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中国当代艺术还有“独立电影”(2009首届独立电影放映祭:西安独立影像展映)
发起人:re-C  回复数:27   浏览数:3804   最后更新:2009/06/20 13:54:36 by guest
[楼主] art-mm 2009-06-06 14:31:29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http://cul.sohu.com/20090605/n264359128.shtml


一、方力钧

  1、艺术家简历

  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邯郸,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一直以职业艺术家的姿态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带有非常鲜明的讽喻意义,虽然这种讽喻可能于现实发生联系,但事实上则是借助于现实语境强调的却是文化喻指。2000年后方力钧的创作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其个人的创作态度更多的立基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以及人文关怀的层面,由此深入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语境与新立场,这些新的创作不仅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国内美术馆展出,也参与了中法、中德、中奥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2、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2009-3-23”

  作品材质:铜质雕塑、金漆、小照明灯

  展示位置:中国馆“油库”室内主通道(参见附图位置号NO.1)

  3、参展作品说明

  2009年方力钧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方案,是在其近期创作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最新思考。方力钧的参展方案,一方面立足于中国馆室内空间的具体考虑,试图克服具体空间的限制性而创造出更为独特的视觉效果,一方面又坚持以近期针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创作观念,因此他以40个20-40厘米不等高度的涂金人物雕塑,通过在室内地面集中式矩形排列的摆放方式,打破了自己的旧有作品形式,以强烈的视觉化形式同时针对“油库”(展出地点的语义)所引生发的“能源”、“环境”、“战争掠夺”等等的多重语境,提供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人类当代生存境遇的深刻反省。





二、何晋渭

  1、艺术家简历

  何晋渭,1967年生于四川,在四川美术学院接受教育后的他也一度在该校担任教职
2000年后他决意辞去教职,从重庆“北漂”到北京成为一名职业的艺术家。身体的移动所带来的是外部空间的“现实迁变”,而个人身份的转换所带来的是矛盾的情感与错位的生活。何晋渭清晰地感知到这些在现实的迁变中所带来的刺痛感,并将其归结为当代中国人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的那种飘浮不定而茫然无措。因此,他的很多作品既带有很强的创伤感,呈现主体的内省与一种模糊不安的诗化忧郁,更通过对“去处”的心灵叩问,将自我世界放置到更复杂多元的历史、社会、人群整体背景之下,而推及社会关系的感怀。


  2、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眼前这个世界真实吗?》

  作品材质:油彩、画布、天鹅绒、红色涤纶线

  展示位置:中国馆“油库”室内进门口(参见附图位置号2)

  3、参展作品说明

  针对中国馆,何晋渭在前期关注人群生存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去创制一个名为“眼前这个世界真实吗”的装置作品。这个装置由数百个尺寸为18cm×14cm的小幅平面绘画组成,之后通过机器缝纫的方式组成一张大幅的“世界地图”,以今天的视觉组合方式,来重新审测同时代的标志、符号、特殊人物以及社会事件,在矛盾性的放大或缩小之间表现观念的对抗,将我们习以为常的视觉随之转换为惊异而陌生的真实感,从而演释出“真实”与“非真实”的世界魔方。将其悬挂在中国馆进门后的位置上,一方面有助于在观众一进入中国馆的时候就给你一个鲜明的印象,一方面在具体功能上又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以便将内部空间光线减暗,便于在室内通过相对有限的照明省略油库固有的缺陷,并形成室内气氛的营造。




三、何森

  1、艺术家简历

  何森,1968年出生于中国偏远省份的云南,90年代初期就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从云南到重庆,从重庆到成都,从成都到北京,他的艺术经历与他的创作一样丰富多彩。他的早期作品无疑与艺术家的生命经验密不可分,但是他的“青春的主题”不是对灿烂无暇的赞美,而是基于虚无表象之上对“生长痛”的残酷记忆。四十不惑的何森并不想“将青春进行到底”,他近期的变化是显见的。何森貌似传统的中国画家那样去临摹那些古代经典,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样竭力去模仿那些古人的风范。借助这样的方式,何森解构了个人的当代生活,模糊了个人创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固有界限,由此确定起一个截然不同的当代生活样本。

  2、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我与刘鼎的商店签订代理合同的“太极世界”》

  作品材质:油彩、画布、油画外框、纸

  展示位置:中国馆“油库”室内主通道尽头(参见附图位置号3)及中国馆处女花园刘鼎展区(参见附图位置4)

