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人民艺术家”称号 陈履生 zhuan
发起人:美术同谋 回复数:0
浏览数:2583
最后更新:2006/07/18 04:43:55 by
大师十年,影迷十年
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后才逐渐为中国影迷所熟悉(本报资料图片)
1996年到2006年,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1996)离开人世已经整整10年。
1996年以前,想看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片子很难。不过电影学院的师生是有特权的。1980年代后期,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娄烨,已经看过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一部作品《影迷》,娄烨对那个拿着“16mm摄影机拍片子的影迷”印象很深刻。
10年前,录像带和VCD交替占领着中国影迷的家庭观影时间。在录像厅里,香港电影一统江湖,美国电影正异军突起,欧洲电影还是小众的谈资。当时影迷能够接触到的欧洲电影,除了法国片以外,就只有这位生在波兰、工作在法国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了。
“红白蓝”、《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像接头暗号一样,联系起一大批自主观影的影迷。这些影迷中的不少人,用10年时间,成为了今天的电影从业者、电影研究者和电影评论人。
录像带翻录了太多遍
1990年代初,戴锦华在电影学院任教期间写出了《情诫》和《杀诫》的影片分析,至今仍是学习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的必读文章之一。1992年,陆绍阳第一次在北影看《情诫》的时候,还在读研究生。他已经想不起来那天宿舍里面到底挤进来多少个人,却对影片的颜色印象深刻。“录像带已经翻录了太多遍了,本来是那种纯正的有生命的绿色,变成了一种让人觉得非常恐怖的颜色。”
娄烨于1989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开始准备自己的处女作《周末情人》。1990年代初,他看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翻录了很多遍了,看不太清楚,讲波兰语,字幕翻译得不好,我都没太看明白。”2000年,娄烨导演的《苏州河》在荷兰和日本都拿了奖,有朋友说很像《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为了看看到底哪里像,娄烨翻出这部电影看了第二遍。他觉得“不怎么像,除了叙事背景以外”。
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的刘小枫,1991年在瑞士看到《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的首场放映,“从此,我认定基斯耶洛夫斯基是我最喜爱的当代电影艺术家。”他在1997年2月号《读书》上,发表了《爱的碎片中的惊鸿一瞥》,文中说:“‘红白蓝’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歌。制作三部曲时,基耶斯洛夫斯基回忆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谈到好多生活伦理问题。让人在精神深处有所感动的艺术家历来就不多,如今更少,多的是肥皂泡的煽情……这些都不算什么,难得的是,他让人产生莫名的感动。”这篇文章被刘小枫收入1999年出版的个人文集《沉重的肉身》,这本文集共有8章,围绕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展开的就有3章。从此,“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中国外号。
1996年3月13日,由于心脏手术失败,自称“来自波兰东北部农村”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巴黎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辞世。第二天,波兰大部分报纸的头条都在悼念这位大师,波兰国家电视台也在第二天播出《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和《十诫》。
这个时候,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名字对于中国影迷来说,已经开始不那么陌生了。这一年,尚在读大学的赵斌在央视电影频道的《电影与电影人》看到了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介绍,还有若干片断镜头。“太美了!”他清晰地记得那是《蓝》的片断,朱莉的手轻轻滑过丈夫的乐谱遗作,随着手指的动作,纸上的音符幻化成了可听的乐章。这是他第一次知道“基耶斯洛夫斯基”这个拗口的名字。
1997年的春节,赵斌在家乡山东聊城的一个小音像店里面闲逛,从一大堆正版盗版混杂的影碟中,找到了一部《蓝》。就像当时有发型屋叫“港澳”一样,无数音像店都取名叫“艺苑音像店”。2006年,赵斌以一篇《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叙事结构》的硕士毕业论文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以“大师”解读“大话”
赵斌看《疾走罗拉》很纳闷:为什么演了三分之一这个故事就完了,还从头又来了一遍?他拿着碟片回音像店去换,店主告诉他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故事讲三遍,每变一个关键结点的时间,故事就往另外一面滑过去了。
2005年,赵斌撰写自己的硕士论文《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叙事结构》,讲到了《疾走罗拉》的直接母本———大师在1992年拍摄的《盲打误撞》。导演汤姆·提克威在大师去世5年之际,用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后一部编剧作品《疾走天堂》拍出了《疾走罗拉》。同一母本延续下来的还有《滑动门》。经过这两部影片的启蒙,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念开始在影迷中打下基础。1997年,《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开始在北京高校的BBS走红时,很快就有人用这一理论来解读《月光宝盒》的结尾。
1996年前后,影迷自然而然地分成了这么几种,看过“红白蓝”的,没有看过的,看懂了的,没有看懂的,看了没有看懂但是不敢说看不懂的,看懂了说不出懂在什么地方的。
