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团体 BANK:《The Bank》
发起人:小青年  回复数:0   浏览数:2101   最后更新:2012/02/22 13:36:15 by 小青年
[楼主] 陆小果 2012-02-22 13:36:15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约凡娜·斯托季奇访谈
“占领舞台”项目第六章
来源:美术文献

“占领舞台”之六展现的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工作室和她即将建立的支持现场艺术的同名机构。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工作室于2009年在纽约Location1艺术中心创建,作为一个实验基地,为今后的机构建立作准备。工作室并不展示完整的现场作品,而注重过程。“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馈赠”比较系统地提出作为一个机构,如何进行教育工作,怎么去教授行为和表演艺术到现场的作品转变,从美术馆或者艺术机构的可能性到现场作品从70年代到现在与观众之间关系的区别,以及怎么去应对这些区别等等。这些问题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多年工作中都可以看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机构在未来试图把这些经验和她特别关注的长时间的现场作品变成未来艺术机构的主要方向。

“占领舞台”作为展示和介绍新的现场艺术的项目,将对这个推动未来现场艺术发展的重要机构进行介绍和推广。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机构将于明年在纽约开幕,同时还有在筹备中的位于欧洲黑山(前南斯拉夫)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文化中心。这两个机构都会变成培养年轻艺术家的重要基地。《美术文献》此次发表的对话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约凡娜·斯托季(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工作室策展人)在纽约Location 1的一次公开对谈。


凡娜·斯托季奇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图片版权:Marco Anneli 约凡娜·斯托季奇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约凡娜·斯托季奇访谈

约凡娜·斯托季奇(以下简称约):为了今天的对话,我准备了两个主题:表演画廊、表演美术馆(perform gallery,perform museum)。我觉得玛丽娜在这两个问题上是有发言权。作为策展人,我们经常会想到如果在展览上加入一个现场的行为或表演,特别是在展览开幕那天,多少都会有点娱乐观众的意思。而且这样的决定并不会改变观众对于在美术馆或画廊看行为作品的常规经验。再说,今天这个“performance”英文单词本身就有很广的含义,从互动装置到DJ的演出,甚至服装秀都可以称为表演。但是我所感兴趣的是一件现场作品如何去试探美术馆的局限性和人们的常规经验。特别是在长时间的现场表演中,在这样的时间范围内才可能改变人们对于到美术馆看艺术的经验。所以,我想问玛丽娜的是行为/表演能改变什么。这也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从理论到实践,特别是在Location 1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工作室。所以我想从更早期的作品来看待这个时间的概念在玛丽娜的工作中是如何产生的。最开始想到的是玛丽娜70年代在贝尔格莱德美术馆(贝尔格莱德为前南斯拉夫首都,现为塞尔维亚首都)完成的一系列现场作品。玛丽娜的一些比较激进的行动都在美术馆里完成。如1971年的声音装置,在进美术馆的走廊里安装喇叭播放机关枪的声音,特别地响。我没有在现场看过作品,是否可以为我们描述一下。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以下简称玛):这件装置作品叫做《战争声音走廊》,本来跟战争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1971年南斯拉夫根本没有发生战争,是和平时期。我本来的想法是来自于人们进入美术馆、文化机构或艺术中心时,他们进来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心理准备的。他们进入这些机构时往往带着自己的一些日常思考,各种担忧的精神负担,或者蓝牙手机,当然做这个作品的年代根本没有手机。不管怎样,他们进来的那一刻,头脑并不是“真空”的,而期望来美术馆获得经验。所以我在进美术馆的走廊里做了一段玻璃走廊,高声播放着机关枪的声音。观众一进来就立刻被特别大的声音所包围,感觉要被枪杀一样。其实放这个声音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的脑子放空,这样的话你带进来的所有的东西都会被这样的声音压下去。走过这个特别刺激的走廊,进来之后是一个特别安静的地方,所以你真正进入美术馆的时候,头脑是空的,可以来感受艺术作品。其实,我的这件作品是第一件真正考虑到观众的作品。这个想法近几年会一直出现在我作品里,比如在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我直接跟观众合作。我一直感觉观众是没有准备好来体验作品的,而我们也从来不注意如何引导教育大众,特别是行为(表演)。如果图像这么缓慢,等了半天什么都不发生,又是很长的时间,你让观众怎么办?也许人们会看三分钟或者几分钟之后就会离开,因为觉得无聊。观众没有“钥匙”来进入特别长时间的行为(表演)。

约:正想问你这个问题。古根海姆美术馆去年邀请艺术家来做展览的导览,带着观众看展览。你做的是通过一些简单练习让他们的头脑放空,准备去接受一个展览将为他们带来的经验。最后虽然看了好几次,但由于导览的方式不同,路易斯·布尔乔亚的那个展览每次都给了我不同的经验。这种与观众之间建立的“协议关系”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时候对观众在看你作品时有要求?

