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作品
李贺印象
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个梦想,如玫瑰般绚烂,如荷花般圣洁。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梦想在追逐,如夸父般不舍,如精卫般执着。李贺,就是一个在艺术道路上执着追求与探索的青年画家,他自己曾经说过:我只是一个正在路上的行人/孤独地顶着太阳行走/难得的是/自己心里还有绿洲
李贺不是艺术的奴隶,而是艺术的主人,他驾轻就熟运用艺术的各种载体,来抒发他诗人般的性灵。一草一木、一蝶一花、一片风景……都可能出现在李贺的笔下;他的表达方式也不限于某一种语汇:油画、丙烯、水彩、水墨、铅笔……有时,他会以一纸潇洒的书法来诠释自己的心情;而那些丙烯画和水彩画中光影的变幻、似象非象的影响,又会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李贺的修养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绘画素养,更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的底蕴。李贺喜欢饮茶,茶的清逸正适合李贺不与世争的性格,作品中往往也传出缕缕清韵。书法、水墨作品,深藏着他不黏不滞的哲学深心,这不是他自己的有意为之,而是心境和学养的自然流露——功夫在画外。
艺术市场如此活跃的今天,多少画家为名利所趋,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不断地复制着符号化的艺术商品,无休止的炒作似乎成为艺术圈的恶疾,似乎画家作品价格的高低和买家的多寡是衡量一个画家是否成功的标尺。作为70后,李贺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画家,然而他却能抵制市场的诱惑,坚持着自己。他的艺术表达是多元的,处于探索阶段的他,各种题材和方法不受限制地为他所用。或水墨或油画,他的画笔游刃有余的穿行在画布上,留下那些或具象或抽象的美丽,但从来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李贺,不是多数70后画家的那种对观众和市场的迎合,更不是把自己锁定在一个框架,局限于某一个表现领域,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语汇,表达他对生命的感悟,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存在的总会有残缺,美好的总会有幻灭,握在手里的也许眨眼之间就失去,但是生命却总是以坚韧的姿态在演绎着精彩,如蝴蝶《重生》,如《512的玫瑰》,李贺用一只画笔,在沉稳、内敛、平和、深邃中,诠释这些精彩。
梦中的蜻蜓、悠游濠梁的小鱼、飘飞的气球……正是这些看似小题材的最品,却处处体现着李贺对大艺术境界的追求。小只是外在的物,大却是内在的心,物上言之,谁人不小?心上言之,心却可以超越,可以飞腾,可以妙观天下。“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李贺不是把表现的对象当作“物”来塑造,而是把它们看做能彰显自己生命感受和情绪意志的另一个生命。作品中既有中国传统哲学中那种无欲无求的意境,同时又蕴含着极强大的生命力。
石涛曾经说过:“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呕血十斗是技巧上的追求,啮雪一团是精神上的超升。技巧是一个画家作画之必备,绘画当然需要呕心沥血的功夫,没有技巧,何谈表达?这一点,作为从西子湖畔的中国美院走出来的画家,李贺的创作技巧毋庸置疑,写实的作品每一幅都栩栩如生地再现他所面对的一切,静物、人像……无不透射着李贺的深厚写实功底。但是李贺没有停留在技巧的层面上,而是超越技巧,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由技而进入道的境界。李贺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我心如流水的世界,心灵自由自在的漂流,作品没有随波逐流的庸俗,没有人云亦云的附属,而是在阐释着他对生活的感悟,这是一种对生命的依重,是一种高贵的自尊,又隐隐张扬着艺术家特有的傲慢气质。
艺术的本质是独立思考,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精神思想的外化,艺术走向是艺术家的人生取径,是艺术家追求的一中精神,是艺术家探寻生命的意义。李贺的作品,是他作为从事教学与创作双重身份的一个画家,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是真实的、自然的、美好的,他不是仅仅把画当作复写现实的工具,也不是把画当作沽名钓誉的资本,而是在用画笔书写着自身内在的体验,有时是荆轲激扬时“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有时又是柳永缠绵时“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贺说过:“并不是画多少的问题,是为了彻底解决自己的意识形态,从形式到内容和颜色,或扭曲或梳理,或清洗或掩埋自己对活着和生的理解;可能只是某一点,但是以点带面往往更能解决问题。”然而恰恰就是他说的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某一个点,却能充分显示生命的圆足。
画里乾坤道艺无限,相信李贺的探索与执着,必定会引领他走进一片最美的艺术绿洲。
木 心
2008 6 12
李贺印象
