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U谁了?还是树大招风--关于UCCA的杂七杂八
发起人:geniegs3246  回复数:3   浏览数:2439   最后更新:2010/04/20 01:03:49 by oui
[楼主] 艺术暴徒 2010-04-19 01:23:43


4月17日《3+1各自表述》当代艺术展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自左至右:奚建军、原弓、左小祖咒、沈其斌、金锋

































四个艺术家的各自表述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欢欢

  不久前,金锋用了几天时间,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贪官的检讨书,用了近300块大理石,将这些检讨逐字刻在上面
  完成商人到艺术家的转型后,原弓给了自己一个略显模糊的定位,“不是纯粹的商人,也不是纯粹的艺术家”。在他近期的作品《摇钱树》中,原弓将这两种角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灵感来自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
  从 2008年5月30日第一次入川开始,原弓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往返灾区十几次。当志愿者的同时,他拣了一堆当地人不要的废铜烂铁,小心地搬进北京市顺义区火神营的一个仓库。
  偌大的仓库里,横七竖八地散落着近千把灰头土脸的镰刀、锄头,每把农具上都写着一个人名。一些农具已经用喉箍绑成了架子,这是尚未竣工的“摇钱树”。农具则是地震后,原弓从失地的农民手中收购来的,每把20元。
  原弓清楚地记得收购农具那天,农民们排长队的景象。
  “出卖自己农具的农民,脸上却洋溢着喜悦。”原弓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这样的景象让他兴奋。他决定用这些农具创作一棵摇钱树,“摇钱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价值寄托,镰刀和锄头则承载着当今社会变革中的一段故事。艺术家做不了什么,只能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些什么。”
  原弓打算把该作品放到4月17日在北大举办的《“3+1”各自表述》当代艺术展上展出,一同参展的还有金锋、左小祖咒与奚建军的作品。
  “我们四个人的组合很有意思,原弓是商人,左小祖咒是歌手,奚建军是海归,而我是个写作的人,是个伪知识分子。”独立艺术家金锋很看好这次展览,“各自表述中,每个人要表述的不一样。这中间,才有真正的当代艺术。我们活在这个现实里面,我们要表态。”


  不像艺术的艺术
  和很多艺术家一样,原弓在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把“根据地”设在了四川。在他看来,当时的四川,遍地是灵感。尽管这期间,他创作出来的一些作品并不被看作是艺术。
  认识北川农民邓林是一个偶然的经历。碰到邓林时,他正蹲在路边,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用力敲打一堆钢筋水泥。原弓上前询问后得知,邓林有亲戚被这堆钢筋水泥砸死了。现在,他的老婆怀孕8个月,没肉吃,于是他打算把这些钢筋水泥砸了,换钱买肉。
  原弓决定,把邓林敲了一半的水泥全部买下来,并让他给即将出生的孩子起个名字,把名字和预产期一起刻在水泥上。邓林给孩子起名为“邓礼石”,意为“向石头敬礼”。
  两个月后,原弓得知,领孩子出生证时,邓林把孩子名字改成了“邓礼鑫”,“我觉得很好,很靠谱,这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如今,刻着“邓礼石预产期”字样的几块石头和镰刀、锄头一起,躺在原弓的仓库里。
  “灾区仅仅是一个媒介,我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媒介让大家对中国社会有所认识。”原弓说,他在灾区泡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标语是个很好玩的东西,因为它参与了整个赈灾过程。
  “做标语的时候,政府给广告公司每条六七十块钱。不到一个星期,有领导来了,有新的指示来了,就得赶紧把旧的换掉。广告公司把这些用过的标语3块钱一条当破布卖掉。”原弓介绍说。
原弓以3块钱一条的价格,从广告公司买了几百条红底白字的标语。回到北京后,他将这些地震中铺天盖地的标语设置成极具仪式化的帘幕,并围成道场状。这部名为《红帘-512》的作品参加了2009年首届798双年展。但展出仅仅一天,就被要求撤出。
“我不想说我是用政治的方式做艺术,事实上,我觉得艺术在下手去做的时候,一定要去政治化。政治、宗教、道德都是属于他律性的东西,和艺术的自律性是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你是要用艺术作为一种语言,来述说这个社会,而不是参与政治。”原弓认为,有些东西尽管不像艺术,但自己觉得挺有意思,就去做了,“我不一定能把整个社会的问题述说得很清楚,但至少我把一些片段用艺术的方式记录下来,留给以后的人类学家去研究。能做到这一点,我的功能实现了。”
  4月5日,本刊记者在原弓的工作室看到,被撤掉的“红帘”摆在仓库的正中央。这个高达6米的庞然大物披着耀眼的红衣,高傲地挺立在一堆废铜烂铁中央。多数条幅上,都能找到“感谢”、“伟大”等字样。
  在原弓看来,这样的东西拿到灾区展出,和在北京展出,解读是不一样的,“当然,所有的解读都是误读,它倚赖于环境、人的阅历等等。在灾区,它们是散落的,但通过艺术转换之后,变成了一个道场,这更能说明问题。”


