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高价换手——法伯、萨奇、沃什,谁是下一个?
发起人:velvetgolden  回复数:0   浏览数:2524   最后更新:2007/11/26 05:14:35 by velvetgolden
[楼主] velvetgolden 2007-11-26 05:14:35
中国当代艺术高位换手
文/陶大珉  严冰
来源/《艺术财经》杂志12月刊(请勿转载)

早在60年代,安迪•沃霍尔就像预言家一样提示了当代艺术的趋势。他的作品《好生意就是最好的艺术》(Good business is the best art)在今天看来,是对当代艺术市场大获全胜的最好诠释。2007年是安迪•沃霍尔去世20周年,想必如此情景,会让他在九泉之下也笑出声来。

据Artprice最新的调查报告说,如今大量投资基金都进入了当代艺术这个领域,当股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艺术市场成为投资者们的必选。撇开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不谈,艺术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具有强大防御能力的投资方向。

这样的成绩与收藏家的收藏行为和市场运作不无关系。收藏是艺术家和作品进入历史的重要途径。国际艺术市场绝大部分是被西方的收藏家、批评家和策展人所引导。在中国,当代艺术刚刚起步之时完全没有市场,只有部分有长远眼光的海外收藏家用低价大批购进作品,如今较完整的收藏品留存在他们手中。这些按照西方人的评价标准来梳理和推介的中国当代艺术,随着价格提升被不断推向市场。这种价值标准已经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影响。而最近的拍场上,收藏家卖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引起市场新一轮的动荡。

2007年春拍时,就有传闻老牌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比利时的盖•尤伦斯(Guy & Myriam Ullens)夫妇在香港等地拍卖行抛售中国当代艺术藏品。最近这个传闻被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副馆长费大为亲口证实。这批50件作品包括苏富比上拍的刘野 1995年所作《沉船》和毛焰2000年所作《 Thomas肖像之五》等拍场上价格高涨的紧俏货。对此费大为强调,尤伦斯把藏品送往拍场并非出于抛售操盘或者出货变现的需求,而是由于过去藏品主要来自画廊,需要通过售出等途经对藏品作调整以提高收藏的整体质量;而拍卖行在接受这些拍品时有商业条件,那就是要搭上一些市场紧俏的作品。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收藏家出手大批作品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藏家换手,调整市场行情,产生新的高价。
[attachment=70546]

继瑞士的乌里•希克(Uli Sigg)、尤伦斯之后,西方世界另一位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家近期随着一场重量级拍卖成交“浮出水面”——纽约收藏家霍华德•法伯(Howard Farber)及夫人(Patricia)联手英国菲利浦斯拍卖行(Phillips de Pury& Co)推出了“中国先锋:法伯收藏”专场。这场特别拍卖可谓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海外销售,整场全部的45件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只是法伯伉俪中国当代收藏的一部分,但已囊括了法伯伉俪从85新潮以来至今各阶段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历史,这场拍卖同样也是一回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海外“认证”以及西方市场自我消化力的“检阅”。

法伯伉俪收藏艺术品也达40余年,虽然不及英国萨奇在全球的影响力,但其现今是知名的中国和古巴现代艺术品大藏家。法伯最初是以美国本土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现代派作品为收藏线索,如乔治亚•艾琪芙、马克斯•韦伯等,这在美国收藏家中代表着颇为主流的收藏趣味,到1995年他们开始涉足当时颇为另类的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至今。而法伯背后有着雄厚的房产业作为资金支撑,因而此次为何决定整体拍卖其旧藏尚不得而知。

