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倞:儿时的文人梦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1   浏览数:1862   最后更新:2014/01/21 17:01:39 by guest
[楼主] 毛边本 2014-01-02 08:54:08

来源:非常现场

4月13日关于威尼斯平行展的议论
其实绝大多数策展人和艺术家都知道平行展不是主题展,并不是只有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应该真没想用这个混淆视听。就算确有个别曾经这么做的例子,这种伎俩今天肯定是越来越难。而且正因为去过的人多了,才越来越难混淆。我想我们不必这么恶意地用个别先例来断言和猜测今天的大多数人。只是大家知道平行展不同于主题展之后,也不觉得它因此就不值得做。如果认真去做并且做好了,未尝不是好事呀。勿以善小而不为。
历史上平行展外围展之类做得好并给人留下比主题展更深刻的印象的例子是很常见的。比如2000年上海双年展期间的有效期和不合作的方式。比如2009年威尼斯的Rebeca Horn的个展。皮诺馆每年的项目,都是让人不敢小看的。还有岛上的玻璃艺术展。
就算大家是想去交流,出名,甚至就算是想去撞一撞有没有卖钱的机会,也没什么可笑的。其实就算是投机者,也常常在投机之中有几分诚意,也常常在投机的过程中被事物所改变,慢慢地就当真起来了。多给一些机会和耐心,未尝不可。
我想很多年轻艺术家参展,恐怕也不是抱着通过这个事情获利的居心,而更多地是有个机会有个理由让自己旅行,参展布展是借口,去看威尼斯及其好多别的展览,去开开眼界才是目的。这种心态是在是可爱可嘉的,绝对不应该讽刺打击。
就算是一群屌丝艺术家们,花钱去威尼斯过个瘾,凑钱买了个小狮子标志,对我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是作展览,当然希望尽可能多和尽可能高端的人群看到,威尼斯这样的大热闹,爱凑热闹的人去凑,其实没什么不对。就像卖盗版碟的,当然要到超市门口卖的。这其实也挺方便了看客,其实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威尼斯组委会当然也不是给钱就发小狮子的,虽然没有主题展那么严格,但还是有一定操守的。真的很烂的展览,虽然给钱也买不到小狮子,这一点威尼斯人还是明白的。人家也不会轻易糟蹋百年老店的招牌。所以,能买到小狮子,本身确实也有点值得高兴。只要不是高兴的太过就是了。
对于自费去威尼斯的人进行讽刺甚至道德指责是没必要的。我诚心地期待,今年去的这么多外围展里面,能出现几个好的,给
值得严肃想的倒是,为什么人家威尼斯做成了这个局,让这么多人觉得不远万里去那里展出,比在家门口展一下更有价值。而人家为什么不来你北上广的双年展期间练摊呢?我们自己的展览
批评当然是重要的,但批评毕竟是为了促成进步,批评毕竟不是为了消灭被批评者,不是为了恶心人,不是为了自我标榜为一尘不染。就改变世界而言,有时候,批评起不到的作用,赞美却可以做到。当你为人父母,教育小朋友的时候,就知道赞美和期待是更有力量的。多以一些善意去看他人说他人,不但给世界多输送一些正能量,自己的人生也会幸福得多。

3月20日威尼斯
威尼斯,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这么美的城市,怎么办?心中挂念着事情,醒醒睡睡,迷迷糊糊中,梦见的全是《鸟瞰》的画面,就是鸟瞰的下面几张怎么画的,很具体的处理手法。梦中,似乎一直试图在见笔的淡墨水痕和前两天悟出的镶嵌咬合中找到接合点,但是又似乎一直不顺利。

