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时代》——作为文化政治的当代艺术专题——从艺术、伦理和信仰角度看“艺术卖比”及其问题
发起人:干掉前卫  回复数:0   浏览数:1552   最后更新:2010/09/09 00:00:00 by 干掉前卫
[楼主] 干掉前卫 2010-09-09 00:00:00

200亿注资能盘活创意产业吗
文\王小箭



本文发表于《艺术时代》第22期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创意产业研讨会是在2006年第二届宋庄艺术节期间召开的“艺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之后几乎每年都有类似话题的论坛,批评家开始兼任创意产业的智囊,政府官员通常都承认自己是外行,愿意听取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专家也就当仁不让地当起了师爷。


“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

对于批评家乃至整个当代艺术圈来说,政府对创意产业的关注与扶植至少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批评家作为艺术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确可以向这些完全外行的政府官员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和见闻。2008年金融危机摧毁了击鼓传花的虚假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之后,市场问题成了创意产业的关键制约因素,于是,艺术银行、文交会之类的市场机制应运而生。具有潜在指导作用的中国当代艺术院和中国美协实验艺术委员会相继成立,直到前不久财政部牵头的200亿“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当然,基金支持的绝不仅仅是当代艺术,还包括出版业、影视业等。在这200亿的总预算中,财政部只以参股的方式投资5亿作为导向资金,其他资金主要由实力雄厚的企业注入,我的理解是财政部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然后大企业也来吃。于是炒家玩的“击鼓传花”游戏升级为国家玩的“击股传花”,当然,这是对当代艺术而言,影视业、出版业不是这种玩法。


3月8日,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十二五”计划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未来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有希望占中国GDP的5%左右,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国家的“击股传花”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无休止地转手,转来转去都是国家买单,不存在最后砸在谁家手里的问题。这200亿再形成对自由资本的导向作用,形成指导人选和指导价位,需要贾方舟说的学术引导也不难,操作上保利已有丰富经验。一旦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价位,就可以成为有价财产,可以抵押贷款,偿还债务,从物价转化为身价。地方政府可以把依赖土地交易变为依赖艺术品交易,从而结束强拆引发的冲突和房价飞涨导致的不满。无关人民生活的画价涨上去,关乎人民生活的物价降下来,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果真如此,那就不仅仅是创意产业了,完全是救国救民产业。对于这一整套运作,我们暂且称为学术与国家资本导向。然而,正如一篇反对贾方舟观点的文章所说,资本逻辑就是对最大利益的追求,与艺术品交易相关的金融资本玩的就是数字游戏,它怎么可能安心接受国家资本的指导人选与指导价位呢?国际自由资本就更加不可能了。按照目前的中国金融管理水平,中国国家资本有与国内外自由资本玩艺术市场的能力吗?


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指数体系发布会。

在文章开头提及的“艺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我原想谈关于艺术作品的理论价位问题,当时,我刚写好一篇文章,是从艺术家的受教育成本和成材率开始谈起,然后加上参展成本、创作持续性等可量化因素进行估算。但冥冥中觉得不合适,就临时改变的话题,只是在发言最后简单提了一下。结果王林当即对我说,你这个东西是把想少花钱的和想赚大钱的全得罪了,最好不要发表。这绝对不是吝啬与贪婪的道德问题,而是资本自身的属性。国家资本给出了指导人选和指导价格,自由资本愿意不愿意跟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反而会导致现有自由资本转向其他获利领域。如果国家资本也疯狂炒作,很容易催生出段君所担心的“郁金香狂热”,因为这时投资人看重了国家资产的保障。

最近,新浪微博上疯传这样一个帖子:“经济最虚,文化最烂。外交最弱,军事最熊。房价最高,医药最贵。教育最差,就业最难。犯罪最凶,假货最多。污染最重,环境最劣。 工人最苦,农民最穷,学生最累,股民最惨。 旗帜最红,理论最好。口号最响,实干最少。”这反映了民众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严重不满和失望。在这种情况下,200亿资金的注入是给当代艺术市场带来什么,以国家资产为保障的击股传花最终是把艺术市场和国民经济玩活还是玩死,这些都是很难看清的未知数,但国家导向的大规模资本注入与运作吹响了冲锋号。经过了政权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两个30年后,政府主导的科技与文化建设的30年已经拉开了序幕,科技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高铁动车的高速度、高事故、高腐败告诉我们,文化建设也将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能不能慢下来呢?改革开放初期有句话,叫做“船大难掉头”,我想这句话依然适用于今天的情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