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个梦想,如玫瑰般绚烂,如荷花般圣洁。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梦想在追逐,如夸父般不舍,如精卫般执着。李贺,就是一个在艺术道路上执着追求与探索的青年画家,他自己曾经说过:我只是一个正在路上的行人/孤独地顶着太阳行走/难得的是/自己心里还有绿洲
李贺不是艺术的奴隶,而是艺术的主人,他驾轻就熟运用艺术的各种载体,来抒发他诗人般的性灵。一草一木、一蝶一花、一片风景……都可能出现在李贺的笔下;他的表达方式也不限于某一种语汇:油画、丙烯、水彩、水墨、铅笔……有时,他会以一纸潇洒的书法来诠释自己的心情;而那些丙烯画和水彩画中光影的变幻、似象非象的影响,又会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李贺的修养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绘画素养,更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的底蕴。李贺喜欢饮茶,茶的清逸正适合李贺不与世争的性格,作品中往往也传出缕缕清韵。书法、水墨作品,深藏着他不黏不滞的哲学深心,这不是他自己的有意为之,而是心境和学养的自然流露——功夫在画外。
艺术市场如此活跃的今天,多少画家为名利所趋,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不断地复制着符号化的艺术商品,无休止的炒作似乎成为艺术圈的恶疾,似乎画家作品价格的高低和买家的多寡是衡量一个画家是否成功的标尺。作为70后,李贺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画家,然而他却能抵制市场的诱惑,坚持着自己。他的艺术表达是多元的,处于探索阶段的他,各种题材和方法不受限制地为他所用。或水墨或油画,他的画笔游刃有余的穿行在画布上,留下那些或具象或抽象的美丽,但从来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李贺,不是多数70后画家的那种对观众和市场的迎合,更不是把自己锁定在一个框架,局限于某一个表现领域,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语汇,表达他对生命的感悟,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存在的总会有残缺,美好的总会有幻灭,握在手里的也许眨眼之间就失去,但是生命却总是以坚韧的姿态在演绎着精彩,如蝴蝶《重生》,如《512的玫瑰》,李贺用一只画笔,在沉稳、内敛、平和、深邃中,诠释这些精彩。
梦中的蜻蜓、悠游濠梁的小鱼、飘飞的气球……正是这些看似小题材的最品,却处处体现着李贺对大艺术境界的追求。小只是外在的物,大却是内在的心,物上言之,谁人不小?心上言之,心却可以超越,可以飞腾,可以妙观天下。“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李贺不是把表现的对象当作“物”来塑造,而是把它们看做能彰显自己生命感受和情绪意志的另一个生命。作品中既有中国传统哲学中那种无欲无求的意境,同时又蕴含着极强大的生命力。
石涛曾经说过:“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呕血十斗是技巧上的追求,啮雪一团是精神上的超升。技巧是一个画家作画之必备,绘画当然需要呕心沥血的功夫,没有技巧,何谈表达?这一点,作为从西子湖畔的中国美院走出来的画家,李贺的创作技巧毋庸置疑,写实的作品每一幅都栩栩如生地再现他所面对的一切,静物、人像……无不透射着李贺的深厚写实功底。但是李贺没有停留在技巧的层面上,而是超越技巧,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由技而进入道的境界。李贺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我心如流水的世界,心灵自由自在的漂流,作品没有随波逐流的庸俗,没有人云亦云的附属,而是在阐释着他对生活的感悟,这是一种对生命的依重,是一种高贵的自尊,又隐隐张扬着艺术家特有的傲慢气质。
艺术的本质是独立思考,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精神思想的外化,艺术走向是艺术家的人生取径,是艺术家追求的一中精神,是艺术家探寻生命的意义。李贺的作品,是他作为从事教学与创作双重身份的一个画家,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是真实的、自然的、美好的,他不是仅仅把画当作复写现实的工具,也不是把画当作沽名钓誉的资本,而是在用画笔书写着自身内在的体验,有时是荆轲激扬时“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有时又是柳永缠绵时“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贺说过:“并不是画多少的问题,是为了彻底解决自己的意识形态,从形式到内容和颜色,或扭曲或梳理,或清洗或掩埋自己对活着和生的理解;可能只是某一点,但是以点带面往往更能解决问题。”然而恰恰就是他说的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某一个点,却能充分显示生命的圆足。
画里乾坤道艺无限,相信李贺的探索与执着,必定会引领他走进一片最美的艺术绿洲。
木 心
2008 6 12
艺术主人同志你好,真是为为你们家的劣质仆人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