  3、作品说明

  何森参展作品分为两个部分:①首先何森以画家的身份创作了数十件尺寸为10 cm至20 cm不等的小幅绘画,组成了名为“太极世界”的作品序列。与作品的中国化名称相匹配的是所绘画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表达,堆砌到一定厚度并做平的油画颜料上,用不沾色彩的狼毫小笔勾勒出痕迹,内容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由于没有色彩对比和反差效果,只有些很浅的笔痕,所以画面直观效果只有一个色块,近距离仔细观看才能感觉到画面里的形象存在,因此强化了近距离阅读的强制性。配以形态各异和色彩不一的豪华西式古典油画外框的做法,同样具有“混搭”的强制性,它既针对了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囫囵吞枣或彼此误读,而观者放眼看去只见中间镶嵌着各种小色块的豪华画框的展出效果,又是对“当下强势与弱势文化间那些不对称的较力”的辛辣讽喻。这些作品将在“刘鼎的商店”中展出何森参展作品的第二部分是他与同为参展艺术家刘鼎签订的一份作品代理合同,这份合同将仿照作品展出的方式在中国馆“油库”室内空间中展出。这份由画家何森和“代理商”刘鼎双方签订的合同,文本完全借用标准化的艺术代理合同模本,但将以世界上能够找到的各式文字进行书写,艺术家一方面揭示商业借助于全球化而实现了全球性的侵蚀,一方面又针对商业化对艺术创作的侵蚀事实,通过形象化的暗示反映了商业在公平合理合法的外貌下的不公与欺诈。在中国馆室内展示这份合同的同时,我们会同时提供一份何森的“太极世界”的图册,并有一个明确的文字提示“何森的‘太极世界’在‘刘鼎的商店’展出,欢迎参观选购”,通过何森的展示可以将其和刘鼎的参展作品构成一个关系,更主要的是由于刘鼎作品展出地点在中国馆室外展出空间“处女花园”,因此也通过“那条文字性的提示”明确了从“室内”展出区域转向室外展出区域的参观动线。

四、刘鼎

  1、艺术家简历

  刘鼎,1976年生于江苏,是参展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在2001年刘鼎就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Pink Studio”,现为独立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 他是中国更年轻的“怀疑一代”中的代表,能够熟练运用影像、装置、写作等各种媒介,来传达个体性的质疑以及对“概念”重新诠释的迷恋。他有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长长的展览履历,这些在海内外举办的展览构成了他不断发展的创作线索。刘鼎的特质,不仅表现在对于现成品、材料、质感、空间的感官认知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善于通过它们,呈现出隐藏在感官背后的符号价值与社会学意义。


  2、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刘鼎的商店——艺术乌托邦的未来,我们的现实》

  作品材质:聚酯、木质、粘合剂、各种艺术家作品

  展示位置:中国馆处女花园(参见附图位置4)

  3、作品说明

  “刘鼎的商店——艺术乌托邦的未来,我们的现实”,是艺术家针对中国馆的新装置作品,将在处女花园中展出。“刘鼎的商店”,针对“艺术世界中对艺术品要更加像艺术品的无限追求,以及艺术世界中无处不在和时刻被巩固和强化的等级制度及其优越感”等等所谓的社会现实,将艺术品、工艺品、设计品和其它产品进行无差别地混列在“商店”的所属场域。他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如一对一或体验式营销模式,将艺术转化某种更具创造力的手段,提供一个超越社会现实的“新秩序”。而中国馆的“刘鼎的商店”,也将针对威尼斯双年展在全球艺术系统中确立权威和代表等级的特殊语境,在混杂中建立秩序,提出追求全球价值平等的理想,以及刘鼎式的实施“路线图”。






五、邱志杰

  1、艺术家简历

  邱志杰,1969年出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 邱志杰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涉猎最广泛的代表,他的创作不仅涉及版画、水墨、摄影、录像、装置等领域,同时他也从事展览策划、批评写作和文化研究等工作。目前其个人创作主要通过书法和摄影为主要媒介,致力于以一系列综合性社会现场事件为具体氛围的装置创作——“造物计划”,其目的已经不仅仅停留于艺术创作的本身,同样是为了探讨在崭新的文化境遇中人类如何去实现自身的“健全”与“健康”。

  2、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多米诺骨牌:从小到大》

  作品材质:木质

  展示位置:中国馆处女花园(参见附图位置号5)