3月21日
Querini Spampalia博物馆太慷慨了,任凭我拷贝资料库里的古地图电子文档,都不是数码扫描,都是用传统胶片电分的。我的方式本是追求通吃,无奈一张张看太慢。咱这心中狂喜的情况很像贼进了大户人家。明天进库房看原件,我并提出看古钱币。来不及准备橡皮泥了,看这礼遇,我完全可以提出从原物上翻出一些模具来。这是天一阁给黄宗羲的待遇呀!
15世纪的书,手套都不用戴就让我乱翻,俺紧张拍照,鼻涕都掉上面了,人家乐呵呵地去帮我拿纸巾。也不管书。这在德国或英美绝无可能。只有作风随便为人晕菜而又家底厚实的意大利呀。话说回来,这伙人就是这样爱洗澡聊天把罗马帝国给败坏了。话又说回来,不这么爱生活的种,也搞不乱中世纪搞不出文艺复兴。话再说回来了,像我这样天天努力工作的,显得多少没有才华和没遗产啊!下午又到展厅呆了一会儿,感觉展厅。几张画基本心中有数了。
看古钱,可惜没有准备橡皮泥。然后,回家。当艺术家的额外好处是,你扬言创作需要研究,所有的锁都可以打开乱碰,其实创作需要有几本书就够了,不过借机饱饱眼福养养气。
querini Stampalia最动人之处是它的图书馆开到晚上12点。据说是基金会创办人留下的遗嘱,形成传统,至今没人敢改。刚才我离开的时候里面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在读书。一个个挂满油画的房间里看过去一片银灰的Macbook。
下午看完资料的结论是:必须读《秩序感》。20年了,居然没有真正地读下这本好书。惭愧。
Chiara接了一个电话,是文化官员打来的,说预算不缩减了,她欣喜若狂,拉我去喝一杯。看来他们在这里做事情,也是很不容易的。
没有双年展的威尼斯更美。但是我居然迷路了。
人间至酷之事,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手写一本书,珍爱生命,拒绝起草润色编辑,直接思想,相信感觉和理性,全力以赴。这种冷兵器时代的写作,今天基本绝迹了。诗人、作曲家、水墨画家,或许还有这种能力?对了,还有日课一壶的苏州懒斋主人[偷笑],不过那也应该归入水墨画家的大类。



5月23日威尼斯
我正在做钱币地图,展厅里的布展嘎然而止,因为传来恐怖消息,海水开始涨了,谁都不想趟水回家。晚饭也吃不成了。可惜地上这个小朋友画的贡多拉,明早估计就不见了。
   300枚硬币来自世界各国,形了钱币政治地图。前南斯拉夫、民主德国、1989年的苏联,各国女王国王开国者、各国动物植物、纪念碑建筑。下午还要加入querini Stampalia 馆藏的希腊罗马古币,钱币地图就是帝王英雄谱,也是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地图。略微吊古感伤。
5点,用橡皮泥和石膏翻制博物馆藏的希腊罗马古币。

翻模失败了,钱币上浮雕形象的提取不错,但是翻下来的石膏块没有硬度而且有小气泡。原来是语言问题。他们买来的是卫生间贴瓷砖勾缝用的石膏,我需要的是雕塑翻模用的石膏。后者叫Chalk, 前者叫Plaster! 他妈的谁英语要好成这样嘛。还好橡皮泥模具破坏不大,可以重来!第二次成功地制造了罗马帝国伪币[偷笑]
或许是我的工作态度太感人,或许是我的地图太给力,天啊!querini Stanpalia博物馆竟然拿出另一件镇馆之宝放进我的展览。这是一张现存最早的威尼斯地图,木刻版画,一共只印了7个版本。这家博物馆的首席镇馆之宝是二楼的贝尼尼的圣母子油画,我派出一只竹编独角兽和它并峙。
博物馆的策展人Chiara突然提出这个墙角能不能用手绘。其实我已经被博物馆拿出的伟大地图逼到了墙角。和它比我的石膏拓印版画就不够给力了。要能和它抗衡,我随身携带的,只有水墨和书法了。正好顺水推舟,现在亮出底牌,开始画墙。布展的弟兄们都不下班了,围观。某君说:从来没见过有人把这么难的事情做得这么容易。我说,那是一个伟大的传统。你很幸运,还能看到这一幕,新一代艺术家们慢慢就不会这么干了。保安来赶人关门,布展弟兄们使出典型的意大利小无赖花招,和他啰嗦,不让他破坏我画画。我反倒同情保安了。收摊,明天继续。
这回在威尼斯住的是一个收藏家的家。就这样在大运河边上,景观好不用说,他专业收藏唐卡,随带书法水墨。还有一柜子茶壶,我带的这饼普洱对了。主人不在,空房子任我们造,先挑一张唐卡一幅潘天寿挂起来。
给自己做了稀饭,用意大利橄榄当咸菜。想起1999年和功新、朱加、王卫等人去伦敦,彼时英国菜完全不可理喻地难吃。我于是去唐人街买米做粥,也是用土耳其橄榄当咸菜,服务众人。众人得寸进尺,曰:要是有榨菜就好了。此时,一粥一碟,甚至还有一壶紫砂中上好的普洱,甚好。
昨天的故事:这些布展兄弟坚决不听我的,坚决要用一种据说是威尼斯特有的腻子,结果全部刮掉重新倒石膏。而且这种腻子沾在亚克力上完全清理不掉,需要一个个地刮。很舒服的活一下子变成了dirty job。我的状态完全是一个民工了。
正在极度苦逼的当头,发出求救信号,从主教博物馆肖戈策划的大运河展览那边,来了一支军队!二话没说,扑上去就干活。工作现场人手一铲,形同考古队。此活干到晚上11点方休。
感激大家之外更加感慨:这样的故事流传开来,基本上没人敢得罪中国人了,这种抱团群殴的精神,谁惹得起呀!


