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Art-Ba-Ba 脏话
发起人:潜无用  回复数:10   浏览数:2034   最后更新:2008/09/23 19:58:43 by guest
[楼主] ficciones 2008-09-01 00:00:00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都对MAD存在着很深的误解。
所以近日正在为某建筑杂志写一篇《重估MAD的历史意义》的文章。

文章框架如下:
MAD的意义——MAD其实是采用了一种非常当代的,和非常反讽的方式,为中国建筑界,在全球建筑学的语境中,制造一个早期中国温州模式的标本。

提纲——
1.对于中国建筑界中很多不看书也不看杂志的建筑师以及普通民众而言,MAD起到了建筑普及和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
2.对于很多具有全球化意识的策展人而言,MAD的参展,能够为展出话题提供一个来自建筑的或者来自中国新锐的维度。
3.对于正在涌现的酷爱新文化,又想寻找新卖点的新型资本家而言,能用相对便宜的设计价格获得相类似的建筑产品,未尝不是一件比较划算的买卖。
4.对于有中国自豪感的文化人而言, MAD在国际上的成功和与时俱进不失为一剂及时雨般的强心针。
5.对于中国表现图和动画产业而言,MAD一次一次地证明了中国依然在这个领域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先抛砖引玉,试举一例如下:



我们粗略扫一眼,也许会把这两张图当作一个方案,
但事实上这两张图来自两个方案。
前者是3deluxe的Leonardo Glass Cube,
2004~2007年设计建造,地点,德国巴德-德瑞堡,造价:8,000,000欧元


后者是mad的Denmark Pavilion
设计于2007,地点:丹麦,造假:未知


实事求是地讲,要做到如此的同步并且敏感地与世界接轨,还是不容易的。
而且MAD的效果图水平确实比老外的高。

之前看过一篇《城市中国》的主编给MAD写的评论文章,写的有点过于“吹捧”的感觉,也貌似要挖掘出什么隐藏在MAD身上的所谓的专业价值来,
但是窃以为都没有打到点子上,恰中要害。

这个差别就如同同样一个东西,一个卖50一个卖500。人们问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是价格。

所以说,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尽量准确地重估mad的历史意义

结论观点之一:
MAD是中国建筑在走向世界,拥抱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典型的缩影和代码……

沿着这个思路,大家能够给我的文章不断地补充一些素材和资料吗?
在这里先给将来提供好资料的网友们表示感谢了。谢谢了。

备注:本贴本着研究和写作的目的,“以事实为依据,以专业为准绳”。
不欢迎谩骂和吹捧的文字跟贴,以免影响专业讨论的效果。

贴图须知:贴一张MAD的效果图,一定要同时附上相关的方案效果图或者照片,以方便笔者整理。
再次感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