  3、作品说明

  邱志杰的参展作品,针对的是中国馆处女花园的室外空间。为了充分结合处女花园的空间特色以及草地和树木的特征,邱志杰的参展作品形成如下细节:装置由很多个木质的骨牌在威尼斯中国展馆处女花园的户外草坪上,摆设成一个巨大的树木的图形,木质骨牌,靠近树根的部分最大,达到一米高,半米宽,越靠近“树梢”的部分的木质骨牌逐渐变小。最小的为火柴盒大小。树木的年轮纹理出现在骨牌表面上,年轮的中心也就是骨牌立面的中心。这样,排在地面的所有的骨牌也就是一棵真正的树的多个截面。“大树”图形的大小可以根据现场调整,这个图形甚至可以对应于处女花园树木的实际阴影位置,同时“大树”图形的分叉和走向也可以根据草坪上其他作品的存在调整。开幕表演时,邀请观众参与这个“游戏”,推倒“树梢”最末端的骨牌,小骨牌推倒比它自身稍大的骨牌,骨牌依次倒下,最后推到了最靠树根处的大块的骨牌。邱志杰的创作仍坚持了其近期的创作理念,通过装置和行为表演在室外空间中展示出异常丰富的展示形式和观察方式,展现了其对处女花园在空间乃至文化意义上的东方式理解和中国式改造,同时这件作品又针对于爆发于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而形成艺术性的反讽或游戏式的挪喻。





六、曾梵志

  1、艺术家简历

  曾梵志,1964年生于湖北武汉,曾经参与了80年代中国前卫美术运动,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突出代表 他的绘画始终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特征,以简明的呈现超越叙事。曾梵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向我们证明——“当艺术瓦解了固有经验以后能带来多大的鲜活力量”。而近期的创作又以“乱笔”的启示性表达,将情感宣泄收放裕如和完美平衡,“使得内心的动荡脆弱和外在的收敛华丽相互抵制”,呈现出一种不相容的共同性的张力。而绘画作为一种映像,同样也代表着由多重符号系统所组成的社会现实。


  2、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改造计划——把“油库”变成“书库”

  作品材质:纸、线、书架

  展示位置:中国馆“油库”室内的次通道(参见附图位置号6)

  3、作品说明

  对于中国馆“油库”的展场特色,曾梵志可谓了如指掌。为了达致对空间利用的有效性,曾梵志放弃了其惯常的绘画方式,却借助了装置性的手段。对应于“油库”曾梵志提出了“书库”改造计划,则隐含了当下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竞争已经从资源性竞争逐步为知识话语的权力竞争所取代。而基于这样的认识,曾梵志首先从西文和中文两个方面找到在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有关东西方文化争论的相关书籍,将它们分拆成各种“碎片”,然而通过自绘插图、批语、标注和中国古典线装的重新装订成册,最终结合5个书架的摆放,将其具体转化为中国式的差异性的内容表达和空间上的语境改造。




七、曾浩

  1、艺术家简历

  曾浩,1963年生于云南昆明,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之后曾浩曾经在中国南方的昆明、广州短暂从事艺术教育工作,随后在90年代初期成为了职业画家。曾浩早期的创作主要描绘的是自己周遭的场景,而在这个场景之中安放的都是自己所熟知的人物和景物,这是一种与己相关的情感表达。90年代中期的作品则仍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就像在某个时间上截取的一个生活片段,他的很多作品也是用时间来命名的。2000年以后的曾浩一方面坚持绘画的创作方式,一方面又拓展为雕塑、装置等立体空间艺术的领域,而其创作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2009-6-7

  作品材质:有机玻璃、玻璃钢

  展示位置:中国馆处女花园(参见附图位置号7)

  3、作品说明

  曾浩的参展作品是针对处女花园空间的最新创作。为了进一步结合具体的空间,曾浩的作品方案并不追求在空间高度上的选择,更关注与地面的布置。曾浩以数十厘米高的人物雕塑和景物雕塑作为主要元素,形成相互结合并有机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带有相互穿插的装置形态,其理念同样针对于当下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外界的彼此疏离,强调了文化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急迫与必要。












[沙发:1楼] guest 2009-06-06 17:05:09

[板凳:2楼] guest 2009-06-06 17:13:29
原来画家们都是做的装置
[地板:3楼] guest 2009-06-06 18:37:50
服了,说不定装置市场就火起来了。