  金锋和他的问题现场
  2009年初,金锋把工作室从上海搬到了北京,和原弓等三名艺术家一起,住在顺义区火神营的一个园区里。金锋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其作品《信不信由你》的拓片。那是他从网络上搜集到的100条假新闻,他把它们凌乱地刻在墙面上。这一展览在南京和上海分别展出后,他又做了拓片,装点在自己的工作室
  从开始做老师,到后来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学术部负责人,再到现在的独立艺术家,金锋认为自己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表述方法。
  “以前你拿个毛笔,拿个宣纸,你就是艺术家了。但现在发现,艺术家很不好做,你必须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达。以前是学术把你引上了一条路,但实际上,那条路不是真正的艺术家之路。相反,现实告诉我们,思想之路是要自己去走的,是要哪怕头破血流都要面对的,这个才是一个艺术家活着的目的。 ”金锋认为。
  金锋的转型发生在2005年。那一年的4月,江西岳母墓前新塑了6尊跪像(仿照岳飞墓前的秦桧跪像)。此举一出,指责声一片。很多人认为,用古人跪像来招揽游客的做法有失人性。不久,金锋用他的雕塑让秦桧夫妇站起来了。这一作品在当时激起了热烈的讨论,多数人指责金锋让卖国贼站起来的行为。但无论如何,该作品标志着金锋将作品的语境从美术馆延伸到了整个社会。
  “这个社会太疯狂了,机遇如此之多,变数如此之多,问题如此之多。”金锋兴奋地加快了语速。
  4月17日即将在北大举行的展览上,金锋做的是一个关于贪官忏悔录的作品。
  2006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作文题是《贪官检讨》––––让学生站在贪官的立场上写一篇检讨书。这一题目一度引起很大反响。
  不久前,金锋用了几天时间,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贪官的检讨书,用了近300块大理石,将这些检讨逐字刻在上面。正前方的墙上,是初三老师教的写检讨书的格式。
在阅读了这些检讨书后,金锋认为,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忏悔,“你会看到,那是很模式化的,跟检讨书格式几乎一模一样。但也有一些贪官在判刑之后说的话,的确是心里话。”

  对自己有交代
  《瞭望东方周刊》:你们做的艺术都和社会问题有着密切联系,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做?
  金锋:全世界把最牛逼的问题扔到中国这个现场来,这个现场当然非常有意思。
《瞭望东方周刊》: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的社会化?
  金锋:我认为的社会性就是和这些鲜活的东西打交道,它是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们在电脑上,我们找到信息,我们发现和这些信息可以合作的部分,这是我们的工作。社会性不是批判性,更多的是,这些信息改变了你的生活的期待,你对你自己的期待。
  《瞭望东方周刊》:创作过程中会受到压力吗?
  金锋:我们在体制内做一些敏感的作品已经是老江湖了。高压线在哪边,哪个地方不要过去,哪个地方可以用学者的方式去表述,这本身也成为了作品的内容之一。
  原弓:这毕竟是一种学院式的学术讨论,在中国今天的政治语境当中也是允许的。它并不是一种很激烈的姿态,只是看到了问题。老金这个作品其实就是网上铺天盖地的东西,他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这就是一个艺术转换,它完成了一个艺术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视角,把问题概括之后,用艺术的语言予以呈现,其实对社会来讲是有进步意义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们会选择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表述?
  金锋:社会话题是我的媒介,我更多的是想通过这些媒介来反思自我。比如我按照这样的方式一直玩到我临死之前,我觉得我的人生还是挺有意义的。我告诉自己,我非常独立,我对自己有个交代。对自己有交代,也是对社会担当的一部分。
  《瞭望东方周刊》:会不会有一种使命感?
  金锋:会有一种担当。我们不用使命这个词,这个词太政治。你的安身立命是什么,这是我们关注的事。
原弓:我就是一个自私的奴才,我希望人家在未来能够想起有这样一个人,为艺术做了些事。
[沙发:1楼] guest 2010-04-19 02:01:34