1997年,刘小枫的《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在刚刚兴起的网络上拥有很高的转贴率,是每个影迷网站必备文章,文中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归纳——“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中国外号。之后,大量模仿此文风格,以“爱”、“时间”、“生命”等名词,与“摸索”、“穿行”、“抚摸”等动词结合出的影评,成为逐渐兴起的网络影评主流。
“痞子”战胜了“大师”
1994年,基耶斯洛夫斯基“红白蓝”的最后一部《红》在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角逐中,败给了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低俗小说》。之前,《蓝》捧走了威尼斯的金狮,《白》摘下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银熊奖。基耶斯洛夫斯基说:“电影的重要性已经丧失,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电影引领着观众的价值,但现在的观众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该拍什么了。”
有人说“痞子战胜了大师”,也有人认为“保守的老知识分子电影败给了全新的电影理念”。在北大长年开设电影鉴赏课程的陆绍阳觉得,“评委们确实是有长远的眼光的”。对他来说,这代表了对大师从顶礼膜拜到冷静审视的一个必然过程。
当DVD大举入侵,精装的“红白蓝”被影迷们“洗”了一版又一版,最终换成了加长的珍藏版。高芾家里专门有一个装DVD的柜子,“红白蓝”按照顺序整齐地排列,左边是刘家良的武打片全集,右边是小津安二郎的家庭伦理片全集,再过去,就是沟口建二的全集。
这个时候,开始有更多人对大师表示怀疑。“1995年的时候,我身边有很多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朋友,”一个影迷这样写道,“但是许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喜欢过他的影片的人,开始表达起不喜欢他的理由。他们不喜欢他的理性,不喜欢他的温情,也不喜欢他的悖论。”
1995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前一年,台湾远流出版社“电影馆”系列出版了一本自述集《奇士劳斯基谈奇士劳斯基》。随后的几年,这本他最完整的自叙虽然价格昂贵,但还是以各种方式在国内流传。在书中,大师袒露隐藏在电影背后的心声,原来他一直探索的人性课题,惟一肯定的答案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娄烨说,他也看过一部1995年的纪录片《I am so so》,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副导演把镜头对准大师,大师宣布退出影坛,不再拍片。
2003年,张元作序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大陆出版,影迷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一个理解大师思想的机会。
2005年,DVD影碟市场中的艺术电影相当丰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德国新电影应有尽有,小津安二郎和安哲罗普洛斯直至更加生僻的吉田喜重或贝拉·塔尔都有了合集。(录入:陈利明)
作者: 记者甄晓菲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6-03-23 15:31:38
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后才逐渐为中国影迷所熟悉(本报资料图片)
1996年到2006年,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1996)离开人世已经整整10年。
1996年以前,想看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片子很难。不过电影学院的师生是有特权的。1980年代后期,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娄烨,已经看过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一部作品《影迷》,娄烨对那个拿着“16mm摄影机拍片子的影迷”印象很深刻。
10年前,录像带和VCD交替占领着中国影迷的家庭观影时间。在录像厅里,香港电影一统江湖,美国电影正异军突起,欧洲电影还是小众的谈资。当时影迷能够接触到的欧洲电影,除了法国片以外,就只有这位生在波兰、工作在法国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了。
“红白蓝”、《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像接头暗号一样,联系起一大批自主观影的影迷。这些影迷中的不少人,用10年时间,成为了今天的电影从业者、电影研究者和电影评论人。
录像带翻录了太多遍
1990年代初,戴锦华在电影学院任教期间写出了《情诫》和《杀诫》的影片分析,至今仍是学习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的必读文章之一。1992年,陆绍阳第一次在北影看《情诫》的时候,还在读研究生。他已经想不起来那天宿舍里面到底挤进来多少个人,却对影片的颜色印象深刻。“录像带已经翻录了太多遍了,本来是那种纯正的有生命的绿色,变成了一种让人觉得非常恐怖的颜色。”
娄烨于1989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开始准备自己的处女作《周末情人》。1990年代初,他看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翻录了很多遍了,看不太清楚,讲波兰语,字幕翻译得不好,我都没太看明白。”2000年,娄烨导演的《苏州河》在荷兰和日本都拿了奖,有朋友说很像《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为了看看到底哪里像,娄烨翻出这部电影看了第二遍。他觉得“不怎么像,除了叙事背景以外”。
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的刘小枫,1991年在瑞士看到《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的首场放映,“从此,我认定基斯耶洛夫斯基是我最喜爱的当代电影艺术家。”他在1997年2月号《读书》上,发表了《爱的碎片中的惊鸿一瞥》,文中说:“‘红白蓝’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歌。制作三部曲时,基耶斯洛夫斯基回忆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谈到好多生活伦理问题。让人在精神深处有所感动的艺术家历来就不多,如今更少,多的是肥皂泡的煽情……这些都不算什么,难得的是,他让人产生莫名的感动。”这篇文章被刘小枫收入1999年出版的个人文集《沉重的肉身》,这本文集共有8章,围绕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展开的就有3章。从此,“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中国外号。