不要仔细看,还是老邱的东西靠谱一些,其他的都有生造的感觉,都是话语大过作品,解释大过文本。
[4楼] guest 2009-06-06 22:33:51

邱的作品两年前爷就做啦
[5楼] guest 2009-06-06 22:37:02
太搞笑了!!!
[6楼] guest 2009-06-06 22:41:34
也太抄袭了吧!!!也太抄袭了吧!!!也太抄袭了吧!!!也太抄袭了吧!!!也太抄袭了吧!!!也太抄袭了吧!!!也太抄袭了吧!!!也太抄袭了吧!!!也太抄袭了吧!!!邱zj/刘d。

[7楼] guest 2009-06-06 23:09:27

[quote]引用第4楼guest于2009-6-6 22:33:51发表的:

邱的作品两年前爷就做啦...[/quote]


沙比,发图来看啊!
[8楼] guest 2009-06-06 23:47:51
除了邱和方的作品需看现场外,其他人的作品从照片看来太幼稚了。装置和观念不是随便玩的。不要以为装置和观念可以瞎玩。该做什么做什么吧
[9楼] guest 2009-06-07 01:45:49
是一个瑞典艺术家的作品

[10楼] guest 2009-06-07 02:30:22
多米诺也用看现场啊!是特别震撼人心,一倒地都跟着动吗?什么叫装置和观念不是随便玩的?修鞋的还允许开锁呢,这年代了还拿媒介说事儿!
[11楼] guest 2009-06-07 02:34:46
哪有不撞车的?非常正常·跑威尼斯去自杀还撞车呢·反正都是死
[12楼] guest 2009-06-07 03:34:15

刘鼎的商店简介
www.liudingstore.c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8884f0100db2n.html

(2009-06-01 03:41:28)标签:时尚


刘鼎的商店建立于2008年夏天,该商店是一个发展中的,由多个系列组成的概念艺术商店。到目前为止有两个主要的系列:一个是2008年创立的“买回家实现心中的无价”和2009年创立的“艺术乌托邦的未来,我们的现实”。

Liu Ding’s Stor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summer of 2008. It is an ongoing conceptual art store that comprises of many series of stores. There are currently two main series of Liu Ding’s Store: Take Home and Make Real the Priceless In Your Heart that was launched in 2008 and The Utopian Future of Art, Our Reality, launched in 2009.

关于“买回家实现心中的无价”
About Take Home and Make Real the Priceless In Your Heart


艺术家用艺术的形式创造了一种传播他自己的途径。在用低价销售自己签名的无限量绘画的过程中,利用艺术品作为商品的特殊性,艺术家把购买他的作品的观众变成自己的同谋,越多的人拥有该艺术家签名的绘画,艺术家的名气就会越大,购买者手中所拥有的该艺术家的绘画就可能有更多的潜在的升值空间。艺术家在使更多人拥有具有他签名的无限量绘画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神话自己的过程。艺术家所销售的表面上是一幅批量生产出来的装饰画,但本质上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或是一个怎样的物品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它甚至可以是一个粉笔擦,因为在这笔交易中,真正被易手的是一个更无形的东西——一个艺术家在未来成为传奇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可以预见但又不可确定的未来的目标。在这个由艺术家设定的目标里,买者和卖者成为利益的共同体。而出自大芬村的来样定制的批量生产的绘画在这里不过是这种利益的一个标志而已,也是艺术家自我的一个公共化的符号和载体。观众买回这幅画,尽管这幅画不是出自于艺术家之手,但一旦具有艺术家的签名,就像买回艺术家的一幅肖像,期待着有一天,当艺术家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神话时,观众可以骄傲地说我也拥有这个艺术家的一幅“肖像”。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的形式感只不过是该商品的一个附加值罢了。

In this work, the artist has invented a system to promote himself through art. While offering his unlimited autographed paintings at a low price, and relying on the unique nature of artworks as a commodity, the artist involves the audience as his conspirators. More people own his autographed paintings, the more famous the artist will become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value of the artworks possessed by the buyers go up will be higher. The process of selling his unlimited autographed artworks to more people is also the process of turning himself into a legend.
On the surface, the artist seems to be selling a kind of mass-produced decorative paintings, but it is no longer so important what kind of painting or object he’s offering. It could even be a chalk eraser. Because in this business, what is really being traded is something more imperceptible – a possibility that the artist could become a legend in the future, which is a predictable and yet rather uncertain goal set in the future. In this goal that the artist has set for the work,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are both tied by a common interest. The paintings made to the artist’s order by Dafencun painters are simply a marker of this shared interest, as well as a symbol and courier for how the artist turns himself into a public figure.
Once the audience buys home this painting, although it was done by the artist, once it is signed by the artist, it’s like buying home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The owner of this painting would look forward to the day when the artist becomes a household name, the customer could proudly announce that he owns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In this aspect, the stylistic quality of the painting is merely an added value to this particular commodity.