梦想的蜕变:追寻3+1组合的兴起之路
文//Shaheen Merali

找寻更宽广的语境:
作为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中国的崛起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空间,而这是现时代整个世界从未企及的成果,也是无可非议的。自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复苏的惊人速度和脚步震撼了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正因为它坚定不移、井然有序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和历史征程前进。
即便是在工业化进程里中国也似乎悄无声息,但却取得了最大的重整战果,它挽救和打败了众多知名的生产领域,并已成为众人认同的一个全球运作方式和遵循道路的前沿阵地,一个新的世界领头羊已经诞生。中国的民众幸运地成为上一代无法想象的最大的消费受益者,从家庭式公寓、家庭轿车、出国度假、名牌商品和生活方式,他们越来越成为现实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再依赖于来自外部模式的积极复制,而是来自中国内部,成为越来越大众的一种消费方式,这种消费也越来越通过内部生产而得到满足。

盛放的标志:
生产和消费这对连体婴儿正是现在中国经济现状的写照,它们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准备模式,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应对任何问题,而这样一种准备状态即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之时,也在其日益增强的自信中展现得一览无余。世界等待的是中国来发出稳定的信号,就像一群鸭子逆着倾泻的洪流晒太阳。当2007和2008年世界遭遇劫数和低迷的时候,中国给了经济动荡边缘的一线曙光,使得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了强势的中国。这是其在贸易格局中发挥的应有的作用,这早在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在文化市场和文化领域内崭露头角并占有一席之地便可见一斑。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十年,半数中国作品掌握了收藏家们的嗜好,也实现了各大拍卖行的目标。
与贸易盈余模式相类似,中国向世界输出大到高清晰度显示器、小到男袜的各类商品,中国艺术社会也满足了艺术世界的所有信仰和贪婪--极端行为艺术,录像装置,精细绘画,大型雕塑,偶发艺术,数字创新,图形化流行经典,动画短片--源源不断的产出超出了每个策展人和艺术机构预想中的传播潜力。可惜上述艺术实践中很少有能真正使艺术观点与审美远离北美和西方影响的。
所谓物极必反,中国艺术发展得依然快速、流畅和活跃,直至00年代中期,也就是2005年前后,在西方杂志、艺术博览会展位和盛会中某种疲劳、甚至是反弹开始隐现。这仍然是一个脆弱敏感的时期,原因在于对于主要在北京,其次在上海的那些仍处于初始阶段的画廊网络、工作室和艺术杂志投入了太多,近乎急功近利这样一个事实。正是那些成就和大踏步的前进困扰着众多思想家们的头脑,以至于终于形成了一个逆反心态,信心缺失,认为不可能维持在这样一个大步流星的态势,这种担忧日渐牢固,预示着是时候重新开始了……于是大家的目光转向印度、中东、非洲。
使中国当代艺术变得有意思的是它开始遭遇一些因素的影响,由于大量生产其新颖性大打折扣,由于明目张胆的市场趋向性生产,很快使得创造力成为其战利品,大家脑子里想的只有产出。硬要说的话,中国艺术的超负荷生产就如同工厂和那些地头蛇的带状城市。艺术家们开始经营工作室而不是经营理想,重复和单纯追求规模成为十年内的主题,一种畸形思想开始在中国各个上流阶层泛滥,受一夜暴富利益的驱使,艺术家们渴望展现自我并一夜成名。

艺术界的梦想和现实:
往往问题总是与自我膨胀如影随形。在亚洲,这包括中国和印度,在新千年里或多或少遵循的轨迹如出一辙,而且有一种自我信念认为理想的艺术殿堂是没有玻璃穹顶的,在那里可以获得甚至买到一切。毫不奇怪,亚洲艺术领域,主要是中国和印度,通过十年的积累和成长,在一些关键的前沿领域艰难摸索前进中,一种痼疾的迹象开始深刻地得到体现,而在活动频繁的这个时期,美术馆实践方面却收效甚微。
北京艺术界开始表现得像一个不可逆转的全加速的无舵磁铁,吸引着韩国、北美、泰国、香港和独立的画廊主,他们看到了一个没有萧条的繁荣景象,从中国发掘新颖的创意,以圆满完成他们在这一场浪潮中的经营模式的扩张。一系列有趣的针对出口趋势和反传统美学的图形探索实验迅速开展起来,在早期艺术家村落的干预下,用精工细作和密集细碎程序组成的大幅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一种潮流。很快这股风潮减弱,正是由于铸造工艺尤其是玻璃纤维的利用,荧光变色小雕塑和各种变异形式受到了热捧。
对于身份、先锋、另类的实验迅速蔓延,毫无征兆地融入到伪日本漫画符号中去,很快也波及到中国艺术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整个市场充斥着更为虚无的新千年的全球消费热,因此从中国涌出的各类艺术和商品很好地满足了世界的商品热--一股完全的消费狂潮。在供应成为艺术界主流的情况下,中国艺术家们及时地成为一种被需要和需要去进行创作,生产过剩在艺术市场、双年展、艺术博览会和拍卖行中空前盛行。标准和信誉在白晃晃的艺术空间和展位中被淡薄了--不是为了展示真正的艺术家心声且有失专业水准。
在经历了2007年的猛烈冲击后我们都幡然醒悟了,不能说享乐主义彻底消亡,却也消退了不少,--这些在艺术社会的表现包括充满激情的香槟开幕酒会,私人艺术空间的扩展,那里现在容纳的是一些历史上最平庸的艺术作品,看起来更具有边缘艺术价值,而不是与某种特定的口味或矫饰联系在一起。