1996年3月13日,由于心脏手术失败,自称“来自波兰东北部农村”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巴黎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辞世。第二天,波兰大部分报纸的头条都在悼念这位大师,波兰国家电视台也在第二天播出《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和《十诫》。
这个时候,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名字对于中国影迷来说,已经开始不那么陌生了。这一年,尚在读大学的赵斌在央视电影频道的《电影与电影人》看到了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介绍,还有若干片断镜头。“太美了!”他清晰地记得那是《蓝》的片断,朱莉的手轻轻滑过丈夫的乐谱遗作,随着手指的动作,纸上的音符幻化成了可听的乐章。这是他第一次知道“基耶斯洛夫斯基”这个拗口的名字。
1997年的春节,赵斌在家乡山东聊城的一个小音像店里面闲逛,从一大堆正版盗版混杂的影碟中,找到了一部《蓝》。就像当时有发型屋叫“港澳”一样,无数音像店都取名叫“艺苑音像店”。2006年,赵斌以一篇《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叙事结构》的硕士毕业论文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以“大师”解读“大话”
赵斌看《疾走罗拉》很纳闷:为什么演了三分之一这个故事就完了,还从头又来了一遍?他拿着碟片回音像店去换,店主告诉他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故事讲三遍,每变一个关键结点的时间,故事就往另外一面滑过去了。
2005年,赵斌撰写自己的硕士论文《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叙事结构》,讲到了《疾走罗拉》的直接母本———大师在1992年拍摄的《盲打误撞》。导演汤姆·提克威在大师去世5年之际,用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后一部编剧作品《疾走天堂》拍出了《疾走罗拉》。同一母本延续下来的还有《滑动门》。经过这两部影片的启蒙,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念开始在影迷中打下基础。1997年,《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开始在北京高校的BBS走红时,很快就有人用这一理论来解读《月光宝盒》的结尾。
1996年前后,影迷自然而然地分成了这么几种,看过“红白蓝”的,没有看过的,看懂了的,没有看懂的,看了没有看懂但是不敢说看不懂的,看懂了说不出懂在什么地方的。
1997年,刘小枫的《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在刚刚兴起的网络上拥有很高的转贴率,是每个影迷网站必备文章,文中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归纳——“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中国外号。之后,大量模仿此文风格,以“爱”、“时间”、“生命”等名词,与“摸索”、“穿行”、“抚摸”等动词结合出的影评,成为逐渐兴起的网络影评主流。
“痞子”战胜了“大师”
1994年,基耶斯洛夫斯基“红白蓝”的最后一部《红》在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角逐中,败给了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低俗小说》。之前,《蓝》捧走了威尼斯的金狮,《白》摘下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银熊奖。基耶斯洛夫斯基说:“电影的重要性已经丧失,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电影引领着观众的价值,但现在的观众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该拍什么了。”
有人说“痞子战胜了大师”,也有人认为“保守的老知识分子电影败给了全新的电影理念”。在北大长年开设电影鉴赏课程的陆绍阳觉得,“评委们确实是有长远的眼光的”。对他来说,这代表了对大师从顶礼膜拜到冷静审视的一个必然过程。
当DVD大举入侵,精装的“红白蓝”被影迷们“洗”了一版又一版,最终换成了加长的珍藏版。高芾家里专门有一个装DVD的柜子,“红白蓝”按照顺序整齐地排列,左边是刘家良的武打片全集,右边是小津安二郎的家庭伦理片全集,再过去,就是沟口建二的全集。
这个时候,开始有更多人对大师表示怀疑。“1995年的时候,我身边有很多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朋友,”一个影迷这样写道,“但是许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喜欢过他的影片的人,开始表达起不喜欢他的理由。他们不喜欢他的理性,不喜欢他的温情,也不喜欢他的悖论。”
1995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前一年,台湾远流出版社“电影馆”系列出版了一本自述集《奇士劳斯基谈奇士劳斯基》。随后的几年,这本他最完整的自叙虽然价格昂贵,但还是以各种方式在国内流传。在书中,大师袒露隐藏在电影背后的心声,原来他一直探索的人性课题,惟一肯定的答案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娄烨说,他也看过一部1995年的纪录片《I am so so》,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副导演把镜头对准大师,大师宣布退出影坛,不再拍片。
2003年,张元作序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大陆出版,影迷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一个理解大师思想的机会。
2005年,DVD影碟市场中的艺术电影相当丰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德国新电影应有尽有,小津安二郎和安哲罗普洛斯直至更加生僻的吉田喜重或贝拉·塔尔都有了合集。(录入:陈利明)
作者: 记者甄晓菲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6-03-23 15:31:38
顶一下
顶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请感谢我们伟大无私地顶贴家族吧
请感谢我们伟大无私地顶贴家族吧
老公你放心,我不会跟顶贴超人跑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