关于艺术乌托邦的未来,我们的现实
About The Utopian Future of Art, Our Reality

“刘鼎的商店——艺术乌托邦的未来,我们的现实”是一个进行中的艺术计划。是将各种价值观重新联合起来,建立自由艺术社会模式,这样的一种艺术理想的基础之上的。

这个艺术理想所面临的社会现实是建立在技术之上的、重视因果关系的世界对每个人提出的种种强迫性要求。

这种社会现实在艺术世界中体现为一种对艺术品要更加象艺术品的无限追求,以及艺术世界中无处不在和时刻被巩固和强化的等级制度及优越感。“刘鼎的商店”将艺术品、工艺品、设计品,和产品交错混杂地陈列在店中,并以一种无差别的态度进行销售,忽略物品之间的等级、类别和属性的差异,忽略概念和经验中的艺术品和非艺术品、成品和非成品(它在特定的阶段也是成品)、设计品和生活用品、区域性的特殊产品和全球化中具有普遍性的产品(如电子仪器)、独一无二的商品和无限量的商品等之间的界限,在混杂的多元性中取得一种新的秩序的可能性。

在这个项目中,目前已经建立了六个主题商店:
1. 完美的圆
2. 经验的容器
3. 金
4. 瞬间的意志
5. 一本艺术史书的重量
6. 变化的知觉

艺术家按照这些主题出发寻找和组合物品,把它们放置在各个主题的柜子中,自成体系。每个主题都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所指,但作为寻找放置在其中的对象的标准时,它又是非常抽象和宽泛的。被放置在其中的对象一概被称之为物品,是为了更无差别地对待它们,并按照所设定的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是脱离一般意义上的理由的、无功能性的、无明确目的的,比如一个重量、一个形状等)来组合和安排它们,将它们按照各个主题放置在独立的柜子里。它们在一种貌似一致的规则中突破原有界定它们的框架而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秩序,这个新的秩序没有明确的时代、区域、国籍、文化特殊性或经济秩序的标志,也没有价格上的差异。每个物品的单价是根据每个主题商店的总价平均除于物品的数量所得出的。在这里,普通的物品与艺术品通过存在于艺术家所建立的语境中取得了价值上的平等。这种价值体现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物品依赖于语境而获得新的价值,语境也依赖于物品的存在而形成意义和价值。这种对艺术新秩序的乌托邦式的设想也来自于对艺术系统以及更宽泛意义的价值系统的思考和研究:语境确立价值而我们既是构成语境的一部分,也依靠语境而获得价值。语境中的每个元素又都互为语境。


Liu Ding's Store – The Utopian Future of Art, Our Reality is a concept that is based on the artistic ideal of unifying things of different values within a new order to create a model for a free artistic society.

The social reality that this artistic ideal is attempting to challenge is the compulsive demands that a world reliant on technology and embedded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 has imposed on everyone.

Inside the art-world this social reality manifests itself as a never-ending pursuit. All this in order to make an artwork look more like an artwork, whilst an omnipresent hierarchical system and its related feelings of superiority are consolidated and intensified by and within it.

Liu Ding's Store – The Utopian Future of Art, Our Reality proposes to create a platform to go beyond this reality by introducing an economic dimension to it by bringing together artworks, handicrafts, and design products under concepts invented by the artist, and selling and treating these items without any high/low cultural differentiation or classification. They are displayed, described and handled as if they were the same with no material distinctions of nature or characteristics or pricing, thus abandoning the differentiations i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what is an artworks and what is not. Finished products and part-finished goods (at a certain moment of their production circle, which here will also be considered as finished products), design products and everyday objects, traditional or specialized products, common objects (such as electronic devices), unique objects and unlimited editions products. In this comprehensive pot-pourri of choices, the store offers the possibility for a new order.

Up till the present, there are six theme stores in this project:
1. The Perfect Sphere
2. A Container of Experience
3. Gold
4. A Momentary Lapse of Willpower
5. The Weight of A History Book
6. The Changing Sensibilities.