5月26日
在意大利电视台的骚扰中,艰难地完成了「人间工艺地图」,其实我画的是一个巨大的女阴。世间材料,都是地母所赐。而心有灵犀,加之以艺,则天赋也。画此图,自信自尊之心溢出。我中华文明对世界贡献太大!丝纸瓷酒,世间物用,竟然大半出于我族。
从石膏里清理出钱币的过程真的就是考古,本来在钱币周围浇石膏只是为了制作地图的河流纹理,但是钱币太小,很容易就被石膏浆淹没。现在要清理,一个个请出来,不易。今天下午经常一不小心又刮出一个,我敢肯定还有一些钱币还被掩盖着。这个过程太美了。电视台的摄像师很笨,完全不懂得应该拍这个,只知道从侧面拍摄我在清理版面的特写,令人生气,都懒得指点他。这个钱币地图其实很政治,1989年的前苏联的钱,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的钱....希腊罗马的古币上,帝王将相,各种开国者,文化英雄。各地动物植物,等等,都是民族主义的符号。只有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的钱币上,出现过普通人劳动者,他们的名字叫人民。
晚上去拓印一个小运河码头边石柱上的铭文,上面说:1838年冬天威尼斯极寒,运河完全冻结,可以行人,可以载物,人行河道,如寻常街巷。这点小故事早就湮灭,只有本地人或有知晓的。我拓印时,楼上有人打电话报警,说是担心拓包捶打伤及古迹!但是有两位长者路过驻足看,太太问清楚之后说;谢谢你为威尼斯做了最好的事情!原来这位太太是一位诗人。在警察到达前告别他们,带着战利品全身而退。

5月27日
我把最后这张花纹的地图取名为「唐草的旅行」。贡布里希说这种连绵卷草从埃及莲花图案发展为希腊棕榈纹,到罗马茛苕螺旋,经过阿拉伯世界,到达远东。"令人惊奇的传播"。还说,中国螺旋纹始于汉朝,依然可以看见希腊基因。这不对,他依赖的资料太有限。没见过商代玉器,没看见仰韶彩陶上的螺纹。一个以太极图为基因的文化,不用等到汉朝吧。中华缠枝纹在日本被叫作"唐草",波浪线中穿插的点往往是花朵,而不是茛苕叶子。这明显只是太极图拆掉圆圈。唐草和阿拉伯卷草连接,如同我身边的植物,泰半来自远方,传播没有起点,各地分别发明,变化之形有限,都在道理之内。

要当赞美家,不要当批评家。有孩子的人都知道,赞美才使人进步。不管是孩子、学生、策展人还是政府,都是一个道理。

昨日沉吟一天,到深夜和朋友们戏虐胡侃之余,忽然心有所动。早上来到大运河展厅,将筷子一一折断,分置于麦苗河流两侧。至此,这件「漕运」作品终获完美解决。我的红五月至此也完美收宫。三个个展都是全新作品,外加5个群展,其中两个为新作品。历史证明,不能让某些人去当策展人,否则第二年他会疯狂报复性创作和展出。

