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aBa一周精选3月12日至18日
发起人:内鬼  回复数:0   浏览数:2497   最后更新:2012/03/19 13:13:37 by 内鬼
[楼主] 蜡笔头 2012-03-18 22:48:56
来源:鲍栋的艺术空间
作者:鲍栋

对于我来说,“当代艺术”是一个让人越来越难以忍受的词语了,即使现在还不得不使用它,但我知道,每使用这个词一次,实际上就等于多搅了一次浑水。

这个词太粗疏,概念不清。不管是词源考据、历史描述、学理分析 、现实考察,人们似乎并没有在“当代艺术”这个概念上取得共识。当然,人们怎么可能就正在发生的事情取得一致呢,如果艺术真的是当代的,即正在发生的,那它就必然是不可被定义的;反过来说,如果某种(难道当代艺术是艺术中的某一种吗?)艺术是被清晰定义并被广泛接受的,它就肯定是过去而不属于当代了。这正是“当代”这个词的悖论之处,它实际上是一个逻辑陷阱,只会让人们在这盆概念脏水中越搅越浑。

与搅逻辑浑水有关的总是观念上的空头支票,比如:当代艺术是介入社会的艺术、当代艺术是批判社会的艺术、当代艺术是反映时代经验的艺术⋯⋯这些说法都有些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种伟大论断,故意混淆“是”与“应该是”,即事实描述与价值诉求。顺着这些观念,自然就有了政治层面的划分,并不少见的现象是,总有人会宣称某件作品不是“当代艺术”,或者不具有“当代性”,就像宣判谁谁不是人民而是阶级敌人一样。话语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然后话语衍生出权力又变成权威,而权威总是要压制新知识与新经验,为了把现实处理成单一的维度。总之,一个总是模糊不清的概念,并不仅仅是智识,也常常是权力的问题。

在艺术圈的人们(包括我自己)已经习惯,甚至依赖于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习惯与依赖的是那种整一性思维,知识分子们总是喜欢一语中的式地指点江山,喜欢以一己之见去理解所有事情,喜欢幻想自己代表某个集体。而所谓“当代艺术”——如果说它真的有什么本质的话——不就是反对任何一种整一性叙事与本质主义定义吗。

因此,我更欣赏的是一种审慎的态度,即多面对具体的现象,多参与具体的实践,多讨论具体的事情。比如说,尽量少使用(一点都不使用会很难)当代艺术这个空泛的词,而换成更确切的词汇,例如何种媒介与类型的艺术、以及何种思想与价值倾向的艺术,总之,把我们的概念地图上的经纬线变得细致起来,这样我们的对现实问题的把握也才会细致起来,这或许能改变那种非此即彼的讨论问题的方式。

当然,还有一个词比“当代艺术”还要糟糕,那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了,每当有人,或者我自己不得不用这个词的时候,我就特别尴尬,甚至有些恼火:什么!难道潘公凯、艾未未、曾梵志、蔡国强和某某某(可以填写任意一位你认识的艺术家)还是一回事儿吗?
[沙发:1楼] guest 2012-03-19 09:57:20
天乙2012-03-19 08:10:38 [回复]
某种概念一旦被人们普遍使用,人们已经已经赋予或者在某种传播之下默认它一个确切的含义,这个概念就可以被使用,因为人们理解使用这个概念的人想表达的意思,如果有人企图混淆某些与此概念不一样的概念,有人会指出来的。汉语只能这样。比如市场经济,同样是很不好理解的。
[板凳:2楼] guest 2012-03-19 12:29:06
其实背后都是权力。那些喜好指点江山,背书为乐的人儿们,说多了就是不断维护、巩固自己的权力。谁他妈告诉你艺术就应该怎样怎样,裆袋艺术应该怎样怎样?总是习惯用单一的概念去套变动中的事实,概念常常是被事实淹没的。那些张口逼口当代艺术是介入社会的艺术、当代艺术是批判社会的艺术、当代艺术是反映时代经验的艺术之类 的背书实际只是艺术体制内的政治正确,只是对“裆袋艺术”这个词汇的惯性反映,还批判,批个毛
[地板:3楼] guest 2012-03-19 14:13:49
朱小钧:一个艺术圈,N个江湖。我们该干的就一条:少生孩子多种树。

王静wjw:说得太好!三十年中,中国范围内的艺术已经形态多样化,"当代艺术"这个词汇已经难以准确地对各种形态、不同价值判断的艺术进行描述,在一个各说各话的层面讨论,话题很难深入
[4楼] guest 2012-03-19 17:49:34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
抵制发嗲,勇于犯错
[5楼] guest 2012-03-19 23:44:16
李子沣:“中国当代艺术”这个词中国人说给欧美人时尤其没信心,就像很多中国的歌星不敢去日本办演唱会一样,翻唱。
[6楼] guest 2012-03-20 00:38:50
你能说说哪个词不是概念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