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洋:艺术品天价从何而来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2   浏览数:1574   最后更新:2012/12/28 00:49:24 by guest
[楼主] 小白小白 2012-12-27 11:07:42

来源:艺术观点 

文:高俊宏 龚卓军

 

一种极端化的经济-政治暴力模式普遍展现在东亚、台湾、乃至地球上的多数国家,特别在1980年代以降的西方世界以及1990年代以降的台湾,而这种经济-政治暴力模式无疑已经拓展成一种全球性、合理、精细而无立即危机感的生活内涵: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以台湾而言,有别于戒严时期高压统治下的国家暴力,现今的经济-政治暴力重新藉“国家”为工具成为更为精巧也更为赤裸的形式,并实践于一般人的生活(艺术家当然不例外),将活生生“生活场域”的构成要素(土地、居所、通讯、油品……)悄然转化为以产值计算而高度放任、去管制化的“自由市场”机制,这便是全球新自由主义的基本模式,是1990年代以降台湾开放管制产业的背景,同时也是本专题“新自由主义下的文化抵抗”的描述背景。无疑地,从土地开发、贱卖国土、强迁强拆、学术生产,乃至于文化创意产业挂帅的文化政策,无一不在这样的“自由市场”挂帅的概念中被慢慢地塑形。


从新自由主义问题到创作者的主动离散、诸众结界,意味着一种面对台湾目前经济-政治暴力情势的另类反抗策略,然而我们并非要藉由新自由主义这个一般大众并不非常熟悉的名词(相对于资本主义)进行渲染,而台湾许多具领土、部落、反抗、独立意识的创作者也并非充分意识到他们所作所为是为了“反新自由主义”或者“反文化”。但是,假使专题的“配置”有一个反身性观点的话,那么,“配置”本身便意含一种藉由零星的已知事件的筛选、交结、景深化,推往某个尚待实证案例去扩充辩证的认识性对象。本次专辑中强烈背景性对象,便是新自由主义,以及其影响下重商、重利不重情理的现况,专题并尝试从更高却也更全面的经济-政治-生命制约的构造,重新指出我们在这样的构造下所产出空间、身体、结界的批判性艺术基进(radical)路径,从而进一步思考台湾普遍无感的生活背后那些庞然大物,那些需要冲撞、结界以及游离的身体想象去解开的不可思考者。


同样在这一条经济-政治-生命制约性的基进批判路径之中,我们对于当代艺术的视野就必须认真地(或许再次地)从总体性的角度进行改写,以政治-经济-生命制约的角度,甚至从经济学外部性(extermality)的无辜第三者及反击之道的观点,取代文化-本土主体性的想象辩证,与取代过去仅仅是从各式各样的双年、三年、文件展中,从国际展览史的权力关系脉络中建立的艺术观点。因为我们清楚,各式各样新形态的作品分析,远然不足以支撑我们去讨论更为复杂的当代艺术问题,特别是其背景:“当代国家”。处在一种同传统国家概念极为不同的权力组构(我们可以从企业家治国的角度轻易了解国家已近乎崩解,沦为财团运作的辅助机器),当代艺术的工作、发生场域基本上也不例外于这个组构,这也促使我们更加注意台湾在进一步成为资本化机器的危境中,艺术如何可能?

 

(未完待续)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