当今中国关注的艺术是哪些?
20世纪末期出现了伟大的希冀,一个千年的完结和新世纪开始的转折,这里一切都在憧憬中变得可能,尽管在短期内世界仍因银行和基金管理行业中的赌徒们显得赤裸裸的贫瘠,但我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基金和期货变成巨额的补贴和还款以弥补更大的损失后,这一切穷凶极恶的掠夺将终结。世界仍然处于绝望压倒希望的时期,被掠夺的可能性与历史共存,在这个时候我们立场坚定地重新审视我们遭受的损失,重燃起信心,这个曾经掠夺我们的体系终将捍卫我们。文化评论家们一直在社会体系中发出最高和最低的呼声,过去常常运用学科知识的他们,现在正在试图攻克如何从灾难(也包括对全球造成影响的大的自然灾害)中重新崛起的这一难题。
一群为数不多却至关重要的值得敬仰的艺术家们在新世纪开始展示在全球最核心视觉领域应用手段的效应。因此,这个时候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无可保留地,由于在这些所谓的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媒体的曝光--从伊拉克到阿富汗,到现在的巴基斯坦,形形色色媒体报道对于这些灾难性时刻的喝彩,艺术家们如何渐近回到这些话题、其他标志性场景以及我们扭曲的全球化领域。
在界定和重新界定他们是否能够改变我们的看法上,我们完全知道我们的大脑和能力每天受那些图片的熏陶早已渐渐远离文明和人性,它们不是以水滴石穿的速度而是以山洪之势向我们的世界袭来。抑或,那已经成为这个麻木世界里的共同的潜台词,即便面对死亡或垂死,诽谤和过失仿佛停留过,但这也只是在邪恶舞蹈中姗姗来迟的多余。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扭转我们对于从上述行为、从北美、西方传递过来的“民主”的理解吗?
在这里,本次展览的艺术家,... ... ... ... ..具有先见之明地,允许和欢迎别出心裁,甚至是开放的艺术评论。他们严谨的创作尝试将载入美术馆和收藏的史册。结合大量的构想和几个世纪来的兼收并蓄思想,他们将展现一组对比性的当代画卷,既有非自然世界也有原始时代的相似素材,在这里沉思能够代表和影响变化的产生。要试图了解这四位艺术家在内容和题材方面的构造技巧,我们必须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科学”之旅,一路去发现手法和场景的变换,通过这些艺术家们充分拓宽时间和空间在紧要关头的运用,而不是单纯的艺术思考。一种紧张的状态运用到每个艺术家如何组织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每个艺术家如何做到给观众以提示性的交流,使其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创作语境中。

介乎商业之外--艺术组织和实践的修正
这些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一个由3+1组合发起的活动
该展览... ... ... ... ...由3+1组合策划,作为一个远大理想的一部分来表达一种知识的传播途径,及其在文化语境下的教育意义。四位艺术家举办展览的目的在于检验各自的实践经验能否在一个艺术团体的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一个致力于分享知识、资源和想法的团体。3+1组合的作品灵感来自理解当下一系列全球化领域转型的战略应用,包括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前进的影响以及在艺术实践和审美上的影响,它们以转化的行为模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各种可能。在这样一个地点举办这样一场展览,3+1组合也看到了了解中国发展史的可能性,并以此发扬这种续写历史的传统,包括那些从历史对比中得出的东西和作为历史轨迹一部分的当代的东西。3+1组合意在考察这些变化,就在他们开始将当地语境扩展到由国内外所有参与者共同缔造的一种永恒和国际化的理解的可能中发生的变化。