这场特别拍卖更牵出了国际市场上两位中国当代艺术主力的接盘者:英国的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和美国的拉里•沃什。身家位列《艺术新闻ARTnews》200位顶尖藏家第八位的萨奇此次以804,000英镑举牌拍下法伯旧藏的张晓刚《血缘》而再次成为外界焦点,这位曾把达敏•赫斯特捧红的英国本土收藏大鳄首次公开“投注”中国当代艺术的举动昭示着其开始权重于中国艺术的事实。萨奇早期显然没有参与中国当代的收藏 (他那时忙于推动YBA英国青年艺术),而在日益高涨的行情下其投注于中国艺术“热门股”,足见萨奇颇看重中国当代艺术后市走高!但分析来看,这位牵动全球视觉艺术及产业的巨人极有可能对已热卖的中国明星艺术家不做过多推广,因为对萨奇本人而言,已无“发掘”的快感和价格上的优势,出于一种短线投资的考量,他的终极目标应是寻机推动中国艺术新一波潮流来掌控市场与学术的双重话语,作为西方艺术世界“跑道”的萨奇显然看重的是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爆发力,而他旗下萨奇画廊(Saatchi gallery)的中文网页的适时推出,可使擅长网上浏览的萨奇直达中国新艺术创作群体的核心,建立起前所未有的艺术资源“库房”。

而另一位藏家沃什的身份是纽约艺术顾问,他以高出法伯当初购买价六十三倍的893,600英镑买下了王广义的《大批判——可口可乐》,沃什的另一重身份则是法伯的女婿,这种家族内部藏品换手的公开化,颇有香港张永珍屡次买走其兄张宗宪高价拍品的意味。

这场拍卖中传言,萨奇动用了其所藏部分德国当代绘画在菲利浦斯拍卖行同期拍出。而与其类似,沃什事后表示他预备售出一部份艺术品,这张单子将包括吉恩•切尔、巴斯奎特和凯斯•哈林的作品,以此集中资金关注中国或将藏品送到亚洲做巡回展览。萨奇和沃什突然抛出置换旧藏的举动,显然是此次拍卖“换血”所致,而两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新入局者,其收购渠道和背景已然与尤伦斯、希克和法伯等早期藏家大相径庭,后者在90年代初期就从无人问津的中国艺术家手中直接购藏,价格偏低,因而有极强的增容可能,而经历近年的推波助澜后,这些当时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已成长为全球艺术界的明星新宠,长线效应已然显现,价位高涨的同时意味着原始藏家需适量“变现”以更新原有藏品体系,而新一轮接盘人为保证新项目的安全性,也以具备学术及历史意义的早期中国当代艺术为首选,而这些经典作品已被尤伦斯、希克和法伯等数人牢牢掌控,换手之后的价位更是成倍提升,此外,未来这些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们的创作力与后劲还有待考验,诸多的未知数使得类似萨奇这样的大佬也得小心翼翼,来加入新的中国艺术收藏计划。

新一代的亿万富翁不断出现,而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艺术市场纷纷崛起证明艺术市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投资领域,每天都有新的收藏家进入。从这场海外交易本身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藏家之间经历了众目睽睽的换手交易,护盘成功,而没有华人买家的过多投机参与,可见中国当代板块已逐渐受到海外主流藏家群体的关注。但这并不代表同类市场被注入新的资金量,只是显示出顶级藏家对于收藏资金的全局控制从而引发投资方向的再次转移。此次菲利浦斯拍卖操作对法伯而言是一次成功的长线藏品抛售,套利之后他极有可能将目标转移到新的中国艺术家身上,正像之后法伯本人所言:“与安迪•沃霍尔、达敏•赫斯特等西方艺术家作品以数千万美元价格成交相比,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仍然非常低廉”,而我们相信,中国当代艺术近两年行情暴涨的顺风车,会创造和吸引到更多名为尤伦斯、希克、法伯或是萨奇、沃什的藏家。
图1: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买家分布
[attachment=70547]

图:菲利普法伯专场部分中国当代艺术成交作品
[attachment=70534] [attachment=70535] [attachment=70536] [attachment=70537] [attachment=70538] [attachment=70539] [attachment=70540] [attachment=70541] [attachment=70542] [attachment=70543] [attachment=70544] [attachment=70545] [attachment=70548]           
返回页首