5月29日
看展览。还是决定看看中国馆开幕。再坐船去看吕澎开幕,顺便看了王林的展览。看展所思:
意大利馆:利益关系复杂,需要照顾多方面利益集团,因此每次都是群展,并且每次人数巨多,很不容易做好。这次很棒,艺术家都是两个一对,一老一少甚至一生一死。日常生活小颠覆,身体,风景,建筑空间,体态动作,物品,各种角落都覆盖。是我历年所见最好的一次意大利馆。
王林 《未被呈现的声音》:假想敌太屌丝,间或有好作品,也被布展的艺博会化吞噬。参入很多不需要呈现的声音。CCC说:抓到一手烂牌,不如乱打。
吕澎,《历史之路》:资料收集和文本生产都可圈可点,但是作品太大牌,略感无聊。

主题展:
收集了各种方外异人,这种做法作为策展写作策略算是酷的,一方面其实是一种发掘"新人",虽然这些新人中不少都已垂老甚至去世,但相对大家熟悉的主流艺术界而言这里面很多都是新面孔。但又不是年轻艺术家。同时也表现出对流行的当代艺术的不屑姿态。策展中作出这种姿态总是酷的。这相当于有钱人说自己不喜欢吃龙虾,而最爱地瓜稀饭。
这些方外异人每个人都有丰满而相对封闭的世界,或通灵或自我治疗,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莫测的精神洞穴,要打开并不容易。他们在"创作"时,经常并不是以打动观众为出发点。他们的产品,有时候甚至只是精神活动的副产品。这些放在展厅,和我们造访他们的洞穴的效果差的太远。


5月30日
1989年我在浙江美院读书时买到了「秩序感」这本书。断断续续,用了24年时间,换了好几个版本,遗失,从网上买到旧版,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最终读完的是1987浙江摄影出版社的首版。此刻是2013年5月30日。

4日。
临走又去大运河展厅看了一眼我的麦苗,这么老高了。然后呢?
黍离麦秀,故国之叹也。二十四年,涂鸦以血。

6月5日
在佛罗伦萨住的Relais Santa Croce, 古典宫殿,最后一张是俺现在呆着的吸烟室。
多年前,其实是1995年,我26周岁不到。第一次来乌菲齐美术馆。看到波提切利那张红帽子青年拿着金币的小画,大呼上当。原来小时候对着画册临摹这张画,觉得金币画得太tmd好了,弄了各种土黄橄榄绿赭石,半天也画不出来。等看到原画,其实就是画面上拿泥巴堆起来,大概是用模子,或者直接雕刻,压印了一个浮雕,然后直接涂金粉。我从此认定,最农民最直接质朴的做法才是对的,不要故弄悬虚。

6月8日
梵蒂冈插入现代当代艺术部分收藏,没效果而且增加了参观者的负担。
此次看米开朗琪罗天顶画,不像少年时代,少年时代只觉得五体投地,非人力可为,纯属神迹。对于结构和手法,只觉得千头万绪,唯有感叹。此番看来,觉得固然值得崇敬,但诸缘和合而成,我亦可为。且可以分析结构,看得到构造的理路,不再觉得神奇了。结论是:还是要倾力于大型计划,最有效集中才华和精力于具有历史价值的项目。不要在小打小闹的事情上分散自己的精力。那种小项目,为情面,为小钱,为小虚荣,但也会挤占自己大量时间,导致自己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而已。

6月10日
喜玛拉雅美术馆终于开馆展了,在微信群里看到图片,诸多感触。我说:展览的打光问题很多。欣予说:是的,刚我还投诉了一下,光的问题很明显。你的作品直接沦为屏风,被忽略过去了。我说:布展有问题,应该要一个弧度的哈!
怪我自己没重视!事实证明,无关紧要的事情,自己不能全力以赴的事情,都应该坚决删除!鞭长莫及反而败坏形象。事情再小,也是挤占精力。这类项目不构成自我的历史,只是为情面,但也会挤占助手的时间。

[沙发:1楼] guest 2014-01-02 10:24:11
这厮该去艾未未那儿读本科
[板凳:2楼] guest 2014-01-02 11:16:29
邱一点点的学习,进步还是有的,做个学长还行,当讲师,嗯…
[地板:3楼] guest 2014-01-08 19:30:20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