建立一个艺术世系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个艺术家组合要建立起一个历史性的世系的可能性也因为需要践行和完善对于一个消沉时代的研究而大打折扣。这样一个表现当下的任务始终是衔接在一个不完美世界后面的,这样一个使命只有在无数人的支持下才能持续。
左小祖咒是一名歌手、诗人和艺术家,他在音乐作词上的娴熟使得他能够直指人类行为和内心。他的声音常常有着和汤姆•维茨(Tom Waits)一样的沧桑感,歌词表达干净利落,引人遐想又让人回味无穷,而不是透过声音和语言来传达的。
左小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式就是通过生活得出某些教训,在这些时刻一个人开始懂得事情是什么样的,事情是怎样发展的,在这种关键时刻,一个人双脚着地并懂得被我们称为中国的这个东西在其发展过程所付出的代价。
“妹妹你可知道母亲卖掉了父亲的勋章在昨天”是出自他的一首名为《爱的劳工》的歌的歌词--这里一个人开始懂得什么使人勇敢以及生存的代价,因为那些急功近利的人看起来好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但这些昔日的辉煌无法满足现在的自己,这首歌后面以单调的曲风继续
“这感觉如何?
我想我听见了你的笑
我想我听见了你在努力地笑”
左小不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公众人物,也不惧怕站出来发表大胆的言论,这些都需要他对自己身份的审视和勇气去独立思考,超出世俗的观念。正是他的感情表现得如此露骨,正是他掌握了大胆去说的技巧,一种诗意微妙的显现出来,并在公开的不屑和隐藏的掩饰之间游刃有余,就像一条迷雾重重的路,因为视线模糊,于是开始凭记忆前进,让这些丢失的信息隐藏起来。
2009年10月11号左小和他的乐队在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举行的“艾未未•非常抱歉”回顾展开幕展的当晚演出。人们可以看到在一个经典展览场内,这个神秘莫测的歌手和词人如何将中国歌手的魅力尽情释放。从战略上来说,左小对于空间的运用深感兴趣,以此达到纯理性和声音的融合,以帮助他产生类似于我们到了哪里,我们对于最前沿知道些什么等问题的发问。
显然左小在树立一种青年文化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倡导对于他在声音上的运用的不同意见,这种声音仍然处于地下,也促成了他特立独行的命运。他在中国先锋艺术领域稳稳地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这依靠的是他建立起来的声望,而不是一种追求名和利的生活方式。
左小长达10年的奋斗,对于哀婉的现实原因的探究,对于世界运动以及当下的现实原因的探究,构成了左小多样却相关的思考,对于价值观和责任丧失的思考。这样一种诠释和工作机制已经自然而然地为他赢得了大量且日益增多的支持者。左小在语境化展览的举办和音乐市场上的不断成功,在当代中国领域是引人注目且罕见的。