玛:我们回到路易斯·布尔乔亚的展览。古根海姆的这个回顾展邀请了不同艺术家来做导览,考虑到自己的创作和他们的创作之间的关系,我要求观众各自分头去看展览,但是不允许他们相互说话。甚至展览策展人南希·斯派克特跟我说过,虽然她策划了这个展览,但是从来没有用这个方式去体验展览。其实只是让观众真正安静地花时间看每一件作品。因为我们经常跟朋友一起去看展览,我们会聊天而不会花太多时间安静地体验作品。我在古根海姆完成了《七件简单的作品》这一系列行为,期间我也做了一个小试验,大部分人也许不知道,我每天给7个好朋友7个麦克风,在我完成行为作品的同时,他们会在观众中间录观众的状态。相关内容在这一系列作品的画册中也出版过。非常让人吃惊是,他们所聊的话题大部分与我正在进行的表演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在聊天、说八卦,他们的脑子在另一个地方,与我的表演产生不了联系。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要用很严肃的方式来接近观众。作为艺术家,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来引导他们怎么去看一件行为(表演)作品。表演是带有时间线索的艺术作品,所以当你在观看的过程中走神、聊天,往往就会把整个表演丢失,这与观看一幅画不一样。你明天无法回来再看一遍。

1994年的另外一件作品叫做《在中间》,40分钟的录像装置。我意识到通常做录像的艺术家会选择做一分钟或几十秒的录像作品,然后循环播放。而我打算做一件持续40分钟的作品。当时我也意识到不会有人看完,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时间来看这样的一个东西。所以我设计了游戏规则——如果你要看我的作品,你要跟我签协议:如果你想要看我的作品,你就要给我你的时间,如果不愿意那就不能看我的作品,这是基本的协议。空间十分封闭,进来之前观众要签协议保证花40分钟看这件作品,签了才可以进来。观众出来之后我会给他们完成合作的证书,作为艺术家对他们的感谢。后来我发现这个协议其实很有价值,如果他们答应了,就真的会进去从头至尾看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我把它作为我跟观众直接产生关系的开始。

约:这个概念更进一步在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中得到发展。你要求观众每天在美术馆里呆4个小时。

玛: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是很有意思的艺术项目,刚刚成立两年。这个艺术节包含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从歌剧、戏剧到视觉艺术。唯一的要求是必须呈现新的作品。第一次,我被邀请看威特沃斯画廊(Whitworth Art Gallery)的空间,它们拥有很大的收藏,包括历史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本来艺术节的想法是给我一个空间,让我策划一个行为(表演)项目。馆长吃晚饭的时候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回答:“我有,但是你要再喝一杯葡萄酒。”他喝完了我告诉他,如果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有历史重要性、革命性的,我们就要做出很激进的决定——搬空整个美术馆。整个美术馆必须是空的,一件作品都不能留在墙上。一周之后他同意了。美术馆花了半年时间把所有作品放回仓库。艺术节为期17天,所以我邀请了14位艺术家在空间中完成长时间的现场作品。不管他们之前是否做过这样长时间的作品。每一位被邀请艺术家每天要完成持续4个小时的作品,一共17天。我自己则做了一件《军训》作品。我很明白这是一个军事词汇。《军训》有250个人报名参与,我真没想到门票都卖光了!看来人们还是很喜欢被“控制”的。每个人都不允许带手机和手表,要签协议,必须穿着白大褂。白大褂是钥匙。我特别爱白大褂,因为它把人们统一起来,又带实验的象征意义。你进入另一个领域,它会把你的身份拿掉,你会进入一个新的身份,从而变成实验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观看者。他们拿掉手表、手机,穿上白大褂进入一个大空间。我有4个助手,《军训》延续了一个小时。首先让他们坐下,在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个纸杯。助手会把每一个纸杯倒满水。想法很简单,你要拿起这个杯子,不喝,而去感受水有多么冷,感受它的香味,感受水在你手里的重量。慢慢地一口一口喝,喝10分钟。在21世纪,10分钟感觉是永世。其实只是把日常生活的一个简单动作仪式化了,很简单。我们怎么能用10分钟来喝这杯水,感受水的温度,进入你的身体,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进入所为即所思的时刻,真正的此时此刻。现实其实就是此时此刻,把你的身体和精神集中在发生的地方。行为(表演)就是有关此时此刻的艺术。我还有很多其他的练习,也特别简单,又是一个小时。有一个练习我们要走路,很缓慢,集中精力在我们的动作,慢慢地离开空间,进入其他艺术家正在发生的表演空间。接下来这些观众会去看其他14位艺术家的现场。4个小时之后,将他们的手机、手表还给他们,给每个人一个证书。有意思的是,结束之后他们还不走,开始互相聊天,他们变成了朋友。

