出,博览会首先是地域性的艺术市场的产物,是这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地方性的民众盛会。对于媒体来说,也许会聚焦“亚洲第一”的博览会花落谁家的新闻,但对于艺术市场而言,地域性的艺术博览会充分发育,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博览会格局,相形之下却更重要。

  亚洲的博览会格局,使亚洲的画廊有机会通过参加亚洲各地的博览会,展开其国际性的营销策略。上期的“系列报道之一”所报道的香格纳,就同时参与上海、北京、新加坡的4个博览会;而这期“系列报道之二”所报道的上海华氏画廊,则同时参与上海、北京、台北、新加坡的5个博览会,这些都是突出的例子。正如陆洁民所说的,每个艺术家头上都有一片天,每个画廊也都有自己的买家,就看你能不能找到这“一片天”。而亚洲地区市场的特点,是这“一片天”的国际性。亚洲地区多层次的博览会格局,给每一家有眼光的画廊提供了国际性的平台,要求这些画廊在坚守其本土性特点的同时,用一种国际性的眼光来经营他们所代理的艺术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