原弓是一个能很好地掌控生活的非凡人物。一个全心全意投入到艺术事业的艺术家,而不是单纯为了谋私利就一股脑扎进这个体系中或像常人一样为了某些艺术价值而踏上这个非凡的旅程以满足某些期待。原弓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人,在创作和展览之间游刃有余,随时备战以应付各种复杂情况。
他是一个艺术领域的战略家,将调研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去开展,而不是将其做为创造艺术的准备。在他做为一个组织者的工作和角色中,调研以及决策为他的理念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沃土。他的观念作品通常以社会进步的思想为指导,以及这些思想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如何被沟通。这种三向思维方式为个人的困境埋下了伏笔,他坚持认为甚至认同和民族主义等方面,按照他的理解是,都受到我们所知晓的以及我们如何发现自己所知晓的东西的影响。
许多哲学问题在原弓的各件作品中都有所呈现,也表达了他希望不管是政治的、语言的抑或基于手法的这些价值观能够使作品的观众受益,并最终带来一种归属感与和谐感。
他的很多艺术作品受到地方因素的影响,也常受到局部需要与这些需要受到更远大目标的影响时二者之间的矛盾的影响。他认为这些矛盾常常由于文化思想的差异而产生,以及因共事而产生的对事物看法的分歧。原弓坚定的信念和理解导致他开始用考虑好的方式去进行艺术创作,而这常常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各种来自不同集体和地方的人都参与进来。用这种方法工作,困难重重,大大延长了想法付诸实践的时间,有时候一个想法在某种艺术解决方案达成之前要花费好几年。但是这种方法是与原弓的目标相适应的,那就是“采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去考察共同奋斗”的价值。
原弓从不采用传统的绘画方法去评论中国社会,他说这是以中国的现有姿态,给出的一种“假”象,如果不说是一连串担忧、一场戏剧或一场歌剧的话。
他之前的装置作品《中国尺度》(2008)被认为是一部勇敢的作品,涉及的是他在考古学和人类学上的兴趣,源自他对西藏的多次访问,见到了包括僧侣在内的各种人,用他自己的方式解决了2008年西藏暴乱的生存危机。从这个重要作品开始,原弓也去到了四川地震发生的各个地区,那里的破坏性和连续性,再一次让他感受到危险和破坏。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空间感,即允许所有收集到的材料引起他对细节的注意。这些在他具代表性的大型雕塑作品《与声5.12——东风》中人们不难发现,一辆大卡车,东风牌,一辆政治卡车,中国运输和复兴的象征,停放在画廊地板上,如同一张被丢弃的大报纸,点燃了忧伤的深暗基调,吹响了号角,唤起了对死亡的记忆和对那个悲惨的日子里丧生的人们的怀念。《与声5.12——东风》是原弓为四川调研所作的三件作品之一,现场具体的作品包括《摆上神台的灵魂系列》,用25万个写着西藏人名的口罩,融入他对中国不同过去的研究,还有《除夕!》,一件饱受争议的作品,像一个灵魂一样在一所学校附近游走,那里很多小学生由于学校不达标的建筑材料的使用而在地震中丧生。
最近的作品,《摇钱树》,是另一个原弓用于研究幻灭的作品;原弓购买了大量农民世世代代使用的农具,由于耕地和土地权利的减少,这些工具已经为自动化拖拉机和大规模生产所取代。大规模耕种的农民获得的财富来自于这些个体农户,他们世世代代靠土地为生,而现在被抛在这个影响着全中国农民的巨大鸿沟的一边。
这1千件工具都留有之前拥有者劳动的痕迹,正如原弓把他们叫做“未来考古的证据”,他们就如同一种档案一样。--像之前的作品一样,《摇钱树》是一种悲伤却真实的勇气丧失的体现,在改变了价值观,习惯和传统的前进道路上信念的丧失。

金锋,是第三个非凡艺术家,但是他的作品采用了另外的方式构成不同于观察到的现实的一种艺术现实,使其更具奇幻色彩。金是一个上海的艺术家,他运用各种手法将真实的和栩栩如生的雕塑切入日常生活的现实中去,以此作为一种方式去表现他的关注和发现。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金希望提出一点以启迪个人在生活经历中寻找到一种方向。他认为这种奇思妙想既是他富于探索天性的起点也是一种可以启迪艺术家们的角色定位的方式--作为一项工程,借助工程配套设施来研究、搜集和探寻潜在的生活的奥秘。
通常,他通过仔细研究网上共享和已有的资源开始自己的研究,一个例子就是他的作品《孔子哭了!》。从博客开始,他试着去了解社区交流的新技巧,以及他们在创作一件潜在的艺术作品中所关注的东西、野心和角色。
《孔子哭了!》很巧妙地运用了互动,使作品得以受到遥远的成形和重塑艺术的影响,对象甚至内容不一定像平常开始的一样必然出现在他的作品里。在不断的探索中,金得以构造一种民主文化的形式,而这本身为他的那些通常表现社会和政治观点的作品增添了一种奇幻的线索。
互动的概念在金的作品中并非是以一种封闭形式存在的,在他的作品8 × 4米(2008年)中,互动的感觉是一组创作参数,甚至是一种指示,在作品中,一个运输公司被指定在8 × 4米的展示空间里从清晨到晚上七点之间搬运东西。在公共领域收集的东西在这里不受限制--这些东西被暂时性地挪来,随后在“行为”结束以后被返还。在这里金构造了一套规则,超越了公共和私有财产这样的概念,把他们作为艺术对象--在这个作品中,这种规则超越其他已有的界限,因此挑战的是私有物权。
像这个展览中所有其他艺术家一样,金的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起点和对空间的概念,这种暂时性使他得以考察价值观和对一段清晰的轨迹上的文化定位进行思考。他在作品中常常运用的记录手法,这种记录的东西在曝光到公众面前的时候可能本身都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既有着自己的历史,也作为一种转化而来的东西而存在问题。金通过曝光、钻研和发掘那些在阅读、获得和进程中的失败来蔑视许多的限制界限,这些是缺乏沟通的令人难受的领域,但这仍然是需要来评判的,因为他们也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式,去了解现实知识的神秘诉求。