约: 我们刚在讨论的是给观众设计条件,我想玛丽娜也经常为自己设置条件。所以我想请她读一下她的艺术家宣言。

玛: 我要站起来读。你们知道吗,以前很多艺术家如达达主义、激浪派、未来主义,都写过宣言。现在看来宣言一点都不时髦,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宣言”这个概念。我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可以做自己的宣言的年龄了。这个宣言是为小汉斯的蛇形画廊做的。他当时邀请了很多艺术家做自己的宣言,在蛇形画廊公开朗读。我现在来读一下,这是我对艺术家这个角色的思考:艺术家的任务是什么?从道德来看我们需要做什么?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看不太清楚了,我还是要坐下来读,很抱歉。

宣言:

艺术家对自己一生的约束:

艺术家不应该对自己和对别人撒谎
艺术家不应该从别的艺术家那里盗取想法
艺术家在自己面前、在艺术市场面前都不应该妥协
艺术家不应该杀另一个人
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变成偶像
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变成偶像
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变成偶像

艺术家与灵感的关系:

艺术家为了寻找灵感需要深刻的自我挖掘
看待自己越深就越接近宇宙
艺术家就是宇宙
艺术家就是宇宙
艺术家就是宇宙

艺术家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艺术家不应该有自我生活控制的能力
艺术家要有整体的作品自我控制能力
艺术家不应该有自我生活控制的能力
艺术家要有整体的作品自我控制能力

艺术家和透明度的关系:

艺术家应该同时给予与接收
透明度的意思是善于接收的
透明度的意思是善于给予的

艺术家和宁静的关系:

艺术家必须明白宁静
艺术家必须创建空间让宁静进入他/她的作品里
宁静就像混乱的大海中间的岛屿
宁静就像混乱的大海中间的岛屿
宁静就像混乱的大海中间的岛屿

艺术家与孤独的关系:

艺术家需要很长时间的孤单
孤独非常重要
远离家,远离工作室,远离家庭,远离朋友
艺术家要在瀑布前待很长的时间
艺术家要在爆发的火山上待很长的时间
艺术家要在很快流淌的河边待很长的时间
艺术家要长时间地观看天空和大海交接的地平线
艺术家要长时间地观看夜空中的星星

艺术家的所有物:

佛教和尚建议最好生活中有九件物:一件夏天穿的衣服、一件冬天穿的衣服、一双鞋子、一个吃饭的碗(或讨饭的)、一顶蚊帐、一本祈祷书、一把雨伞、一个睡觉的垫子、一副眼镜(如果需要)

艺术家自己要决定需要拥有多少东西
越来越多艺术家要拥有越来越少的东西……
谢谢!

约:我还是想回到馈赠,我们这个对谈是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工作室的建立开始的。你与很多年轻的艺术家一起工作,也教授行为(表演)20多年。这个工作室可以作为新的方式去看待表演、行为的相关课题。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玛: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创建一个机构,专门为了表演、行为艺术,叫做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机构。我并不想自己去经营这个机构,我不想做馆长,我只希望这个机构有我的名字。为什么?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伟大,而是因为我把我的一生给了行为艺术,行为是我最相信的表达方式,所以我希望听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机构其实就是在做行为、表演艺术的机构。这个机构其实是给予下一代更多的空间来学习行为,会有课程、各种机会和条件做新的作品,为年轻艺术家可以去试验长时间的行为(表演)创造条件,并有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交流。机构不仅支持年轻的艺术家,更支持从来没有做过行为或者长时间的行为作品的人,给他们制造条件可以做这样的事情。这些都是刚刚起步的计划。

在Location 1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工作室是在机构成立之前的一种中间地带的空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纽约的人可以有平台展示行为作品,或者做个讲座介绍自己的创作。有点感觉像70年代的游击战策略。我们有一个空间在location 1是特别好的机会,没有特别复杂的基础实施,我们就可以开始做一些事情。我感兴趣的是并不展出完整的作品,而展示整个工作过程。(节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