Each theme is devised with a very specific point of reference, which takes on a level of abstraction when this rule is applied to consider the categories for putting the products into. Liu Ding searches for items and artworks that he considers relevant for each theme and places them in an individual cabinet to generate its own system. Everything he places in the cabinets is referred to as an item so that they can be treated equally. Liu Ding organizes and groups them based on these rules – rules that are free of any cause, functionality, motivation. They are, for instance, a specific weight, a form, etc. These items are unified under a seemingly consistent rule, thus transcending their former classifications to create a new order. This new order appears with no specific reference to any particular era, region, nationality, cultural specificity or economic model or pricing scheme. The unit price of all the items within a theme store is the equal amount of dividing the total price of each store by the number of the items. Here, everyday objects and artworks have been granted equality in value by co-exist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the artist has devised. This equality of value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an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objects have gained new value by being included in a special context while the formation,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text is based on the very presence of such common objects. This utopian vision of the new artistic order has been based on a reflection and examination of the artistic system and more general value systems: contexts determine value while we are both the components of the contexts and our value is derived from being part of the context. Every element of a context frames each other.

[13楼] guest 2009-06-07 10:47:12

冯博一的展览正做喏米古计划
[14楼] guest 2009-06-07 11:24:11
哈哈哈,笑话。
[15楼] guest 2009-06-07 12:10:01
很像当代艺术的作品 竹器
[16楼] guest 2009-06-07 17:29:47
不要妒忌!挺好的!这个展览就算放在国内,也能达到三流,不服?你作一个试试
[17楼] guest 2009-06-07 18:37:18
不服不行啊,呵呵
[18楼] guest 2009-06-08 08:51:07

何森撒玩意做的,国家馆完啦。腐败
[19楼] guest 2009-06-08 21:34:28
何森把几幅画凑一下,画作简单的立体化,毫不避讳模仿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自我殖民”
[20楼] guest 2009-06-09 06:46:23
有点没劲,感觉车展人的失败
[21楼] guest 2009-06-09 13:32:10
无言以对。。。。。。。。。。。。。。。。
[22楼] guest 2009-06-10 22:38:37
何晋渭的作品不错!
[23楼] guest 2009-06-11 01:01:46
顶中国国家馆!
[24楼] guest 2009-06-11 07:19:53
策展人长的真气派!像是一个大国家出来的,国家馆吗就需要这么搞 !艺术家展什么重要吗?
[25楼] guest 2009-06-18 13:51:15
只有一群像朱其这样的文艺青年根本不懂艺术,老在淡文学描述还出来装批评者,真他妈国中无人了!
[26楼] guest 2009-06-18 13:57:28
何晋渭的绘画装置就很独立!即符合空间场境又具有国际和本土的社会历史关系!支持中国馆
[27楼] guest 2009-06-19 11:36:17
牛!六十牟代!
[28楼] guest 2009-06-19 11:45:03

一群傻逼!!
[29楼] guest 2009-06-19 12:24:23
像你这阴暗小人一生只能被压抑!变态!支持中国馆!顶!
[30楼] guest 2009-06-19 19:36:05
喜欢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艺术家的作品!
[31楼] guest 2009-06-20 13:18:15
嫉妒是没用的心态平和一点!支持中国馆!
[32楼] guest 2009-06-21 17:49:44
一流水平的中国馆!下流的批评。支持参展艺术家!
[33楼] guest 2009-06-21 19:12:52

三流水平的中国馆,再自吹也没用
[34楼] guest 2009-06-22 11:42:45
吹不出来!历史会证明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重大贡献!顶中国馆!
[35楼] guest 2009-06-22 11:46:19
难道老邱这次的作品和岳掌门撞了
[36楼] guest 2009-06-23 00:36:15
阴风不起用,阳光是正道!顶中国馆!
[37楼] guest 2009-06-23 00:44:46
怎么国家馆子也请了五毛??????????????????????????????????
[38楼] guest 2009-06-25 13:14:43
六月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39楼] guest 2009-06-26 21:45:46
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它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新方向!新角度!新思考!
[40楼] guest 2009-06-27 00:00:41
新摊位?新价格?新交易?新爆发?新耻辱?新生意?
[41楼] guest 2009-06-27 00:02:06
老助手 老关系 佬朋友 老关系 老价格
[42楼] guest 2009-06-27 22:07:40
抵毁造谣是小人作为,君子道长小人道屑自古如此!支持中国馆!
[43楼] guest 2009-07-30 01:07:53
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