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14:00-[双相]章愳zoojoo-水墨版画作品展@loftooo 劳拉麦艺术空间
发起人:loftooo  回复数:1   浏览数:2095   最后更新:2012/03/10 12:00:54 by loftooo
[楼主] 陆小果 2012-03-09 22:11:01
林明弘在上海买了一副被套,条纹花色,共有六种颜色。这就是《样板屋》最初的原点。林明弘找来的合作者计有:日籍建筑团队犬吠工作室、7名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甚至也没有做过油漆匠的工人、木作家具商及其手下木工若干、电音艺术家B6、录像艺术家程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翔宁教授及其学生团队。

外滩美术馆一楼的墙面上出现了被套里的第一根条纹花色,桃红色,倾斜的线条穿过天花板,延伸到二楼墙面,而在二楼,出现了被套上的第二根条纹花色。依此类推,攀爬到外滩美术馆的顶层也就是六楼时,被套上的所有条纹花色全都齐活了。条纹壁画由7名年龄不等的工人集体完成,有农民工、有建筑工、也有干过快递活儿的。他们全都没有一丝半点儿绘画基础,只需要往艺术家们在美术馆墙壁上预先打出的铅笔稿里填色,笔触生涩,经常溢出铅笔线的边缘。

围绕着被套花纹这一轴线,B6依据由简到繁的花色频谱,也设计了一套由简到繁的电子音乐,在一楼听到简单的单音,愈到楼上愈复杂。在每层楼的楼道里,都放置着程然为本次展览拍摄的影像,记录着展览的准备过程。录像是精心设计过的,比如二楼的录像拍的正是窗外对面楼的一卷裸露的电线,小鸟正在栖息。正是当时工人们从此处往外看去的风景。另有一些非常静态的录像,比如工人戴的头盔,早饭吃的饺子,要仔细看,才能看出被闷在塑料袋里的饺子还在微微冒着热气。

二楼是林明弘与木作家具商合作制造的实木桌椅,林将之命名为“工人俱乐部”,并声称这是重新演绎了Alexander Rodchenko(1891-1956)于1925年提出的“工人俱乐部”的概念。三月份,围绕这个展览所举办的一系列讲座活动都将在这里进行。桌椅上方的两频录像里,程然记录了7位工人怎么爬上架子刷壁画,完工之后分别羞涩地站在作品前拍照留影。另一组录像则记录了犬吠工作室为这7位工人设计的迷你小工棚的制作安装过程。这些迷你小工棚分别在四楼和六楼展示。二楼展厅里还有李翔宁教授及其学生团队的“上海制造”项目,按照一种奇异的分类法展示了上海诸多建筑类型,比如“猪笼寨”,比如臭名昭著的“山景楼”(直接在大厦外墙上粘了一条丑陋的假山),比如坊间流传的延安路高架“龙柱”传说等等,配以各种网络、传媒里下载打印出来的文字。

小工棚设计得挺轻巧,三层的高低铺,很体贴地在每一层的床位旁都开了一扇小窗,每个床位都有块隔板放东西,工人可以沿梯子爬到床上,梯子直通一扇小天窗,可以爬到棚顶闲坐喝茶。另一间同样格局的工棚特意保留了工人们曾经在此生活的痕迹,被子、扑克、塑料袋、过期的报纸……等等,其中一套被褥,就是林明弘买的6色条纹被套。据说这些工棚本来安装在美术馆墙外的夹弄里,工人们干完活后,就把它们搬进了美术馆。

作为一次刻意的集体主义的、跨界的、艺术与非艺术同台的、企图具有社会指向的展览,《样板屋》在印刷展览请柬时把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名全部罗列了进去,甚至包括了厨房里为大家烧饭的阿姨。




展览名称: 样板屋

展览时间: 2012年03月10日-06月03日

展览地点: 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策展人: 赖香伶

协同策展人: 亚历山德拉‧孟璐 Alexandra Munroe

主办单位: 上海外滩美术馆

特别支持: 洛克·外滩源

上海外滩美术馆最新展览《样板屋》将于2012年03月10日起对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是艺术家林明弘以跨界合作模式呈现的最新观念性创作。展览由艺术家与日籍建筑团队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的合作出发,邀请建筑工人,木作家具商,以及上海的音乐、影像、和城市研究工作者共同加入;结合了绘画、雕塑、装置、音乐、影像以及行为等各种创作形式。本次展览的灵感源自于上个世纪初同期发生的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历史,和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性的包豪斯宣言,也是在当代社会现实下对这一艺术史上的重要信念的回应。担任此次展览策划的是上海外滩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赖香伶女士;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部资深策展人、同为艺术委员的亚历山德拉‧孟璐(Alexandra Munroe)女士担当协同策展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