最后一位艺术家,奚建军,是一个有着复杂经历的人,他出生于中国,在伦敦著名学府金史密斯学院学习,在那个有趣的年代走出过包括达明安•赫斯特和加里•休姆在内的很多著名的“年轻的英国艺术家”(YBA's)。现在他重回北京,以他卓越的才能积极在艺术实践中去转化和传播一种蓬勃发展的概念,积极探索在艺术市场前沿领域的不同商业发展方式。
奚曾和蔡元一起表演《为真实疯狂》(madforreal),现在仍在继续,这一对行为艺术家捕捉到中国神话的很多经典形象,并不断升华运用到当代艺术中。以孙悟空滑稽搞怪的形象,他们“绑架”包括侯汉如在内的很多策展人,在公共和私人的空间里上演搞笑又耐人寻味的番茄酱大战。
奚在表演上述行为艺术之前就已经开始创作版画和绘画作品了,最近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二十世纪代表性艺术的作品。安迪•沃霍尔和杜尚的作品,就像当初在YBA一样,他们在奚的最新系列雕塑中担任重头戏,沃霍尔被塑造成一个中国苦力形象,杜尚单车轮胎开始出现在消费和消费者眼帘。奚对于中国加速发展这一主题的热衷在这里可见一斑,艺术史本身已经变成了一种加速消费的历史,这些常常直接、萃取和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虽然他的绘画和雕塑都明白的指向愈演愈烈的公开消费、存在的隐患和膨胀的物欲,但是他依然不依不饶,将矛头指向我们日渐堕落的社会的疮疤和中国成功背后潜藏的失败。在这个展览中,奚建立了一个介于西方和中国的交叉路口,西方是作为鼓励消费的源头,而中国就如同一个新生儿,在经历了二十年的迅猛发展以后,它巨大的能量,丰富的资源以及通往未来的道路都已经达到一种极限。
从艺术家这里我们开始了解到一种新生的视角。一系列想法转换出对一连串慰藉源头的认识,尤其是那些现在已经被废弃的和来自西方的转义,而这些构成了二十世纪末最炙手可热的大师的源泉。奚重新将波普艺术的流行应用到中国艺术框架中去,利用的是一系列西方和历史中闻名的东西以及那些抓住艺术史脉络的东西。沃霍尔、杜尚以及他们的成就现在成为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但除了单纯的重置,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此来弄清楚我们距离对他们的了解还有多远,他们在当代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时代的艺术家们:
他们的透视角度是从内向外看向更深远的地方,并且是主动去这样看的,他们依然时刻带着倔强的批判的眼光,以让人们了解作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所具有的热情和担当的角色。当一个艺术家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危机日益严重的怪异中时,他或她会做些什么?
我认为,当下大风气下的弦外音是,过度的辉煌伴随的是失败,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中不断上演的繁荣和萧条的交响曲,这就不允许我们以懈怠的态度去反思那些司空见惯的艺术领域的沾沾自喜的行为。
由于价值观和市场的剧烈变动引起的重大恐慌,使我们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自我反思,这些正是这个艺术家组合一直在做的事情,一种通过创作连接的自我超越。
为了取得形式和个人的平衡,3+1组合在他们的作品中,诠释了很多品质,它们是敏锐而有创造性地将个人标识化的认真态度带到我们解读原创作品中去所必不可少的。这在当代艺术界似乎已经变得有点让人厌烦,主要是因为一些不负责任的冒险收藏家和一些一夜成名的画廊主们,他们在冷酷的拍卖场博弈中大行其道。很多严肃的艺术家因为瞬息万变的艺术界这些疯狂的冒险行为不断带来的阻碍而绊倒,至今受伤不轻。
左小、原弓、金锋和奚建军在一小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中,他们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为了原则上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以一种或其他种方式去反对一切社会的不公的需要”,他们作出了艰苦的战斗。(1)
在行为和表现上,包括宋东,张大力,徐冰,艾未未和盛奇等,这些艺术家们以个人的努力缔造了一个时代,正如印度博主约翰•ML说的“一个有主题的宇宙,纷繁的思想、观念、希望、疑惑、价值观和挑战在对立中辩证地互动”(2),“我认为当代艺术除了转化成商品的快节奏以外,只有当艺术家们直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所畏惧地向公众呼喊出人类弊病时,它才能成为社会变革和人类权利的力量。这不是自我沉思的存在主义者们的避风港。这是一个人们能够放声哭泣,为在枪林弹雨中牺牲的装甲士兵们敬献红色玫瑰的地方。当艺术家们敢于将自己的思想暴露于世人面前的时候,当代艺术便找回了它失去的意义。”(3)

3+1组合的开端及展览、对话和工作室的长远计划
从80年代末直到进入新世纪,这一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策展人、展览策划人和学生开始通过包括国外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及艺术大师的作品等间接形式的经验来了解理论和艺术实践。通常这些接触是在充其量被形容为即兴的条件下进行的,很少有机会获得转化得精准、深刻的东西。通常他们是通过二手资料的阅读来介入的,偶尔有些不错的机会能到巡回展或讲座中去,一睹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决策。对于大多数中国的艺术学生来说,整体的经验是间接接触一系列来自国际社会的高端成就。
这种经验的获得方式很少受到挑战,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很少有新的、更深入的信息来源方式。如果正确制定和实施的话,那么实践艺术家、策展人、历史学家以及那些仍在学习的人有可能成为第一批真正拥有过硬的学识和对当代文化生产与观念严谨性有更深刻理解的人。
3+1组合的作品的创作,寄托着一种信念,希望能够帮助塑造下一代艺术家成为亚洲大陆乃至全球艺术史上更伟大的一份子。
工作室组合的组建、展览的策划、出版活动的开展以及一系列讲座的举行都在进行或策划之中,作为一个相互交流和了解的平台,参与到艺术历史化进程中去,开启一段有影响力的艺术史,考察中国当下和最新艺术作品的影响力,验证一个艺术世系的根本原则,虽然这个世系充其量还只能是认识论上的“西方”。
作为将一系列新想法进一步组织起来的方法,该小组的目标是对物化了的“中国艺术家”语境即通常所谓的“中国艺术”进行反应,以及将在中国,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大内地城市出现的新兴艺术现象纳入议程。一个小而精悍的艺术组合已经在艺术界引起关注,并即将踏入当代艺术的全球大舞台。这是一个被来自中国和亚洲的许多艺术家证实了的舞台,他们从那里最终进入纽约、柏林和伦敦等艺术之都,这也由他们的个展和美术馆群展得到了证实,所有这些使全球艺术观众和批评界得以对他们的作品和超出当代领域的议题进行考察。
3+1组合开展的活动是一群有着相似追求的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史学家进行的探索,这将使更广泛的华人艺术界得以更及时、更深刻地了解实践的议题和思维,以及国际领域的观念。


1)Baiju Parthan, Interview- T.V. Santhosh with Baiju Parthan Mumbai,2007.
2)Paulo Freire,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New York: Continuum, 1982), 91-92.
3)Johny ML, A Room to Pray: The Spectacle of Death and Desire: http://www. artconcerns.com.


[板凳:2楼] guest 2010-04-19 10:51:52








越做越差! 倒退还不如原地踏步呢。
[地板:3楼] guest 2010-04-19 11:28:40
今天的中国艺术很悲哀,
[4楼] guest 2010-04-19 13:32:24

非常牛逼,非常好~
[5楼] guest 2010-04-19 19:48:18

看图片老金到了北京养得不错啊
[6楼] guest 2010-04-19 22:08:32

4个小丑
[7楼] guest 2010-04-19 22:19:10

[quote]引用第6楼guest于2010-4-19 22:08:32发表的:

4个小丑...[/quote]

4个坏蛋
[8楼] guest 2010-04-19 22:20:42

[quote]引用第7楼guest于2010-4-19 22:19:11发表的:

[quote]引用第6楼guest于2010-4-19 22:08:32发表的:

4个小丑[/quote]

4个坏蛋...[/quote]

4个老鸭
[9楼] guest 2010-04-19 22:50:54
四个哈哈
[10楼] guest 2010-04-19 23:11:47

Shaheen Merali是谁?
[11楼] guest 2010-04-19 23:17:28
大舅妈
[12楼] guest 2010-04-19 23:59:31

我非常喜欢奚建军老师的作品,这个安迪沃霍尔做得太逼真了,,,,,
[13楼] guest 2010-04-20 00:02:40
老蛤蟆进京追艾大神。
[14楼] guest 2010-04-20 00:59:52
挺把自己当回事的,四人共通之处就是都在各自领域做得不咋地才出来忽悠。陈旧的艺术方法哥四个玩得那个欢啊。
[15楼] guest 2010-04-20 07:26:10


[16楼] guest 2010-04-20 18:14:03
俺弟窝火儿 做的不错
[17楼] guest 2010-04-21 00:53:45
顶老金,一如既往地坚持
[18楼] guest 2010-04-29 00:18:1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